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披針骨牌蕨

(中藥)

鎖定
披針骨牌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披針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christensenii Ching的全草。披針骨牌蕨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台灣、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止咳,祛風除濕,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小兒高熱,肺熱咳嗽,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出血。
中文名
披針骨牌蕨
別    名
萬年青
克氏骨牌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水龍骨科
骨牌蕨屬
披針骨牌蕨
分佈區域
長江中下游、福建、台灣、廣西、貴州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採收

披針骨牌蕨入藥部位

全草。

披針骨牌蕨性味

味微苦、澀,性涼。

披針骨牌蕨歸經

歸肺、肝經。

披針骨牌蕨功效

清熱止咳,祛風除濕,止血。

披針骨牌蕨主治

用於小兒高熱,肺熱咳嗽,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出血。

披針骨牌蕨相關配伍

1、治小兒高熱:披針骨牌蕨鮮草60g。煎服。
2、治風濕關節痛:披針骨牌蕨15g。水煎,衝酒服。
3、治外傷出血:披針骨牌蕨曬乾,研末,外敷。(1-3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披針骨牌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披針骨牌蕨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披針骨牌蕨形態特徵

披針骨牌蕨線稿圖 披針骨牌蕨線稿圖
植株高6-10cm。根莖細長,橫生,綠色,被暗褐色、鑽狀披針形鱗片,基部圓形,邊緣有疏齒。葉遠生,近二型;營養葉的葉柄短,長0.5-2cm,葉片闊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4.5-9cm,中部寬2-3cm,先端鋭尖,基部漸狹而下延於葉柄,全緣;孢子葉的葉柄長3-4.5cm,基部有鱗片,其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8-9cm,寬約1cm,先端漸尖,基部長楔形,有長柄;中脈兩面稍隆起,小脈羽狀,不明顯。孢子囊羣圓形,着生於葉背面中部以上,在中脈兩側各成1行,近於中脈,幼時有盾狀隔絲覆蓋。 [4] 

披針骨牌蕨生長環境

附生於海拔250-1700m的林緣樹幹或石上。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台灣、廣西、貴州、山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東、香港 [5]  等地。

披針骨牌蕨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澀、性平。有清熱除濕、止血的功能。用於肺熱咳嗽,風濕關節炎,小兒高熱,外傷出血。”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 下》: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4.    披針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divers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4]
  • 5.    李勇、李沛瓊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一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6月: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