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折色

鎖定
折色,漢語詞語,讀音shé sè,意思是舊時謂所徵田糧折價徵銀鈔布帛或其他物產。亦用以稱俸祿折發錢鈔。
中文名
折色
拼    音
shé sè
注    音
ㄓㄜˊ ㄙㄜˋ

目錄

折色解釋

舊時謂所徵田糧折價徵銀鈔布帛或其他物產。亦用以稱俸祿折發錢鈔;指銀子的成色。亦以指銀子成色不足。 [1] 

折色出處

《宋史·食貨志上三》:“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頗多積穀,請每歲和市,隨常賦輸送,其直多折色給之。
《明史·食貨志二》:“十七年, 雲南 以金、銀、貝、布、漆、丹砂、水銀代秋租。於是謂米麥為本色,而諸折納税糧者,謂之折色。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若有為民的官,將這樣的災傷申報上去,央兩院題本改了折色,百姓也還可存濟。
清 孫承澤 《天府廣記·寶源局》:“正德 七年,令職官折色俸給,十分為率,一分折錢,九分關銀。
《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那敗子借債……第一,折色短少,不能足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