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戰以來

鎖定
《抗戰以來》是2017年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 [1] 
書    名
抗戰以來
作    者
鄒韜奮
出版社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
2017年
ISBN
9787807682097

抗戰以來內容簡介

《抗戰以來》是韜奮先生參加實際政治活動的經驗和觀察的總結。作者評析了抗戰初期四年間的得與失,指出了各黨派捐棄前嫌、共同抗戰和民主運動的蓬勃發展,是解決抗戰期間各種困難問題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批評了抗戰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阻礙社會前進的開歷史倒車的行為,希望由此引起同胞的注意,共同努力於發揚優點而補救缺點,達到政治改革的目的,加速抗戰最後勝利的到來。書後附錄部分的三篇文章,進一步表明了作者關於政治改革的具體主張。 [2] 

抗戰以來作者簡介

鄒韜奮(1895—1944),中國現代著名的新聞記者、出版家和翻譯家。
原名鄒恩潤,祖籍江西餘江。1921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26年10月接辦《生活》週刊,七年間週刊成為行銷超過15萬份的極有影響刊物。1932年7月,創立生活書店,由《生活》週刊“書報代辦處”,發展到遍佈全國五十餘家分店。後又創辦《大眾生活》、《全民抗戰》和《生活日報》等刊物。鄒韜奮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獄,1936年因參與救國會與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是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經歷 患難餘生記》等,他的新聞性散文堪稱典範之作。翻譯作品有《韜奮譯述愛情小説三種》等。 [2] 

抗戰以來圖書目錄

序/ 001
一 開場白/ 005
二 發動全面抗戰的基本條件/ 008
三 民主政治的初步展開/ 011
四 參政會的胚胎/ 015
五 共赴國難的黨派團結/ 018
六 初期民運的寶貴教訓/ 022
七 七個月兩萬人/ 025
八 領袖晤談記/ 029
九 領袖與工具/ 032
一〇 “請客”與民意/ 035
一一 “來賓”種種/ 039
一二 “來賓”中的各黨派人物/ 042
一三 再談“來賓”中各黨派的人物/ 045
一四 三談“來賓”中各黨派的人物/ 049
一五 究竟怎樣?/ 052
一六 “來賓”的建議/ 056
一七 “建議”種種/ 060
一八 “來賓”放炮/ 063
一九 忙得一場空/ 067
二〇 審查與講理/ 070
二一 老爺們高興怎麼辦/ 074
二二 上山拜訪審查老爺/ 077
二三 一大堆廢話的激辯/ 081
二四 老爺與老百姓不平等論/ 084
二五 審查老爺對文藝的貢獻/ 088
二六 審查老爺對文藝又有貢獻/ 091
二七 審查老爺對社會科學也有貢獻/ 095
二八 審查老爺和輿論/ 099
二九 進一步的認識/ 102
三〇 一段插話/ 106
三一 震動寰宇的民族戰士/ 112
三二 自動奮發的千萬青年/ 115
三三 無比的求知熱情/ 119
三四 淪陷區同胞的艱苦奮鬥/ 122
三五 熱烈愛國的千萬僑胞/ 125
三六 愛我們的祖國/ 129
三七 晴天霹靂的憲政運動/ 132
三八 抗日各黨派對憲政的一致要求/ 136
三九 再談抗日各黨派對憲政的要求/ 139
四〇 三談抗日各黨派對憲政的要求/ 143
四一 四談抗日各黨派對憲政的要求/ 147
四二 一個綜合的研究/ 151
四三 關於憲政提案的一場舌戰/ 155
四四 舌戰後的“治本辦法”/ 159
四五 舌戰後的“治標辦法”/ 163
四六 對保障人民權利的再呼籲/ 166
四七 對保障文化事業的再呼籲/ 170
四八 苦命的憲政運動/ 174
四九 一幕悲喜劇/ 178
五〇 兩種傾向/ 181
五一 對憲政的最後掙扎/ 186
五二 虛文與實行/ 190
五三 嚴禁違法拘捕的建議/ 194
五四 “筆桿暴動”/ 197
五五 “筆桿暴動”與青年慘劇/ 202
五六 萬方感念的馬寅初先生/ 205
五七 郭先生的和尚妙喻/ 209
五八 故事的象徵/ 213
五九 逆流中的一個文化堡壘/ 216
六〇 “生活”在抗戰期間貢獻了什麼?/ 220
六一 “生活”是怎樣被摧殘的?/ 223
六二 有什麼藉口?/ 230
六三 又來幾個故事/ 233
六四 黨老爺的“政治哲學”/ 238
六五 與中央黨部交涉的經過/ 241
六六 廣大讀者愛護支持的文化堡壘/ 246
六七 與黨部“特務”首領的談話/ 250
六八 又是幾個故事/ 254
六九 “諸葛亮”和“阿斗”搏鬥/ 259
七〇 一位“大員”的話/ 263
七一 文化封鎖/ 267
七二 今年二月後/ 271
七三 最後的商談/ 276
七四 第二屆國民參政會的前夜/ 279
七五 臨行的一封信/ 283
七六 關於態度和主張的補充説明/ 288
七七 鬧不清的“人民陣線”/ 293
附錄
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韜奮 茅盾等)/ 301
我對於民主政治的信念(韜奮)/ 310
我們需要怎樣的民主政治?(張友漁)/ 32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