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

鎖定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是指,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挫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從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的企圖,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大規模反擊戰。 [1-2] 
名    稱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
發生時間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
地    點
朝鮮半島
參戰方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
結    果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勝利
傷亡情況
斃傷俘敵8.2萬餘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戰役背景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作戰圖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作戰圖
1951年3月下旬,"聯合國軍"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地區。這時,美、英、法等國對是否再次越過"三八線",以及用何種方式結束朝鮮戰爭,發生了爭論。美國政府在與英、法等國磋商後,從其全球戰略出發,決定在不擴大戰爭範圍的前提下,繼續穩步北進,待軍事上佔據有利地位後,以實力政策為基礎,或與中朝方面進行談判,或繼續其軍事行動。據此,"聯合國軍"於4月初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從中朝人民軍隊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一線。4月11日,"聯合國軍"總司令D.麥克阿瑟因與美國總統H.S.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有分歧而被撤銷一切職務,由M.B.李奇微繼任"聯合國軍"總司令。4月中旬,李奇微發現志願軍後續兵團集結,判斷中朝人民軍隊可能於4月下旬或5月初發動攻勢,遂決定以一部兵力繼續在鐵原、金化、金城地區保持進攻,其他方向暫時轉入防禦。此時,"聯合國軍"的地面作戰部隊為6個軍(軍團)共17個師又3個旅、1個團,計34萬餘人。第一線兵力為12個師另2個旅,第二線和後方兵力為5個師又1個旅及1個團。其部署:美軍第1軍位於臨津江兩岸及漣川以西地區,第9軍位於漣川以東至華川地區,第10軍和南朝鮮軍第3、第1軍團分別位於楊口、元通裏、杆城地區。美軍騎兵第1師(機械化師)、空降第187團及南朝鮮軍第2師為預備隊,分別配置於春川、水原、原州地區。南朝鮮軍第2軍團第8師位於大田。 [1] 
中朝人民軍隊在第四次戰役中,贏得了時間,掩護了志願軍第19、第3、第9兵團集結,從而使志願軍第一線作戰部隊增至3個兵團共11個軍33個師另4個炮兵師,加上人民軍3個軍團,總共60萬餘人,地面兵力居優勢。但志願軍新入朝兵團,對敵情、地形不熟,準備倉促;後勤保障尚無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應。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關於"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志願軍後續兵團到齊後"再進行有力的新的戰役"的指示,經與人民軍商定,在"聯合國軍"實施登陸之前發起第五次戰役。戰役的主要目的是,消滅敵人幾個師,挫敗其登陸計劃,奪回戰場主動權。在戰役指導上,實行戰役分割與戰術分割相結合、戰役包圍迂迴與戰術包圍迂迴相結合。在部署上,集中志願軍3個兵團共11個軍及人民軍1個軍團於西線,在汶山裏至春川間實施主要突擊;以其中一部兵力從金化至加平劈開戰役缺口,將"聯合國軍"東西割裂,使其不能互相增援。以人民軍2個軍團在東線牽制美軍第2、第7師,使其不得西援。以志願軍3個軍位於肅川、元山、平壤地區,人民軍2個軍團位於淮陽、沙裏院地區,分別擔任反登陸和反空降任務。 [1]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戰役經過

