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扎爾一世

鎖定
拉扎爾一世是塞爾維亞公爵(1329—1389)。據説為斯特凡·都商的非婚生子。早年管轄馬奇瓦(Mava)地區,都商死後,塞爾維亞帝國分裂,他在塞爾維亞北部摩拉瓦河地區割據獨立。1371年斯特凡·烏若什五世死,他登位,但仍稱公爵。致力於統一國家,1373年與波斯尼亞巴昂特弗爾特科一世結盟,消滅其西邊的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Nikola Altomanovi)公爵,並與科索沃地區統治者武克·布蘭科維奇(Vuk Brankovi,?—1398)和澤塔統治者巴爾沙家族結為翁婿之好,至70年代末統一塞爾維亞北部和中部地區,成為塞爾維亞公認的統治者。與特弗爾特科一世聯合抗擊土耳其的入侵。1389年科索沃戰役中為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俘虜後遭殺害。 [1] 
本    名
拉扎爾一世
別    名
拉扎爾・赫萊貝利亞諾維奇
出生日期
1329年
逝世日期
1389年

目錄

拉扎爾一世人物生平

亂世之中的崛起
拉扎爾・赫萊貝利亞諾維奇約生於1329年。公元7世紀,塞爾維亞民族遷徙至巴爾幹,11世紀以來,在一代英主奈馬尼亞國王的率領下,國運走向興盛。14世紀初,國王斯蒂芬・杜尚初次加冕為皇帝,同時也將塞爾維亞帝國的疆域擴展至極致,北至中塞爾維亞,南達希臘科林斯的廣闊疆土被劃入版圖。為更好地管理,他採取采邑制,將帝國領土分封給宗室諸親作為領地。采邑制使塞爾維亞的影響遍及整個巴爾幹,但也為日後埋下了混亂的種子。 [2] 
此時,拉扎爾的父親任御前總管,因此得到了版圖的西南一角作為采邑。同時,幼小的拉扎爾得以在皇宮內長期停留,接受嚴格的教育。他精於馬術,驍勇善戰,深得杜尚皇帝的寵愛,隨其年齡漸長,被皇帝任命為掌璽大臣。1385年,拉扎爾與米利察結婚。米利察家族屬於皇室支脈,是當時最強大的分封諸侯之一,這次聯姻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2] 
若非天下大亂,拉扎爾或許永遠不會進入史家的視野。但隨着杜尚駕崩,失去制馭的諸領主開始了血腥的手足相殘,國勢也在同室操戈中消耗殆盡。亂世為英雄提供了施展的天地,拉扎爾――一個本偏居一隅的封建領主藉此登上了歷史舞台。 [2] 
人生輝煌的開端
拉扎利察修道院位於塞爾維亞東南城市克魯舍瓦茨市中心的一座丘陵上,屬於典型的莫拉瓦風格建築。外形呈三葉草狀,長長的主堂兩側各有一個半圓凸出,往往作為祈禱室或懺悔室使用。風雨的侵蝕使外表略顯老舊,但雕刻精美的半月形窗欞,搭建牆體的厚重條石,無一不在向人宣示:這是一座王者的教堂,一個精神的象徵。在其四周樹木參天,綠茵環繞,是居民們散步休憩的理想場所。但丘陵頂部已殘破的城牆,架構猶存的高大碉樓,均記載了一段不平凡的歷史。丘陵頂部東北角,一尊青銅塑像靜靜地立在那裏。他頭戴王冠,威嚴端坐,一把隨身佩劍橫直膝上,右手握柄,左手撫鞘,眼光堅定,注視遠方,似乎隨時要拔劍而起。這就是拉扎爾,他從這裏起步,開始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2] 
