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布拉達龍

鎖定
拉布拉達龍,蜥臀目拉布拉達龍屬動物。以水手保護神名字而命名的拉布拉達(la plata),系現今阿根廷彭巴草原區農牧產品集散地、第二大輸出港,區內的拉布拉達博物館(museo de la plata)以蒐藏許多動物化石標本而著稱於世。
中文名
拉布拉達龍
別    名
拉普拉它龍
拉丁學名
laplatasaurus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    目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laplatasaurus 拉布拉達龍
l. araukanicus
分佈區域
阿根廷 烏拉圭 馬達加斯加島
發    音
lah-plat-ah-sawr-us
產權類型
蜥腳類,真蜥腳類,新蜥腳類,大鼻龍類, 圓頂龍形類,巨龍形類,巨龍類,真巨龍類
模式種
l. araukanicus
其它種
l. madagascariensis
錯誤歸屬種
l. wichmannianus= 阿根廷龍a. wichmannianus
時    代
白堊紀晚期
分    佈
阿根廷,烏拉圭,馬達加斯加島
食    性
植食
典型體長
長18米
發現者
von huene,1929

拉布拉達龍分佈範圍

拉布拉達龍的化石包含:四肢骨頭、數節背椎、數節尾椎,發現於阿根廷的三個挖掘地點,屬於Allen組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坎潘階。

拉布拉達龍形態特徵

根據估計,拉布拉達龍身長約為18米。它們的背部擁有鱗甲,類似薩爾塔龍,但是拉布拉達龍的鱗甲有較小的稜脊。 [1] 

拉布拉達龍物種學史

其中有一些化石是理查德·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發現,當時被歸類於南方泰坦巨龍T. australis),後來重新歸類於拉布拉達龍。馮·休尼在命名時,沒有選定正模標本。在1979年,何塞·波拿巴將編號MLP 26-306標本,選定為選模標本,包含一個脛骨、一個腓骨,但這兩個化石可能來自於不同個體。
馮·休尼在命名時,將拉布拉達龍歸類於泰坦巨龍科,目前仍多沿用這個傳統分類。在1986年,傑米·鮑威爾(Jaime E. Powell)曾將拉布拉達龍拼成Titanosaurus aurakanicus。之後在2003年的重新研究,鮑威爾表是當年是以替代名稱方式使用這名稱。目前拉布拉達龍普遍被認為是有效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