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頭梁

鎖定
抱頭梁又稱疊梁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梁。使用範圍廣,在中國古建築宮殿、廟宇、寺院等大型建築中經常採用,也為皇家建築羣所選,是漢族木構架建築的代表。
中文名
抱頭梁
適用範圍
建築學術語

目錄

抱頭梁定義

在小式大木作建築構架中,處在檻柱和金柱間的短梁叫做“抱頭梁”。它一頭在檐柱之上,一頭插入金柱之中。 [1]  抱頭梁是古代漢族建築木構架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室內少柱甚至無柱,空間大,耗材多。

抱頭梁特點

這種構架的特點是在柱頂或柱網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或木塊,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抱頭梁:長一界之柁梁,一端承桁,一端連於柱。位於廊者為廊川;位於雙步者稱短川,或簡稱川。

抱頭梁歷史

抬梁式構架至遲在春秋時已經有了。所見最早的圖像是四川成都出土東漢庭院畫像磚。唐代已發展成熟,並出現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順天台庵正殿為代表的殿堂型和廳堂型兩種類型營造法式營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講的是抬梁式構梁,明確提出較重要建築的構架有殿堂型、廳堂型兩個類型,並用圖説明兩者的差別。
清代抬梁式(抱頭梁)構架根據清工部《工程做法》作如下介紹:每榀樑架中主要的梁,按本身所承託的檁數定稱謂,例如上承九檁者稱為九架樑,依次有八架樑、七架樑,直至三架樑。梁的長度以步架(即檁間水平距離)來計,九架樑者長八步架,七架樑者長六步架,六架樑者長五步架等。此外,還有幾種次要的短梁,如檐柱與金柱間的梁,長僅一步架,在大式建築中稱桃尖梁,在小式建築中稱抱頭梁。如果廊寬兩步架,桃尖梁加長一倍,稱雙步梁;這時往往上面還有一道一步架長的短梁,稱單步梁。各種類型的梁,截面高寬比,多近於6:5,或5:4,截面近於方形。
抬梁式構架所形成的結構體系,對古代漢族木構建築的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也為現代建築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材料。
參考資料
  • 1.    王其鈞.中國建築圖解結構: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