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披肝瀝膽

鎖定
披肝瀝膽(拼音:pī gān lì dǎ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1] 
披肝瀝膽(披:剖露;瀝:往下滴)指剖出肝,滴下膽汁。比喻坦誠相見,竭盡忠誠。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狀語。 [1]  [4] 
中文名
披肝瀝膽
拼    音
pī gān lì dǎn
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音字母
ㄆㄧ ㄍㄢ ㄌㄧˋ ㄉㄢˇ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狀語

披肝瀝膽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披肝瀝膽”。 [1] 

披肝瀝膽成語故事

曹操起兵二十萬,分兵五路至徐州,攻打劉備。劉備兵敗,張飛突圍後,望芒碭山而去,劉備無路可歸,送去投奔袁紹。關羽被圍無法解脱,為保全劉備家眷,只得暫時投降曹操。 [2]  [5] 
劉備在袁紹處,旦夕煩惱,一憂關羽、張飛不知去向,二憂妻小陷於曹營。袁紹得知劉備心中苦痛,便遺良將擊曹。袁曹交戰,關羽連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劉備始知雲長身在曹營。袁紹得知劉備二弟關羽斬了他的愛將,即下令斬劉備之首。劉備表示願修密書一封與雲長,叫他前未輔佐袁紹,共誅曹操。袁紹為此高興異常,即派人前往送信。關羽看畢書信,大哭,當即寫書答雲:“竊聞義不負心,忠不顧死。羽自幼讀書,粗知禮義,觀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嘗不三嘆而流也。前守下郊,內無積慄,外無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斷首捐軀,致負所託,故爾暫且影身,冀圖後會。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當面辭曹公,奉二嫂歸。羽但懷異心,神人共裁。披肝瀝膽,筆堵難窮。瞻拜有期,伏惟照鑑。” [2]  [5] 
之後,關羽便入內告知二嫂,隨即至相府拜辭曹操。曹操知道關羽的來意,懸迴避牌於門。關公快快而回,命舊日跟隨人役,收拾車馬,早晚伺候,吩咐宅中所有原賜之物,盡皆留下,分毫不可帶去。次日再往相府辭謝,但是門首又掛回避牌。關羽一連去了數次,皆不得見曹操。 [2]  [5] 
隨後,關羽便留下一封書信送相府,率舊日隨從,護送車仗,奪門而走。關羽一行,沿路屢遭難險,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在古城與劉備、張飛相聚。 [2]  [5] 

披肝瀝膽成語寓意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對劉備的回信中講到“披肝瀝膽、筆楮難窮”,而關羽的忠義精神,千百年來被歷代讚揚。《忠經》有言:“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人類的所有美德幾乎都與“忠”有着緊密的聯繫,“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忠德,不僅僅是一種價值理念,更是一種實踐品格。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要求人們每一個人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忠於職守、忠於家庭,讓每一個人都具備忠德品質。 [3] 

披肝瀝膽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披肝瀝膽”指剖出肝,滴下膽汁。比喻坦誠相見,竭盡忠誠。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狀語。 [1]  [4] 
  • 運用示例
唐·魏徵隋書·李德林傳》:“百辟庶方,四方岳牧,稽圖讖之文,順億兆之請,披肝瀝膽,晝歌夜吟。” [1] 
宋·袁燮《論蜀札子二》:“臣所以披肝瀝膽,控告君父者,非獨為蜀計,為天下計,為宗社計也。” [1] 
明·沈鯨《雙珠記・二友推恩》:“屋烏推愛頻周恤,瀝膽披肝擬後圖。” [1]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七八回:“大家暢談彼此,以義氣相關,真是披肝瀝膽,各明心志。” [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回回目:“破資財窮形極相,感知己瀝膽披肝。” [1] 
邵燕祥《人間要好詩》:確實是活生生的詩人在披肝瀝膽,傾吐衷腸;樸索率直,毫無矯飾,以真情實感打動讀者:這是詩的生命之所在。”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065-1066
  • 2.    林之滿,於永玉主編. 中華典故[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06:1540
  • 3.    中共衡陽市委講師團編. 理潤衡州[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01:244-245
  • 4.    披肝瀝膽的解釋|披肝瀝膽的意思|漢典“披肝瀝膽”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3-18]
  • 5.    羅費中著. 三國演義 上 無障礙閲讀版[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21.0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