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拂菻國

鎖定
拂菻國(Byzantine Empire),中古漢語讀音pʰɨut̚ liɪm,是中國中古史籍中對東羅馬帝國的稱謂。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古代亦稱大秦或海西國。 [1] 
中文名
拂菻國
外文名
Byzantine Empire
出    處
魏書·高宗紀》等
含    義
中古史籍中對東羅馬帝國的稱謂
首    都
君士坦丁堡

拂菻國名稱由來

拂菻的稱呼脱不開“羅馬”這個名稱,只是由於傳播過程中經歷不同民族,這個名稱的發音和書寫形式發生變異:Rum(Rom)一詞進入亞美尼亞語演變為Hrom(Horum),帕列維語(Pahlavi)變為Hrom;由於波斯方言中h轉為f,進入花拉子密語和粟特語轉為From(Furum),最後進入漢語轉讀為“拂菻”。
“P”音作為一個單獨音節在漢語中讀為“拂”,毫無疑義;而rom或rum音譯為“秣”也不乏其例。(如蒙古汗國首都和林,又作哈剌和林,即Qaraqorum,又作Xarayorum,在歐洲使節柏朗嘉賓記為Caracorom,盧布魯克記做Caracorum,馬可·波羅記做Caracoron。現代漢學家將它統一為Karakorum。)
可知,rom、 ron與rum均可對應為“林”。“林”與“菻”通,故“拂菻”又記作“拂林”(《梁四公記》)、拂懍(《大唐西域記》)、拂臨(《往五天竺國傳》)等。對於拜占庭帝國事物,隋唐時代的中國史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記於“拂菻”名下。 [2] 
此名在《魏書·高宗紀》、《顯祖紀》作“普嵐”。《北史·西域傳》作“伏盧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波剌斯國條所附西方諸國作“拂懍”,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職貢圖》作“拂懍”,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拂臨”,杜環經行記》、《隋書》、《舊唐書》等均作“拂菻”,各種異譯都是伊蘭語族的Frwm(粟特語作Frōm)、Purum(安息語作Prom)、Hrōm 或Hrūm(中古波斯語)等的漢字對音

拂菻國歷史沿革

19世紀末在蒙古高原發現的8世紀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學者們多方考定,以上各種叫法,都出自東羅馬帝國的名稱Rum。
杜環《經行記》和兩唐書西域傳對拂菻國的物產、建築、民俗等情況有詳細記載,但兩唐書中的記載據認為有一部分系從唐代長安情況類推而來。
在唐代,長安與拂菻之間,西突厥汗廷與拂菻之間都有頻繁的使節和商旅交往,特別是西突厥曾與它聯合對抗波斯的薩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聶斯脱利派)當自該地傳來。
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拂菻國遣使來朝。 [3] 
元史》卷一三四愛薛傳有“弗林”、“拂林”,戴良九靈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據學者考證,此“拂林”當是Farang一詞的音譯,乃阿拉伯、波斯人對歐洲的稱謂,亦即《明史》之佛郎機,非北魏隋唐時期的拂菻。古代又稱大秦、海西國。隨歷史時期之不同,此名有時也指苫國(今敍利亞)等地中海東岸地區。宋、元時代又用以稱呼塞爾柱突厥人統治的小亞細亞 [4]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八》:“拂菻國,一名大秦,在西海之上,東南與波斯接,地方萬餘里,列城四百,邑 居連屬。其宮宇柱櫳,多以水精琉璃為之。有貴臣十二人共治國政,常使一人將囊 隨王車,百姓有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還宮省發,理其枉直。其王無常人,簡賢 者而立之。”
  • 2.    《唐代拜占庭帝國遣使中國考略》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2020-08-28]
  • 3.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八》:“拂菻……大足元年,復遣使來朝。”
  • 4.    “拂菻國”小考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