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抹角柱

鎖定
“抹角”就是抹去稜角。抹角柱也就是將一根方形柱子的四角切去,這樣的柱子形式既不同於方柱,也不同於圓柱,顯得富有變化。抹角柱在明清建築中較為常見。
中文名
抹角柱
應用領域
建築學柱子
定    義
抹去稜角的方柱
特    點
富有變化

目錄

抹角柱柱簡介

柱是建築物中用來承託建築物上部重量的直立的杆體,俗稱“柱子”。柱子和其他大部分建築構件一樣,有豐富的品類和一定的發展過程根據柱子在建築中的位置,可以將它分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瓜柱、角柱、廊柱等;而根據柱子的截面形狀來看,則有圓柱、方柱、六角柱、八角柱等不同形象;根據柱子所用的材料來分,有木柱、石柱等之別:根據裝飾來看,又有雕龍柱、油漆柱、素面無飾柱等。此外,柱子在使用時有單獨直立的,也有兩柱緊貼而立的。柱子在各個時期既有延續與繼承,也有發展和變化。如,方柱在秦代時始出現,而漢代時則又增加了八角形柱、束竹式柱、人像柱等,唐代中期以後則極少再使用方柱,宋代時大多為圓柱和八角柱。還有很多柱子,作用與位置均相同,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呼,如瓜柱,在宋代時稱為“蜀柱”、“侏儒柱”,明代以後才稱為“瓜柱”。

抹角柱訛角柱

“訛角柱”也就是“梅花柱”,因為柱子四角內收,所以稱為“訛角”。它是明清時期使用的一種柱子形式。
[1] 
參考資料
  • 1.    王其鈞編著.中國建築圖解詞典 白金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