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技擊之士

鎖定
技擊之士指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兵制。《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齊莊公為勇爵”,其意為齊莊公設置勇士爵位,即在戰場上表現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齊國五都有“持戟之士”,也稱為技擊。齊國的技擊之士是戰國時代一個非常著名的兵種。“技擊”是齊國將百姓進行招幕,並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使之具有超過過去徵發兵的優秀戰技素養。“技”的意思也就在此。
中文名
技擊之士
別    名
齊技擊、持戟之士
所屬國
齊國
出    處
《左傳》
但很可惜,技擊之士僅僅是齊國的一種以國家財富對自由民實行的一種僱傭兵。荀子在評論齊、魏、秦三國“軍功爵制”優劣的時候説,齊國的技擊之士,“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是亡國之兵也”
齊國的技擊之士,冒死戰鬥,殺敵一人,所得賞金不過八兩,再無賞賜,具有僱傭兵性質,所以戰鬥力必然有限,是“亡國之兵”。後來齊國與燕國交戰中,齊軍大敗險些滅國,這也説明齊軍的戰鬥力並不十分強大。 比較類似唐朝後期軍隊和宋朝軍隊。
而荀子對秦軍商鞅的二十級軍功受爵制則有這樣一番評價:“秦之鋭士,得而後功之,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強長久。”秦軍將士有功既賞爵位,又賜田宅,可以成為軍功地主,如果不斷立功,還可不斷受賞,乃至於獲得高官厚祿,所以形成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能“最為眾強長久”。
也難怪荀子認為“齊之技擊不能當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鋭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