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拂袖

(漢語詞語)

鎖定
拂袖,讀音fú xiù,漢語詞語,意思是振動衣袖,表示不悦或憤怒;拂動衣袖。
中文名
拂袖
拼    音
fú xiù
注    音
ㄈㄨˊ ㄒㄧㄨˋ
釋    義
亦作“ 拂褏 ”。
近義詞
拂衣,蕩袖
常用詞組
拂袖而去,拂袖離去

目錄

拂袖解釋

1.表示憤怒不悦
2.謂因不悦而離去
3.借指引退歸隱

拂袖出處

《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唐·尉遲樞 《南楚新聞·崔鉉》:“初李石鎮江陵,闢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1] 
《宋史》卷二八五《劉沆傳》載:“”奉使契丹,館伴杜防強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罵之,坐是出知潭州。” [2] 
明史·王紱傳》:“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有投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 [3] 
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先蔑睜目視曰:‘謀迎公子,是誰主之?今又立太子而拒我乎?’拂袖而出,見荀林父曰:‘吾悔不聽子言,以至今日。’”
郭孝成 《山西光復記》:“ 李大聲曰:‘餘遊歷東西洋,外國革命事業,知甚悉。汝等如此行為,餘決不願與聞。’拂袖而出。”
宋·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是章丞相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後出。 魯公方趨上,適見之,則亟索去…… 章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懇到。會薦湯而從者以騎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顧炎武《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
金·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下車未浹旬,以狀上聞,益獲蠲免,眾賴其庇。已而拂袖棲遲於 洧川 。”
元·貢奎 《高侯畫桑落洲望廬山》詩:“日夜千帆萬柁過未已,誰肯拂袖同寂寥。”
南朝·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並覺忘歸。”
宋·謝逸 《蝶戀花》詞:“豆寇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 [4] 
元·薩都剌 《峨眉雲歌》:“酒酣拂袖墮秋水,但覺滿座光嶙峋。”
《水滸傳》第三八回:“﹝宋江﹞再飲滿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五》:“我説,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的。” [5] 

拂袖用法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用於書面語
造句: 聽完老李這一席話,老張氣得拂袖而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