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

鎖定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753年—973年)是印度德干地區的封建王朝。
中文名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
存在時間
753年—973年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部門設置

拉什特拉(Rastra)意為行政區,拉什特拉庫塔/羅濕陀羅拘陀(Rastrakuta)即地區首領。因王朝的創立者丹蒂杜爾加/彈底杜羅伽(Dantidurga,約753-約758年)的先輩是遮婁其王朝的世襲省長,故名。他們自稱是屬於月族的拉其普特人。後其領地也因此得名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tra),並沿用至今。
753年丹蒂杜爾加推翻遮婁其王朝建立新王朝,以哥達瓦里河畔的納西克為都。14代國王均為印度教徒,建造寺廟、獎勵學術。克里希那一世以在埃羅拉石窟建凱拉薩寺知名。
王朝初與波羅提訶羅王朝爭奪德干霸權有長期戰爭,在戈文達三世時(793—814年在位)取勝;對外擴張,使國土北至馬爾瓦/摩臘婆,南達建志補羅
其子阿莫加瓦爾沙一世(814—860年在位)遷都曼尼亞凱塔(即今馬爾凱德),國家強大富庶。國王亦為知名學者。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把他稱為當時世界四大君王之一,與中國皇帝、巴格達哈里發和東羅馬皇帝並列。
因陀羅三世時(915—917年在位)曾一度佔有曲女城,重創波羅提訶羅王朝。
940年後又陷入與朱羅王朝的鬥爭。克里希那三世(940—965年在位)曾向南拓展到坦焦爾/坦賈武爾。此後國力削弱,973年為其封臣泰拉二世推翻。後者復建遮婁其王朝。拉什特拉庫塔王朝與鄰邦信德伊斯蘭教徒關係友好,阿拉伯人稱該朝國王為巴拉哈拉雅(Ballaharaya“摯愛的國王”)。 [1] 

拉什特拉庫塔王朝帝王世系

彈底杜羅伽(Dantidurga,約753-約758年)
克里希那一世
戈文達三世(793—814年在位)
阿莫加瓦爾沙一世(814—860年在位)
因陀羅三世時(915—917年在位)
克里希那三世(940—965年在位)
參考資料
  • 1.    黃心川主編.《南亞大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