中朝人民軍隊在西線實施主要突擊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2張)
4月22日黃昏,中朝人民軍隊在全線發起反擊。西線以1個兵團從正面突擊、2個兵團從兩翼突擊並實施戰役迂迴,分割圍殲當面之敵。左翼,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指揮5個軍,迅速突破"聯合國軍"防禦。至23日夜,第20、第27、第26軍前出15~20公里,進佔龍華洞、外藥寺洞、白雲山地區,殲美軍第24師、南朝鮮軍第6師各一部;第40軍突入30餘公里,前出到加平東北沐洞裏地區,完成戰役割裂任務;第39軍前出到華川以南原川裏地區,將美軍陸戰第1師隔於北漢江以東不得西援。正面,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指揮第12、第15、第60軍,突破後在漣川以北遭到美軍第3師、土耳其旅抵抗,進展較慢,24日晨進至哨城裏、永平地區,與"聯合國軍"形成對峙。右翼,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指揮第63、第64、第65軍,突破臨津江後,第63軍攻佔江南要點紺嶽山,殲英軍第29旅一部(見雪馬裏戰鬥);第64軍受阻於臨津江南岸彌陀寺以北地區,而此時兵團第2梯隊第65軍2個師也已渡過臨津江,致使5個師的兵力大部擁擠在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內,遭敵火力突擊,傷亡較大,影響了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迴和殲滅英軍第29旅任務的按時完成。人民軍第1軍團22日晚佔領開城,23日佔領長湍,在兩地各殲敵一部。
25日,中朝人民軍隊調整部署後繼續進攻。第19兵團於24時前佔領了汶山裏、法院裏、七峯山一線,殲南朝鮮軍第1師一部和英軍第29旅格勞斯特郡團第1營及坦克團大部,共4000餘人。第3兵團攻佔哨城裏、鍾懸山地區;第9兵團佔領雲嶽山、永陽裏地區,各殲敵一部。中朝人民軍隊經三晝夜連續作戰,雖在加平方向打開戰役缺口,對西線"聯合國軍"翼側造成嚴重威脅,但戰役發展形成平推,殲敵不多。26日繼續發展進攻,並於當日佔領"聯合國軍"第二線陣地的錦屏山、縣裏、加平一線。至28日,第19兵團攻佔國祀峯、白雲台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在梧琴裏殲南朝鮮軍第1師1個營大部。第3兵團進佔自逸裏、富坪裏地區。第9兵團攻佔榛伐裏、祝靈山、清平川、加平、春川地區。是日,"聯合國軍"撤至漢城及北漢江、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美軍騎兵第1師西調漢城,並於漢城周圍組成綿密的火制地帶。中朝人民軍隊鑑於在漢城以北殲敵機會已失,主力遂於29日停止進攻,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在西線反擊作戰的同時,東線人民軍第3、第5軍團先後向麟蹄以北南朝鮮軍第5、第3師發起進攻,殲第5師第36團大部和北援之南朝鮮軍第7師第5團大部,有力地配合了西線作戰。 [1] 
中朝人民軍隊轉移兵力於東線作戰
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整個戰線呈西南向東北斜線態勢。南朝鮮軍防守自隱裏至東海岸一段,態勢突出。中朝人民軍隊為繼續殲滅"聯合國軍"有生力量,使其難以抽出兵力實施側後登陸,並多殲南朝鮮軍以孤立美軍,決定第3、第9兵團隱蔽東移,實施第二階段作戰。計劃首先集中兵力殲滅縣裏地區南朝鮮軍第3、第5、第7、第9師,爾後視情況再殲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11師。以第19兵團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漢城東西地區渡江佯動,第39軍主力南渡昭陽江,掩護第3、第9兵團東移。
4月30日,"聯合國軍"為查明中朝人民軍隊動向, 並掩護其調整部署,以一部兵力轉入反攻。至5月8日,進佔高陽、議政府、於論裏、麟蹄、龍浦裏一線。此後轉入防禦,在勿老裏至西海岸部署了美軍6個師,英軍、土耳其軍各1個旅,南朝鮮軍3個師,以漢城為重點,成一線密集配置。在勿老裏至東海岸部署南朝鮮軍首都師、第3、第5、第7、第9、第11師,6個師成一線配置。美軍第3師、英軍第29旅、美軍空降第187團為預備隊,分別配置於京安裏、永登浦、金浦地區。
