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技術衝擊

鎖定
技術衝擊是指由於生產設備的更新、管理水平提髙、組織制度創新等引起的生產率的變化。
中文名
技術衝擊
類    型
經濟術語

目錄

技術衝擊內容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術衝擊決定了投入,即資本與勞動轉變為產出的能力,從而引起了產出與就業的波動。由於技術衝擊具有隨機性質,它使產出的長期增長也呈現出隨機的跳躍性:當技術進步發生時,經濟將在更高的起點上增長;當技術條件惡化時,經濟將出現衰退。技術衝擊最初只是發生在某一個部門中,但由於社會經濟各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繫,進而會引起宏觀經濟波動,當然,這一波動可能是由連續的、單方向的技術衝擊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一次性的、重大的技術衝擊帶來的。這裏所説的技術衝擊是廣義的,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許多事件並不是技術性的,但也能像技術衝擊一樣影響生產函數,比如,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變化,氣候的變化等。
實際經濟週期理論認為,意外衝擊是通過影響供給,從而產生經濟波動。並且對經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如技術進步使得投入(勞動和資本)轉化為產出能力的提高,即通過對供給的衝擊,導致經濟波動。並且技術衝擊對供給的影響將是長期存在的,這種影響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除非發生新的技術衝擊。其他經濟週期理論,如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名義變量(如貨幣等)的異常變化(衝擊)導致需求的變化。但是,由名義變量異常變化造成的需求變化是難以持久的,一旦名義變化異常變動停止,經濟就會反向變化,從而產生經濟週期。

技術衝擊主要影響

技術衝擊會產生持久作用,是實際經濟週期理論與其他經濟週期理論的重要區別之一。因此實際經濟週期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解釋技術衝擊為什麼會對就業和產出持續多年的影響。其中的關鍵在於勞動供給的跨期替代。所謂勞動供給的跨期替代是指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勞動供給量的配置。實際上,任何經濟週期理論都必須回答人們在為什麼會在不同時期提供不同的勞動量。
實際經濟週期理論認為,工資暫短變化的勞動供給具有較大彈性。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總的勞動報酬,但並不在意什麼時候提供勞動,即勞動具有跨期替代的性質。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勞動供給的跨期替代從理論上成功地解釋了在經濟週期波動中,伴隨着工資的暫時變動,出現了勞動供給的變化,從而使產量出現了巨大波動。
注意,按照實際經濟週期理論,勞動供給的跨期替代並不意味勞動供給對工資的持續變化也具有較高彈性。如果工資上升而且會將長期保持,那麼本年度提供更多勞動,並不會使工資總額增加。可見,在工資持續變動過程中,勞動供給對工資持續變動的反應就不會像工資暫短變化那樣靈敏,即勞動供給對工資的持續變動彈性可能很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