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鎖定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8月22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在洛川會議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議上由毛澤東提議並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徹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戰爭路線。
中文名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時    間
1937年8月22日
地    點
洛川
提出人
毛澤東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背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誌着全國抗戰的開始。 [1] 
全國抗戰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主張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羣眾,武裝羣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亦即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只有實行這樣的路線,才能引導中國的抗戰取得最後勝利,並使這個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 [1] 
1937年7月23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對付日本的進攻有兩種方針和兩套辦法,也有兩個前途。一個是堅決抗戰的方針,一個是妥協退讓的方針。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在妥協退讓的方針下,就會實行相反的一套辦法,即不動員軍隊和人民羣眾,不給人民以民主自由,不改良人民生活,保持官僚買辦豪紳地主的專制政府,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等。實行前一套辦法,其前途就一定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使中華民族得到自由解放。實行後一套辦法,就不可能堅持抗戰,結果必定是日本帝國主義佔領全中國、中國人民做牛馬當奴隸的前途。中國共產黨人願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衞國土流盡最後一滴血,反對一切遊移、動搖、妥協、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 [1]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討論制定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進一步確定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及各項政策。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國的抗戰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而國民黨實行的是片面的抗戰路線,即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只實行單純政府和軍隊的抗戰,並拒絕一切有利於抗日的根本改革,不給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權利,不改善工農大眾的生活,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戰中發展,反對抗日戰爭成為人民大眾的抗戰。這一路線包含着極大的危險性,必然招致嚴重的失敗。因此,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許多不利的情況。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站在鬥爭的最前線,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 [1] 
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並指出,這是實行全面抗戰路線的綱領。實行這些綱領,就能爭取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朝着有利於人民勝利結局的方向發展。 [1]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綱領內容

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2]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對日絕交,驅逐日本官吏,逮捕日本偵探,沒收日本帝國主義在華財產,否認日本外債,廢除日本條約。收回日本租界。
為保衞華北與沿海各地而血戰到底。
為收復平津與東北而血戰到底。
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
反對任何的動搖妥協。
(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
動員全國海陸空軍實行全國抗戰。
反對單純防禦的消極作戰方針,採取獨立自主的積極作戰方針。
建立經常的國防會議,討論與決定國防計劃與作戰方針。
武裝人民,發展抗日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軍作戰。
改革軍隊的政治工作,使指揮員與戰鬥員團結一致,軍隊與人民團結一致,發揚軍隊的積極性。
援助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義勇軍,破壞敵人的後方。
實現一切抗戰軍隊的平等待遇。
建立全國各地軍區,動員全民族參戰,以便從僱傭兵役制轉變為義務兵役制。
(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全國人民除漢奸外,皆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及武裝抗敵之自由。
廢除一切束縛人民愛國運動的舊法令,頒佈革命的新法令。
釋放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開放黨禁。
全中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參加抗戰,實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
動員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數民族,在民族自決和民族自治的原則下,共同抗日。
(四)改革政治機構:
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國民大會,通過真正的民主憲法,決定抗日救國方針,選舉國防政府。
國防政府必須吸收各黨各派及人民團體的革命分子,驅逐親日分子。
國防政府採取民主集中制,他是民主的,但又是集中的。
國防政府執行抗日救國的革命政策。
實行地方自治,剷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範圍內,與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軍事互助協定。
擁護和平陣線,反對德日意侵略陣線。
聯合朝鮮台灣及日本國內的工農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以有錢出錢及沒收漢奸財產作抗日經費為原則。經濟政策是整頓與擴大國防生產,發展農村經濟,保證戰時農產品的自給。提倡國貨,改良土產,
禁絕日貨,取締奸商,反對投機操縱。
(七)改良人民生活:
改良工人農民職員教員及抗日軍人的待遇。
優待抗日軍人的家屬。
廢除苛捐什税。
減租減息。
救濟失業。
調節糧食。
賑濟災荒。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改變教育的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
實施普及的義務的免費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覺悟的程度。
實行全國學生的武裝訓練。
(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
(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在國共兩黨徹底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抗日戰爭,精誠團結,共赴國難。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闡明瞭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基本政治主張,指明瞭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後勝利的具體道路,這是同國民黨領導集團所實行的片面抗戰路線不同的正確的抗戰路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