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巴特

鎖定
拉巴特(阿拉伯語رباط‎ / 柏柏爾語ⵕⵕⴱⴰⵟ /英語:Rabat),摩洛哥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於摩西北的佈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與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來,一直是摩洛哥政治首都,拉巴特-薩累大區包括拉巴特、薩累和德馬拉-斯基拉特三省,人口約212萬,拉巴特始建於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現存老城為18世紀所建,新城於1912年摩洛哥成為法國保護國後興建,拉巴特瀕臨大西洋,有不少海濱浴場,是旅遊、消夏的好地方,拉巴特王宮、穆罕默德五世墓、烏達亞城堡和舍拉廢墟等是遊人參觀的名勝。
中文名
拉巴特
外文名
رباط,Rabat
行政區類別
首都
所屬地區
摩洛哥北部
人口數量
約 212 萬
著名景點
拉巴特王宮,穆罕默德五世墓
方    言
阿拉伯語
國際組織
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

拉巴特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拉巴特·現代都市與歷史古城
Rabat,Modern Capital and Historic City:a Shared Heritage
入選時間:2012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
地理位置:N34 1 27 W6 49 22
遺產面積:348.59 ha
遺產編號:1401

拉巴特遺產描述

拉巴特是摩洛哥首都,全國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擁有全國重要的紡織業及建築業。建成區位於摩洛哥西北部佈雷格雷格河河口,是一處瀕臨大西洋的城市。與菲斯、馬拉柯什、梅克內斯並稱摩洛哥四大皇城,自1912年以來一直是摩洛哥政治首都。拉巴特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處在大西洋的岸邊使拉巴特的氣候温和適中,冬天涼爽而夏天温暖。拉巴特最早的建城歷史於1146年,當時穆瓦希德王朝的哈里發阿卜杜勒·慕敏為了渡海進攻伊比利亞半島,而在沿海古城薩累的廢墟建立的一座城堡。拉巴特由兩個緊連的姐妹城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薩勒舊城。新城為西式樓房和阿拉伯民族風格的精巧住宅,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王宮、政府機關、全國高等學府都座落在新城。舊城多古老阿拉伯建築和清真寺,居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依然存留着濃厚的中世紀風采。 城中多古蹟,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於12世紀。海角上有軍事要塞即烏達亞城堡遺址。
摩洛哥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摩洛哥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201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拉巴特·現代都市與歷史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拉巴特委員會評價

拉特城位於摩洛哥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深度對話的產物。入選遺產的範圍包括1912年到1930年法國作為保護國時期設計和建設的新城,覆蓋了皇家和行政區、住宅和商業開發區以及名為試驗花園(Jardin d’Essais)的植物園兼遊樂園。遺產中包括的老城部分可追溯至12世紀。新城是20世紀建於非洲大陸上最大、最雄心勃勃的現代城市建築項目之一,而且也很有可能是最完整的一個。舊城包括哈桑清真寺(Hassan)(始建於1184年)和阿爾莫哈德城牆與城門(Almohad)——它是阿爾莫哈德哈里發(Almohad caliphate)的偉大首都之城留存的部分,同時也是從17世紀摩爾人(Moorish)或是安達盧西亞公國(Andalusian)留存下來的部分。 [1-3] 