5月16日黃昏,中朝人民軍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第9兵團(第20、第27軍,附第12軍)及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採取正面突破、兩翼迂迴、層層包圍、多路鉗擊的戰法,在勿老裏至雪嶽山地段實施主要突擊。第20、第27軍各一部於17日晨突入縱深25~28公里,搶佔後坪裏、砧橋、鎮東里、旺盛谷諸要點,切斷了南朝鮮軍第3、第9師南逃退路,並於美山裏、上南里地區將南朝鮮軍第5、第7師擊潰,殲其5個營(見上南里戰鬥)。18日,第20軍在人民軍第5軍團配合下,向被圍於縣裏地區的第3、第9師展開猛烈突擊,經兩日激戰,將其大部殲滅,繳獲全部重裝備。第12軍突破後,在三巨裏、自隱裏地區殲南朝鮮軍第5師第35團一部、美軍第2師2個營、法國營大部。19日,志願軍第12、第27軍和人民軍第5軍團各一部向南發展進攻,於20日進至束沙裏、皮木亭一線。第3兵團(第15、第60軍,附第39軍主力)向九城浦裏突擊,負責割裂美軍與南朝鮮軍的聯繫和阻擊美軍第10軍,使其不得東援。第15軍於17日晨攻佔沙五郎峙等地,18日在大水洞地區殲美軍第2師第38團團部及第1、第2營大部;第60軍19日攻佔洪川江以北法所裏地區,使美軍第7師不得東援。第19兵團及人民軍第1軍團在高陽至加平寬大正面上向議政府以南水落山及漢江以北磨石隅裏、清平川地區進攻,並於17日攻佔上述各地,有力地牽制了"聯合國軍"主力,保障東線進攻作戰的勝利。
20日,東線南朝鮮軍在中朝人民軍隊連續五晝夜的突擊下,撤至九城浦裏、豐巖裏、下珍富里地區。美軍第10軍主力逐次東移。美軍第3師由京安裏東調至豐巖裏、下珍富里地區,堵住戰役缺口。南朝鮮軍第2軍團第8師由大田北調平昌,建立縱深防禦。至此,又形成東西相聯的完整防線。中朝人民軍隊經過連續作戰,糧彈將盡,繼續進攻已有困難,加之西線美軍已開始進攻,為保持主動,遂於21日結束第二階段作戰。 [1] 
中朝人民軍隊轉移至"三八線"附近
中朝人 民軍隊為爭取主力集結休整,總結作戰經驗,造成爾後有利態勢,決定主力北移"三八線"南北地區。為掩護主力轉移和休整,各兵團留1個師至1個軍的兵力,進行運動防禦,遲滯敵人前進。5月22日黃昏,第39、第15軍開始轉移。23日晨,"聯合國軍"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實施全線反撲。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的"特遣隊"為先導,在航空兵掩護下,主要沿漢城至漣川、春川至華川、洪川至麟蹄公路,多路向北推進。
中朝人民軍隊由於對"聯合國軍"迅速實施全線 反撲估計不足,轉移的組織計劃不夠周密,擔任運動防禦的部隊,有的尚未進入防禦地區,有的雖已進入但未很好控制要點與公路,組織有效的交替掩護,以致全線出現多處空隙,使"聯合國軍"的"特遣隊"得以乘隙而入。志願軍有的部隊被隔於敵後。24~27日,第27軍主力在麟蹄、縣裏地區展開,英勇抗擊美軍第2師、空降第187團、南朝鮮軍第5師的進攻,將其阻於昭陽江南北地區,有力地掩護主力轉移。第60軍第179、第180師在春川方向北漢江兩岸地區頑強抗擊美軍第7師、陸戰第1師、南朝鮮軍第6師的進攻;因敵乘隙突入,第180師在駕德山地區幾乎陷入敵人全面包圍,突圍時由於指揮失誤和組織接援不力,部隊遭到重大損失。被隔於深遠敵後的第12軍第31師第91團,由於指揮員沉着堅定,機智靈活,帶領部隊繞道翻越雪嶽山,勝利撤回,與主力會師(見三巨裏撤退)。
27日,中朝人民軍隊迅速將志願軍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軍及人民軍第5、第2、第3軍團主力,展開於臨津江、漢灘川以北、芝浦裏、華川、楊口、杆城地區進行防禦。防守部隊有重點地配備兵力,以火力封鎖敵主要進攻方向的公路、鐵路,並機動靈活地出擊,積極打擊敵人。28~30日,第65軍對進攻漣川之美軍第1軍實施反擊,殲其一部;第20軍對進佔華川地區之美軍第9軍實施反擊,殲其一部(見華川地區防禦戰鬥)。6月1日,志願軍第47、第42、第20、第27軍於新幕、伊川、雞雄山、黑雲吐嶺一線構成縱深防線。至10日,中朝人民軍隊將"聯合國軍"阻於"三八線"附近之汶山、高浪浦裏、鐵原、金化、楊口、明波里一線,第五次戰役遂告結束。 [1]  [3]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戰役結果

此役,中朝人民軍隊取得了勝利。經50天奮戰,斃傷俘敵8.2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6.7萬餘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企圖,擺脱了第四次戰役時的被動局面,鍛鍊了新入朝的部隊。經過這次較量,"聯合國軍"對中朝人民軍隊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計,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並接受停戰談判。這次戰役由於發起時間提前,準備比較倉促,戰役殲敵目標企圖過大,進攻縱深過遠,志願軍傷亡較大(7.5萬餘人),因而取得的勝利不夠圓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