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披針新月蕨

鎖定
披針新月蕨(Pronephrium penangianum (Hook.) Holttum)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屬植物,植株高1-2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褐棕色,葉片長圓披針形,側生羽片10-15對,孢子囊羣圓形,生於小脈中部或中部稍下處,在側脈間排成2列,每行約6-7枚,無蓋。
中文名
披針新月蕨
拉丁學名
Pronephrium penangianum (Hook.) Holttum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金星蕨科
新月蕨屬
披針新月蕨

披針新月蕨形態特徵

披針新月蕨
披針新月蕨(1張)
植株高1-2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褐棕色,粗可達1.2釐米,偶有一二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可達1米,基部粗約7毫米,褐棕色,向上漸變為淡紅棕色,光滑;葉片長圓披針形,長40-80釐米,寬25-40釐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0-15對,斜展,互生,有短柄,闊線形,中部以下的長20-30釐米,寬2-2.7釐米,漸尖頭,基部闊楔形,邊緣有軟骨質的尖鋸齒,或深裂成齒牙狀,上部的羽片略縮短,頂生羽片和中部的同形同大,柄長約1釐米,葉脈下面明顯,側脈近平展,並行,小脈9-10對,斜上,先端聯結,在側脈間基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網眼,並由交結點向上伸出外行小脈,和其上的小脈交結點相連(有時中斷),形成2列狹長的斜方形網眼,頂部2-3對小脈分離,伸達葉邊。葉幹後紙質,褐色或紅褐色,遍體光滑。孢子囊羣圓形,生於小脈中部或中部稍下處,在側脈間排成2列,每行約6-7枚,無蓋。 [1] 

披針新月蕨生長環境

羣生疏林下或陰地水溝邊,海拔900-3600米。

披針新月蕨分佈範圍

披針新月蕨線稿圖 披針新月蕨線稿圖 [1]
產河南南部(浙川)、湖北(巴東、建始)、江西(廬山、武寧、瑞昌、銅鼓、德興、玉山、宜豐、萍鄉、井岡山)、浙江(淳安、建德)、廣東(樂昌、連州)、廣西(興安)、湖南(大庸、東城、慈利、懷化、黔陽、石門)、四川中部及西南部、貴州、雲南(維西、漾濞、貢山、中甸、蒙自、易門)。印度、尼泊爾、錫金也有分佈。 [1]  [3] 

披針新月蕨主要價值

本種在四川峨眉山為民間草藥,據説根狀莖治崩症,葉治經血不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