14世紀中後期是塞爾維亞民族的多事之秋。帝國在一片爭權奪利的兵刃聲中滅亡。紛亂局勢使得各地諸侯蠢蠢欲動,開始擴張實力,擁兵自重。拉扎爾在此時展現出驚人的軍事與外交能力,在他的南征北戰、折衝樽俎下,到14世紀70、80年代,塞爾維亞的諸侯僅餘三家,而中部最廣大的地區則完全統一於拉扎爾的旗下。為提升號召力,拉扎爾宣佈自己擁有奈馬尼亞家族的遠支血統,將承繼皇位。 [2] 
精神象徵的都城
然而內憂雖平,外患卻起。13世紀中後期,來自小亞細亞的遊牧民族奧斯曼突厥人迅速崛起。他們依靠無與倫比的騎兵戰術擊潰了四鄰,而後開始北上。杜尚皇帝曾經聯手保加利亞國王試圖扼殺其於萌芽,然而最終卻以聯軍在馬裏察河谷的慘敗而告終。這次戰役被突厥史家稱為“塞爾維亞的潰敗”,也成為奧斯曼帝國大規模征服的前奏曲。1386年,塞爾維亞南部以及科索沃大部淪入敵手,王國都城斯科普里也難逃鐵蹄,塞國境線被迫北移。為避鋒芒,拉扎爾決定遷都,經過慎重挑選,決定將克魯舍瓦茨改建為都城。除政治軍事考慮外,還擁有深厚的宗教意義:為換取教廷對其王位的承認,拉扎爾同意在塞境內基督教尚未普及的區域建立修道院與教堂。 [2] 
1371年城建工作開始,約兩年完成。該城為典型中世紀城堡,有內外兩城,可很好的抵禦外敵。拉扎爾從自己的家鄉請來了最好的工匠,施工嚴謹,設計也頗具匠心。當時城市面積約5公頃,外城防護牆用大塊條石沿丘陵而建,厚達2米,南北西三面環堵,東面背山。兩個出入口設在靠丘陵的兩側,主出入口通過吊橋與外界相聯。城牆每20米建一四方角樓,西北角的?望樓高達三層,視野可達幾公里。東南角是皇家馬廄,拉扎爾十分重視騎兵的培養與使用,而城堡本身也成為他的練兵場與駐兵站。內城不但有拉扎爾的官邸,在丘陵平頂中央,拉扎爾遵守與主教的約定,建立起一座東正教的拉扎利察修道院。 [2] 
這座修道院的設計在今人眼中有些難以理解,從外表看,高貴典雅的赭黃色玄武岩條石,刻工精緻的半月形門楣,獨具匠心的三重窗檐都是顯貴的象徵,但其內飾的華麗程度,卻與其外觀與地位極不相稱。塞爾維亞的壁畫藝術舉世聞名,在東正教世界中,與俄羅斯的聖像藝術、拜占庭的馬賽克藝術鼎足而立。作為皇室興建的修道院,都有豐富生動的壁畫,但像拉扎利察這樣幾乎沒有進行內部裝飾的修道院卻極為罕見。據專家分析,當時連綿不斷的戰亂,可能導致畫家難以受邀前來工作,因此對內飾不得不忽略。同時這也表明,教堂修建時宗教目的並不明顯,只是作為一公共社會場所而必不可少,儘管拉扎爾家族是虔誠的基督徒,但作為前線防備與操練軍隊的場所,克魯舍瓦茨並不適合進行宗教活動。 [2] 
人民心中的君主
克魯舍瓦茨營建完畢後,拉扎爾精心訓練的約25000名騎兵也整裝待發,1388年,這支大軍初顯威力,利用奧斯曼屬國叛亂之機,拉扎爾果斷出擊,收復科索沃及塞南部大片領土。這次勝利不僅報了“塞爾維亞潰敗”之仇,也使拉扎爾的威望空前提高。一時間,諸國君主紛紛投效,事實上形成了基督教的巴爾幹大聯盟,拉扎爾被公推為領袖。此時的克魯舍瓦茨成為基督教力量的匯集點,成為宗教精神的象徵,在拉扎利察修道院的層檐下,拉扎爾到達了輝煌的頂峯。 [2] 
1389年6月28日,決定拉扎爾命運的時刻來臨了。晨光熹微中,拉扎爾一手訓練的精鋭騎兵大軍從拉扎利察修道院出發,在200公里的長途跋涉後,10萬大軍匯合在科索沃平原。同一時刻,御駕親征的奧斯曼蘇丹穆拉特一世也統兵到達。在這場殊死決戰中,初始階段萬眾一心的塞軍一度佔據優勢,一舉擊殺穆拉特一世。但久經戰陣的奧斯曼軍旋即重整旗鼓,最終由於叛徒出賣,拉扎爾被俘,剛剛繼位的蘇丹之子巴亞齊德為報父仇,親自將拉扎爾的頭顱砍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