拉巴特遺產介紹

拉巴特城位於摩洛哥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深度對話的產物。入選的遺產包括1912年到1930年法國作為保護國時期設計和建設的新城,覆蓋了皇家和行政區、住宅和商業開發區以及名為試驗花園(Jardin d’Essais)的植物園兼遊樂園。遺產中包括的老城部分可追溯至12世紀。新城是20世紀建於非洲大陸上最大、最雄心勃勃的現代城市建築項目之一,而且也很有可能是最完整的一個。舊城包括哈桑清真寺(Hassan)(始建於1184年)和莫哈德城牆與城門(mohad)——它是莫哈德哈里發(mohad caliphate)的偉大首都之城留存的部分,同時也是從17世紀摩爾人(Moorish)或是安達盧西亞公國(Andalusian)留存下來的部分。 [4] 
哈桑清真寺 哈桑清真寺
城市歷史與名稱由來
最早的居民是柏柏爾人。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並於8世紀建立第一個阿拉伯王朝。阿拉維王朝建立於1660年,穆罕默德六世國王是該王朝的第23位君主。從15世紀起,西方列強先後入侵。1912年3月30日淪為法國保護國。同年,法國同西班牙籤訂《馬德里條約》,摩北部地帶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劃為西班牙保護地。1956年3月2日獲得獨立。1957年8月14日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蘇丹改稱國王。1961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國王逝世。3月,哈桑二世國王登基。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國王因病逝世,王儲西迪·穆罕默德於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稱穆罕默德六世。
拉巴特這個名稱源於阿拉伯語,含義不一,説法眾多。一種説法認為“拉巴特”是“捆綁”的意思。乍一聽,簡直讓人吃驚,一個國家的首都為什麼用這樣一個名稱呢?追根溯源,原來是這樣的: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個小村子,當時的國王將逮捕的犯人和擄來的戰犯,用繩子捆綁起來,命令士兵將他們押送到這裏從事繁重的苦役,隨着被送來的人越來越多,村子逐漸擴大,以致形成城市,從而得到一個奇怪的名稱——拉巴特。另一種説法是:1150年,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統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為了出兵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渡海遠征西班牙,在沿海的古羅馬城市薩累的廢墟附近建立了一座軍事要塞,定名為“裏巴特·法特赫”。這座軍事要塞便是烏達亞城堡,也稱烏達亞要塞,依然保存着。在阿拉伯語裏,“裏巴特·法特赫”意為“勝利的營壘”,據説是為了紀念當年阿拉伯軍隊在阿拉科薩戰役中打敗西班牙人的勝利。後來,時代變遷,幾經滄桑,“裏巴特·法特赫”這個軍事要塞逐漸擴展為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舊的名稱,簡稱“裏巴特”,久而久之,“裏巴特”演變成“拉巴特”,並作為城市名稱沿用到今天。
拉巴特由兩個緊連的姐妹城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薩勒舊城。進入新城,西式樓房和阿拉伯民族風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樹叢中。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街心花園,比比皆是。王宮、政府機關、全國高等學府都坐落在這裏。舊城薩勒圍以紅色城牆,城內多古老阿拉伯建築和清真寺,市面繁榮,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藝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依然存留着濃厚的中世紀風采。城中多古蹟,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於12世紀,長183米,寬139米,四周有16道門,據説毀於15世紀一次大地震,從殘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還能辨認出當時建築規模的宏偉,聳立於寺正面的哈桑塔(宣禮塔)卻完整無損,用玫瑰色石塊砌成的高塔佔地16平方米,高44米,加上塔頂,共高69米,是拉巴特引人注目的古蹟。海角上的軍事要塞遺址,即烏達亞城堡,其城牆、主殿已不復存,城門、瞭望崗樓屹立如故,城堡中間是一花園,多奇花異草。附近的加斯巴,是當年陳兵的地方。新城東南的薩拉廢墟,傳説是穆瓦希德王朝時期建造的皇陵,周圍建有城堡。廢墟上還保存着門樓、墓碑、清真寺、放生池、花園等。
拉巴特 拉巴特

