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投資證券化

鎖定
投資證券化是國家、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利用有價證券購入資產進行投資的普遍現象。投資證券化可以集中社會上的閒置資本轉化成投資資金,動員短期資金參加長期投資活動,是動員和分配資金的重要渠道。國家投資證券化,是指國家預算用於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運用債券、股票等有價形式投入企業; 國家按照投入企業的股份數額的大小,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和享受所得税後的利潤分紅。 [1] 
中文名
投資證券化
所屬學科
金融科
性    質
一種投資活動
具體包括兩方面含義: 一是投資增量證券化。即國家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以證券的形式,通過證券市場發行和買賣投入企業。二是投資存量的證券化。即國家根據企業固定資產的淨值進行折股,劃清國有資產股和企業自有資產股,國家可以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保留一部分大中型、重點企業股份,保留數量界限,可視企業對國計民生的影響而定; 國家可以通過買進和賣出隨時加以調整,並藉以調整國家投資存量結構。國家投資實行證券化,有助於解決國家重點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有利於有效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投資證券化,還包括金融機構證券化,個人投資證券化和企業投資證券化。金融機構投資證券化,是指金融機構將資金投放給證券發行人,並取得相應的債權證書——股票或債券,憑此證書從證券發行人處獲得股息或債息。個人投資證券化,是個人眾多投資行為的一種。個人證券投資者有權要求發行人履行法定義務,並享有證券持有人應有的參與分享利潤、定期取得股息與紅利、或取得債券和收回本金的權利。企業投資證券化是企業購買有價證券的投資行為,如企業購買債券或企業間的相互持股。目前,中國的證券投資主要以個人投資為主,金融機構為輔,國家投資證券化和企業投資證券化還剛起步。隨着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總的證券投資格局將是: 以金融機構的證券投資為主,個人、國家、企業共存的證券投資模式。
參考資料
  • 1.    李偉民.金融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