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旱

鎖定
抗旱,本意指採取措施,減輕乾旱造成的損害。通過對大旱之後水利科技抗旱的反思,各地各部門一定會興起一股學習水利科技、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高潮,從另一個方面來説,這對水利行業重新認識自我,促進行業大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截至2023年6月25日,全國有4504萬畝耕地受旱 [2] 
中文名
抗旱
外文名
drought resistance
本    意
減輕乾旱造成的損害
關    鍵
在於水
抗旱方法
加強旱情預防預報

抗旱解釋

在天旱時,採取水利措施,使農作物不受損害:積極~。 [1] 

抗旱抗旱工作

搶插和保苗,而搶插、保苗的關鍵都在水。
廣泛開闢抗旱水源,科學調度抗旱用水。靠近大中型水庫和江河干流的地方,要千方百計把提灌工作做好,其他地方主要是打抗旱井,要密切關注氣象變化,抓住有利時機,增加作業點,加大作業密度,積極組織實施人工增雨。
乾旱仍在持續,秋冬季又是森林火災高發季節,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都要始終繃緊這根弦,特別是井岡山風景區及林區縣更要嚴防死守,加強火源管理、嚴禁野外用火。同時,要動員組織足夠的力量加強巡迴檢查,及時消除隱患。森林消防等專業隊伍要時刻準備,一有火情,確保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上得去、控得住、滅得了。
截至2023年6月25日,全國有4504萬畝耕地受旱,水利部將繼續加強抗旱減災工作 [2] 

抗旱嚴抓抗旱工作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嚴峻的旱情形勢,把抗旱工作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牢固樹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採取有效措施,迅速動員起來,組織廣大幹部羣眾積極投入到抗旱保豐收工作中去。進一步細化各項抗旱措施,沉下基層抓好工作落實,切實加大抗旱工作投入,廣泛開闢抗旱水源,科學調度抗旱用水,充分發揮抗旱設施的作用,把保證人畜飲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突出抓好抗旱保苗、擴種經濟作物、擴大養殖業生產,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各級黨政領導要深入抗旱一線,靠前指揮,親自部署抗旱工作,協調解決各方面問題,要建立健全抗旱工作責任制,確保責任人員到崗到位,履行職責。市、縣各部門和單位要抽調得力人員,組成抗旱工作組,立即投入到掛點村抗旱一線去,幫助羣眾解決抗旱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各司其責,形成抗旱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抗旱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努力奪取抗旱工作的最後勝利。

抗旱抗旱方法

加強旱情預防預報、增強防禦能力
增強防禦和減輕自然災害能力,要用不斷髮展的科學認識自然,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防災減災,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災情研究、監測、預報和預警水平。迄今為止,四川省沒有覆蓋全省的旱情監測網絡,時逢大旱,問題尤為突出。據瞭解,逐級報上來的旱情,幾乎層層有水分,真實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對領導科學決策,指揮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資和資金,增加了不少困難。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通過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統計信息系統,利用先進、科學的氣象衞星遙感遙測技術,結合地面土壤墒情監測網的實測資料,對四川盆地土壤墒情的動態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快速、準確地捕捉全省旱情分佈及其演變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發展趨勢,提供土壤墒情信息彩圖,加強旱情的預測和預報,為決策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學地評估旱災損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減災決策建議,使旱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加快水利現代化進程,提高水利資源利用效率
大力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設,完善和提升各大型灌區、各級水利管理部門水情水質監測及調度決策支持系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目標完全實現後,將會大大提高信息採集、傳輸的時效性和自動化水平,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手段,為防汛抗旱決策提供更為準確的科學依據,為水利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條件。
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增強抗旱意識
農業是用水大户,解決農業用水問題,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積極開展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鼓勵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工投勞,又要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培育和推廣優良糧食品種。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技術、冬小麥綜合節水技術等現有節水農業技術的集成推廣。全面推行農業節水抗旱技術勢在必行。
(一)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一是田間地面灌水技術。改土渠為防滲渠輸水灌溉,可節水20%左右。在習慣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溝灌溉的地方,推廣寬畦改窄畦,長畦改短畦,長溝改短溝,控制田間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節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二是管灌。即管道輸水灌溉,就是將低壓管道埋設地下或鋪設地面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常用的輸水管多為硬塑管或軟塑管。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節水、省工、節地和節省能耗等優點。與土渠輸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三是.微灌技術。有微噴灌、滴灌、滲灌及微管灌等。是將灌水加壓、過濾,經各級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於作物根際附近,微灌屬於局部灌溉,只濕潤部分土壤。對部分密播作物適宜。微灌技術的節水效益更顯著。與地面灌溉相比。可節水80-85%。微灌可以與施肥結合,利用施肥器將可溶性的肥料隨水施入作物根區,及時補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養分,增產效果好,微灌一般應用於大棚栽培和高產高效經濟作物。四是.噴灌技術。是將灌溉水加壓,通過管道,由噴水嘴將水噴灑到灌溉土地上,噴灌是大田作物較理想的灌溉方式,與地面輸水灌溉相比,噴灌一般能節水50-60%。但噴灌所用管道需要壓力高,設備投資較大,能耗較大,成本較高,多在高效經濟作物或經濟條件好、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應用。五是.關鍵時期灌水。在水資源緊缺的條件下,應選擇作物一生中對水最敏感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時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節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漿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鈴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關鍵時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六是.利用科學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土壤涵水量,減少乾旱的發生頻率。
(二)大力提倡節水抗旱栽培技術。一是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層。加厚活土層,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減少地面徑流,更多地儲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據在棕壤土上試驗。小麥秋種前深耕29釐米加深松到35釐米,其滲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塊塊10 -12倍,較大降水不產生地面徑流,使降水絕大部分蓄於土壤中。據測定,活土層每增加3釐米,每畝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層又可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擴大根系吸收範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二是選用抗旱品種。以種省水。不同作物間的耐旱性差異較大,被稱為作物界駱駝的穀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強,在缺水旱作地區應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間抗旱性也有較大差異。抗旱品種較一般品種根系發達具有深而廣的貯水性和調水網絡,具有受旱後較強的水分補償能力。三是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以肥補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產單位產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機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機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稈還田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四是防旱保墒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正確運用中耕和鎮壓保蓄土壤水分。五是地面覆蓋保墒。一是薄膜覆蓋。在春播作物上應用可增温保墒,抗禦春旱,蓋膜麥田比裸地麥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麥增產20%左右。二是秸稈覆蓋。即將作物秸稈粉碎,均勻地鋪蓋在作物或果樹行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三)增強化學調控抗旱措施。一是保水劑。它是由同分子構成的強吸水樹脂,能在短時間內吸收其自身重量幾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將保水劑用作種子塗層。幼苗醮根,或溝施、穴施,或地面噴灑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給種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個小水庫。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氣中的水分,又能將雨水保存在土壤中,當遇旱時它保存的水分能緩慢釋放出來,供種子萌發和作物生長需要。保水劑可使小麥增產10-15%、地瓜增產30-35%、棉花、花生增產18-21%。二是抗旱劑。抗旱劑應用較廣泛的主要是黃腐酸製劑,屬於抗蒸騰劑,葉面噴灑能有效地控制氣孔的開張度,減少葉面蒸騰,有效地抗禦季節性乾旱和乾熱風的危害。噴灑一次可持效10-15天。除葉面噴灑外可用作拌種、浸種、灌根和蘸根等,提高種子發芽率,出苗整齊,促進根系發達,可縮短移栽作物的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