拉巴特遺產遺蹟

拉巴特王宮
拉巴特王宮,位於拉巴特市中心,始建於1785年,佔地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阿拉伯宮殿建築。宮殿式樣各異,其中里亞德宮最為宏偉壯麗。拉巴特王宮,位於拉巴特市中心,始建於1785年,佔地2平方千米,是典型的阿拉伯宮殿建築。大門上用黃銅雕成圖案,綠玻璃瓦屋頂,宮內多式樣各異的宮殿,其中哈桑二世用於接見賓客的里亞德宮尤為宏麗,還有哈桑二世的父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
拉巴特王宮 拉巴特王宮
穆罕默德五世墓
位於拉巴特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為前國王哈桑二世的父親,逝世於1961年。其墓1962年開始修建,1971年竣工。墓室內兩側分列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親王墓,並建有陳列館,藏有阿拉維王朝歷代君主畫像和五世遺物及其統治時期的歷史資料與文獻。墓左側建有清真寺,再左側為講經台。墓正面是拉巴特的象徵--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遺址。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於12世紀,長183米、寬139米,據説毀於1775年一場以里斯本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從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偉。哈桑塔保存較好,佔地單邊長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圖案各異,具有摩傳統藝術特色。整個建築羣莊嚴雄偉,風格典雅,體現了阿拉伯穆斯林優美的建築工藝和摩特有的建築風格裝飾藝術
穆罕默德五世墓 穆罕默德五世墓
烏達亞堡
烏達亞堡位於拉巴特老城以東,佈雷格雷格河入海處,瀕臨大西洋,為一古城堡建築羣。始建於12世紀柏柏爾王朝,後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國人佔領。現存烏達雅堡對外開放區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內花園,為伊斯瑪儀國王於17世紀所建,小巧玲瓏,幽雅精緻,花木繁茂,具有安達魯西亞園林建築的典型風格;二是博物館,分兩個展室,一是展出歷代珠寶樂器,另一個展出歷代民族服裝,包括柏柏爾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猶太人服飾以及古代紅銅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台,為古時空中市場遺蹟。站在平台上可俯視佈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薩累市全景。烏達雅堡內保留着柏柏爾民居和街道,別具風格。堡旁靠海外的一組平房,原為葡萄牙軍事監獄,法國佔領後改為飯館,一直開放。
舍拉廢墟遺址
位於拉巴特王宮外。舍拉廢墟為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時期皇家陵寢遺址,1980年被列為摩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舍拉古城原為腓尼基迦太基古羅馬帝國時代北非重要港口城市,與摩境內的沃呂比利斯古城和伯納薩古城齊名,公元五世紀荒廢。公元十二世紀,梅里尼德王朝君主“黑蘇丹”阿布·哈桑定都拉巴特城,修築城牆在古城遺址基礎上圈定皇陵。據考其愛妃以及他本人死後均葬於陵內。舍拉在1775年一場以里斯本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中被夷為廢墟,如今已成為樹木叢生和大量鸛類的棲息處。舍拉廢墟遺址上古羅馬時期的台地園凱旋門元老院、論壇、法院、公共浴池等建築羣落依稀可見,梅里尼德王朝時期修築的外圍城牆、清真寺宣禮塔、王妃墓碑和放生池等基本保持了原貌。站在台地園可鳥瞰佈雷格雷格河谷和舍拉古城遺址全貌,外圍城牆的正門上用古阿拉伯語記錄了當年修陵的情況,從王妃墓碑上游人可以讀到王圮的生平概志,放生池偏居古遺址一隅,供養着被視若神明的銀鰻,遊人可向池中拋擲錢幣以乞福祗。

拉巴特經濟發展

港口和城市周圍為富庶農業區,腹地廣闊,但河口泥沙逐年淤積,港口在地中海區的航運作用已減當年。全國陸路運輸和紡織工業中心。鐵路和公路南通達爾貝達(有高速公路)、馬拉喀什、薩菲;北通丹吉爾;東通非斯、烏季達和鄰國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城南設有國際機場紡織工業手工業以產毛毯、地毯和皮革製品著稱,有水果、魚類加工等食品工業和制磚、石棉、陶瓷、木材與軟木加工等多種手工、半手工小型企業。城市分新城、舊城兩部分。舊城沿河分佈,有穆斯林古鎮和猶太人居住區,多阿拉伯式建築,有城牆圍繞,街道狹窄,居民密集,手工業眾多,傳統民族市場繁盛。新城位於舊城以北以東,為政府機關、金融、商業、科學研究等機構所在地,多現代建築,街道寬廣。全國文化中心。市內多文物古蹟。有拉巴特王宮、卡斯巴烏達亞城堡摩洛哥藝術博物館考古博物館、古物博物館和眾多清真寺;最古老的清真寺為城東南的哈桑清真寺,建於1195年。拉巴特大學為摩洛哥最高學府。氣候終年温和,海濱風光旖麗,文物古蹟誘人,吸引大量外國觀光遊客,為摩洛哥沿海主要旅遊中心
拉巴特 拉巴特

拉巴特氣候特點

拉巴特屬非洲西北部亞熱帶地區,夏季乾燥炎熱,冬季温和潮濕。但北部沿海受地中海影響,基本為地中海式氣候,四季温和,西和西北部沿海受大西洋影響。一月份平均氣温12°C,四月平均氣温20°C,七月平均氣温22-28°C。阿特拉斯山地區多雨雪,南部系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少雨。從北部到中部年均降雨量為800-200毫米。
拉巴特 拉巴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