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勐

鎖定
拉勐(~1952),雲南西盟縣中課鄉班箐大寨人,是1951年元旦在寧洱紅場建立《民族團結誓詞》碑時剽牛的佤族頭人。1950年,拉勐參加西南地區民族國慶觀禮團赴京觀禮,9月30日到達北京,當天即應邀參加周恩來總理主持的國宴,毛澤東主席和拉勐親切握手,10月1日參加國慶大典。1951年1月21日,拉勐在西盟各民族團結保家衞國大會上宣傳了赴京觀禮的盛況和祖國的強大。2月22日,成立西盟各民族保家衞國委員會,拉勐當選為常委,3月被選為寧洱區民族聯合政府委員。1952年病故。 [1] 
中文名
拉勐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952年
性    別

目錄

拉勐人物生平

拉勐(生年不詳,1952年去世)原名“巖所”,雲南西盟縣人。早年與內地煙商交往甚好,靠做生意起家。因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被孟連土司封為“拉勐”。民國五年(1916年),普洱殖邊統領派少校官沈兆興率部到瀾滄以武力查鏟罌粟。禁煙團進入中課地區時,拉勐參與抗擊,沈兆興中箭身亡,並被砍頭。民國三十四年,拉勐兩次參加反擊募乃土司石炳麟對中課地區的進犯。1950年,中共瀾寧滄(瀾滄、寧洱、滄源)中心縣委派原西盟區長張石俺等動員拉勐赴京參加國慶觀禮。由於盤踞境外的國民黨殘部挑撥破壞,拉勐疑懼較多,拒絕赴京觀禮。經過再三説服動員,並將竹塘區區長龔志夷的兒子留在拉勐家作為人質,拉勐才同意赴京。抵達北京當天,參加國慶宴會和10月1日國慶大典。10月3日,全國43個民族的代表在懷仁堂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獻旗獻禮。當毛主席和拉勐握手時關心説:“聽説你們佤族有砍人頭的祭谷習俗,可不可以不用人頭,用猴頭、老鼠頭來代替?”拉勐當即表示要和大家商量着改。毛主席贈送拉勐一支手槍和50發子彈。同年12月26日,各族代表回到普洱,出席普洱專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拉勐同意會上李保提議用族喝咒水、鏢牛祭奠儀式來表示各民族大團結,並提議用一塊大石頭把咒語(誓詞)刻在上面,表示我們各民族永不變心。1951年元旦,全區26個民族的代表在寧洱紅場莊重舉行“鏢牛”儀式(由拉勐鏢牛),共同喝了“咒水”,立下了《民族團結誓詞碑》。1951年1月21日,拉勐在西盟各民族團結保家衞國大會上宣傳了赴京觀禮的盛況和祖國的強大。2月22日,成立西盟各民族保家衞國委員會,拉勐當選為常委,3月被選為寧洱區民族聯合政府委員。1952年病故。 [1] 
參考資料
  • 1.    周本貞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佤族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第6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