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戰精神

(紅色革命精神之一)

鎖定
抗戰精神內涵主要包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中文名
抗戰精神
性    質
紅色革命精神

目錄

抗戰精神提出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高度概括了抗戰精神的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2]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進一步明確了抗戰精神的偉大內涵,總結了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 [3] 

抗戰精神內涵

抗戰精神內涵主要包括: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愛國情懷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是願意為祖國奮鬥獻身的價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被充分激發出來,舉國上下用血肉築起一座抵禦侵略者的鋼鐵長城。②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民族氣節是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質和高尚追求。抗戰時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無數中華兒女奮起抗爭、前赴後繼,表現出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英雄氣概是為了祖國利益不惜流血犧牲的崇高精神。抗戰時期,中國軍民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威脅義無反顧,表現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④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必勝信念是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堅定信心和頑強信念。抗戰不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民族意志與信念的較量。持續14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在持久抗戰中頑強抗擊敵人,全國軍民始終保持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心,百折不撓、堅忍不拔,最終打敗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