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抽腸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抽腸》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抽腸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抽腸作品鑑賞

本篇所記的事件當然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篇首巴點明某人“晝卧”。這無疑告訴我們以下發生的事完全是某人的白日做夢。所以其中的屠刀剖腹也好;“捉腸掛肘”也好;這些都發生在某人的夢境之中。我們只有作如是觀,才能理解此人醒後為什麼“室中並無痕跡”。原來這一切純屬子虛烏有。至於篇末所言“數日血腥不散”,這只是此人的感覺而已,要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3] 

抽腸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4] 

抽腸作品原文

萊陽民某晝卧[1],見一男子與婦人握手入。婦黃腫[2],腰粗欲仰,意 象愁苦[3]。男子促之曰:“來,來!”某意其苟合者,因假睡以窺所為。既 入,似不見榻上有人。又促曰:“速之!”婦便自坦胸懷,露其腹,腹大如 鼓。男子出屠刀一把,用力刺入,從心下直剖至臍,蚩蚩有聲[4]。某大懼, 不敢喘息。而婦人攢眉忍受[5],未嘗少呻。男子口銜刀,入手於腹,捉腸掛 時際;且掛且抽,頃刻滿臂。乃以刀斷之,舉置几上,還復抽之,幾既滿, 懸椅上;椅又滿,乃時數十盤,如漁人舉網狀,望某首邊一擲。覺一陣熱腥, 面目喉隔覆壓無縫。某不能復忍,以手推腸,大號起奔。腸墮榻前,兩足被 摯,冥然而倒。家人趨視,但見身繞豬髒;既人審顧,則初無所有,眾各自 謂目眩,未嘗駭異。及某述所見,始共奇之。而室中井無痕跡,惟數日血腥 不散。 [1] 

抽腸註釋譯文

抽腸詞句註釋

指《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萊陽:縣名,明清屬山東登州府。即今山東省萊陽縣。
[2]婦黃腫: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婦黃瘇”。
[3]意象:心緒和表情。
[4]蚩蚩:象聲詞。今通作“嗤嗤”。
[5]攢眉:皺眉。 [1] 

抽腸白話譯文

萊陽有個人,白天在屋裏躺着,見一個男人和一個婦女拉着手進來。婦女又黃又胖,腰粗得都快叫她仰面倒下去了,露出一副很愁苦的神色。男的催促説:“來,來!”這人以為是私通的,就假裝睡着,看看他們幹什麼。
進了屋,那男人和婦女好像沒看見牀上有個人。男的又催婦女:“快點兒!”婦女就自己解衣露出胸膛,肚子大得像鼓。男的拿出一把刀,使勁刺進去,從心下邊一直剖到肚臍,還能聽見哧哧的聲音。這人嚇壞了,氣也不敢喘。可婦女皺着眉忍着痛,一聲不吭。男人用嘴叼住刀,把手伸進婦女的肚子裏,拽出腸子掛在胳膊肘上。邊抽邊掛,一會胳膊上就掛滿了,又用刀割斷,放在桌上。又抽,桌子又滿了,擱在椅子上,椅子又滿了。竟然在胳膊上掛了幾十盤,像打漁人掛在臂上的網,朝這個人頭邊上一扔。這人覺得一陣熱乎乎的腥味,面上嘴上脖子上被壓得連個透氣的縫也沒了;這人受不了,用手推腸子,大叫着起來往外跑。腸子掉在牀前,他的兩腿被絆住,撲噠,倒了。家裏人聽見動靜跑去看,只見他纏了一身豬下水。再進屋仔細看,又啥也沒有。大家都説他看花了眼,也沒害怕。等這人把親眼見的一説,大家才覺得奇怪,可屋裏連點血跡也沒有,唯有血腥味兒幾天不散。 [2]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0]
  • 3.    (清)蒲松齡原著;陳昌恆,周禾主編.聊齋志異全本譯賞:武漢出版社,1993.03,:985
  • 4.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