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拇短屈肌

鎖定
拇短屈肌系手外側肌羣中的1塊肌肉,為大魚際肌四肌之一。位於魚際的尺側,部分在皮下,部分位於拇收肌和拇指對掌肌之間。該肌的作用為屈拇指。
中文名
拇短屈肌
外文名
flexor pollicis brevis
定    義
屈曲拇指的手部肌肉
關    節
掌指關節
拼    音
mǔ duǎn qū jī

拇短屈肌解剖結構

(圖冊“拇短屈肌的解剖結構”參考資料: [4-5] 
拇短屈肌的解剖結構
有研究者發現拇短屈肌受雙重神經支配佔76%。
1、該肌被拇長屈肌腱分隔成位於肌腱淺面的淺頭和位於肌腱深面的深頭。淺頭起自腕橫韌帶、橈側腕屈肌腱鞘和大多角骨嵴,深頭起自小多角骨和第2、3掌骨底,兩頭向前向外彙集。淺頭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橈側,深頭與拇收肌斜頭共同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尺側,拇短屈肌兩頭之間形成一溝,其間有拇長屈肌腱通過。
2、拇短屈肌的形態特點①拇短屈肌淺頭與深頭肌腹相互融合,拇短屈肌淺頭與深頭,通常是以拇長屈肌腱為標誌。腱淺面的部分為淺頭,腱深面的部分為深頭。有觀察結果顯示,起點處肌腹互相融合,不易截然分開,肌腹逐漸向前向外集中,位於拇長屈肌腱外側部的肌腹也互相融合,淺頭和深頭只是止點不同;②拇短屈肌深頭與拇收肌斜頭肌腹互相融合,拇收肌斜頭位於拇短屈肌深頭的前內側。拇收肌斜頭與拇短屈肌深頭的起點由外向內,依次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第2、3掌骨底,這兩部分肌的起點相互移行,肌腹互相融合行向前外,逐漸變細形似錐狀,共同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尺側。 [1] 
3、拇短屈肌的神經支配
拇短屈肌的神經支配 拇短屈肌的神經支配 [1]
①拇短屈肌淺頭由正中神經返支支配。正中神經於腕橫韌帶的下緣分出指掌側總神經的同時,多在第1指掌側總神經的根部分出正中神經返支。正中神經返支發出後向前上、向外勾繞拇短屈肌,行向橈側從深面進入該肌,至拇短屈肌和拇短展肌之間,在此二肌的上1/2處入肌。 [1] 
②拇短屈肌深頭由尺神經深支的分支—拇短屈肌深頭肌支支配。尺神經深支在手掌深部的終末分支常是四支型,佔86.7%,即拇收肌橫頭肌支,第1骨間背側肌支,拇收肌斜頭肌支和拇短屈肌深頭肌支。13%為三支型,拇收肌斜頭肌支和拇短屈肌深頭肌支共幹一段距離後再分支分別進入上述二肌。神經入肌後在肌內多呈細絲樣向前向外分散分佈,少數在肌內呈水稻根鬚樣叢狀分佈。 [1] 

拇短屈肌相關臨牀應用

拇短屈肌淺頭、拇短展肌及拇對掌肌均位於拇長屈肌腱淺層(拇對掌肌位置較深),三者相互結合為一整體。三肌起點自橈側向尺側附着於舟骨結節、大多角骨、腕橫韌帶及掌腱膜。拇短屈肌淺頭止於拇掌指關節橈側籽骨;另外拇短屈肌淺頭位於兩部夾角尺側,所以同時也必須注意重建拇短展肌及拇短屈肌淺頭的部分功能。 [2] 

拇短屈肌相關臨牀疾病與治療

移位後拇短屈肌的生物力學分析:拇外展功能是個複雜的聯合運動,包括外展、屈曲、伸展、旋前運動。這些運動不能單獨產生,必須在內收位向對掌位做弧形運動。完成這一運動主要靠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共同收縮,所以,在外展這個動作中,拇短屈肌是重要的協同肌。從拇短展肌的方向及起止點的解剖測量中看出,該肌自手掌面斜向撓側,使腕掌關節產生屈曲、外展及旋前動作。從拇短屈肌與拇短展肌的起止點比較中我們看出,拇短屈肌起點更加偏向掌側,能否將止點改變斜向撓側,從而達到拇指外展呢?我們在解剖中發現拇短展肌與拇短屈肌之間存在一個作用力的夾角,通過測量,這個夾角約為20度-25度。在這個角度內,兩肌功能是分別的,共同的作用使外展功能完成。我們將拇短屈肌的止點向撓側移位,使這個作用力的夾角增加7度-9度,使拇短屈肌抵消了內收和拇指伸直向的合力而達到拇指外展,由於移位後的拇短屈肌同時加強了拇指屈近節指骨,伸末節指骨的力量,因此不會出現術前曾認為掌指關節屈曲力量減弱而出現的Froment徵陽性。研究者根據肢體標本的解剖學觀察與生物力學分析,證實了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外展功能手術的可行性。 [3] 
參考資料
  • 1.    張鳳蘭,鍾世鎮,徐達傳.拇短屈肌形態特點及其神經支配[J].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1998(02):61-62.
  • 2.    方錫池,莊永青,常麗鵬,湯銀魁,姜浩力,熊洪濤,付強.拇短展肌對拇指指骨間關節背伸作用的解剖學研究[J].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2013,31(01):37-41.
  • 3.    朱偉,張友樂,王澍寰,楊克非,胡琪.拇短屈肌為動力重建拇外展功能的解剖學研究[J].中華骨科雜誌,1995(09):594-596.
  • 4.    丁文龍,劉學政. 系統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 5.    崔慧先,李瑞錫. 局部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