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露盤

鎖定
考之史籍, 承露盤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漢武帝特好神仙之道。他遍尋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長生不死”,為求得和渺茫的仙界達成一種神秘的“生命信息”上的契合,不惜斥重資去營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築,承露盤仙人像為其中一項規模較大的工程。
中文名
承露盤
別    名
金銅仙人承露盤
時    期
漢武帝
用    途
甘露

承露盤歷史淵源

承露盤 承露盤
漢武帝好神仙,作承露盤以承甘露,以為服食之可以延年。《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漢書·郊祀志上》:“其後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顏師古注引《三輔故事》:“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墩承露,和玉屑飲之。”三國 魏 曹植 《承露盤銘》:“固若露盤,長存永貴。”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有高阜隆起,上面有承露盤、丹灶,名“小蓬萊”。”

承露盤露盤悲歌

承露盤又叫金銅仙人承露盤(或銅仙承露盤),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承露盤 承露盤
這首詩寫的是魏明帝遣宮官把長安建章宮前的銅鑄仙人像搬走的事。李賀的本意是借它去抒發對唐王朝衰微的感慨。在此,筆者擬對李賀詩提及的金銅仙人承露盤的來龍去脈,作一番申述。
自古以來,“露”會被附會為瑞祥之物。《初學記》引《瑞應圖》説:“露色濃為甘露,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其草木。”可見,“甘露降”是帝皇仁政、德澤萬民的徵兆。又據漢朝郭憲洞冥記》載:“東方朔遊吉雲之地……得玄黃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指漢武帝)。帝遍賜羣臣,得露嘗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這則傳説反映了漢人的普遍心理,即認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壽。基於標榜德政和求長生兩種考慮,漢武帝在長安建造了承露盤用以承接上天賜予的甘露。

承露盤太平覽記

太平御覽》:“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作甘泉通天台。……上有承露盤擎玉杯,承雲天之露。……元鳳年間(前80年一前75年)台自毀,榱桷皆化為龍風,隨風雨飛去。”《漢武故事》:“築通天台於甘泉,去地百餘丈,望雲雨悉在其下,望見長安城。武帝時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歲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雲。……上有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以承雲表之露。”這兩則關於甘泉宮通天台上的承露盤的記載並不見於正史,而《漢武故事》又屬志怪筆記,內容荒誕,多不可信。這裏記載的如通天台居然自我毀滅,並化龍鳳而去,何等神奇。這顯然不能當信史來讀。但它所記載的如通天台之高可通天,站在台上,盡覽長安城;又如武帝祭祀天神泰乙的盛大規模,或可作史料以資參考。
真正為史學界認同的承露盤有兩座。其一為柏梁台上的承露盤;其二為建章宮神明台上承露盤。

承露盤通鑑詳載

承露盤 承露盤
資治通鑑》卷二十:“春(指漢武帝元鼎二年,即前115年)起柏梁台,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雲可以長生。宮室之修,自此日盛。”考之《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故事》日:“武帝作銅露盤,承天露,和玉屑飲之,欲以求仙。”漢武帝聽信方士之言,以為將玉磨成粉屑後和露水飲用,可以長生。這當然缺乏科學根據。但為了求取這來自上天的純正的清露,漢武帝在柏梁宮建造了這座高達二十丈的銅質承露盤。但可惜的是,這座承露盤最後竟毀於火災了。

承露盤天怒火災

班固漢武帝內傳》記:“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燒柏梁宮。”柏梁台因火災毀於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這場“天火”,過去迷信説法,認為是漢武帝窮兵黷武、淫酷自恣、違悖天意而得到的報應。其實可能是因雷電一類“天火”所引致的。
但柏梁火災後,漢武帝似乎還未從迷夢中驚醒過來。按張衡西京賦》:“柏梁既災,越巫陳方,建章是經,用厭火祥。”李善《文選》注引《漢書》曰:“柏梁災,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又引《漢武故事》曰:“以香柏為之,香聞數十里”。漢武帝在柏梁宮火災的同一年,迫不及待地興建了建章宮。這是他誤信越巫的無稽之談,以為火災發生後,要馬上起建新宮殿,且必須把規模搞得更大,建築材料選用香聞數十里的上等香柏木,這樣才能剋制火災。
建章宮也有承露盤。畢沅校本《三輔黃圖》卷三引《漢書》説:“建章有神明台”。又引《廟記》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輔故事》引《藝文類聚》雲:“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服之。蓋張衡西京賦》所云:‘立修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屑瓊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從這些記載來看,雖然建章宮的氣勢更為宏偉,但神明台上的承露盤較之柏梁宮的,無論在體制、質料、用途等任一方面上,都並無兩樣。

承露盤仙露日短

承露盤 承露盤
其實承露盤中承接的仙露,不過是早晚由於温差凝結在盤中的水蒸氣。漢武帝就把這些凝結的水珠,當成了長生不老的仙露,將承接下來的露水交由方士。方士再將露水和美玉的碎屑調和而成後,讓漢武帝服下,並且告訴漢武帝這樣就能長生不老了。可是公元前87年,漢武帝還是死了。

承露盤名盤失毀

雖然不能使漢武帝長生不老,但銅仙承露盤如果保存至今,肯定是一件難得的工藝品。遺憾的是,漢朝滅亡以後,魏明帝曹睿,也就是曹操的孫子,下令將銅仙承露盤從長安搬遷到洛陽。
可沒想到,在搬遷途中銅仙承露盤就被徹底損壞了,最後破損的部件也被丟棄得不知所終了。這段歷史被《三國志》、《漢晉春秋》等很多文獻記錄,就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中,對這段歷史也有描述。

承露盤相關文學

承露盤《承露盤賦》

神盤之殊異,邈迢迢以秀峙。(已上二句依《御覽》七百五十八增。)樹根芳林,濯景天池。嘉木靈草,綠葉素枝。飛閣鱗接而從連,層台偃蹇以橫施。龜龍怪獸,嬉遊乎其中。詭類壯觀,雜Ш眾多。若乃肇制模熔,應變入神。窮數極理,究盡物倫。命班爾,召淳均。撰蘭籍,簡良辰。採名金於昆丘,斬扶桑以為薪。詔燭龍使吐火,運混元以陶甄。區陰陽而役神物,豈取力於丞民。用能弗經弗營,不日而成。匪雕匪斷,天挺之靈。雄幹碣以高立,幹雲霧而上徵。蓋取象於蓬萊,實神明之所憑,峻極過於閬風,鳳高翔而弗升。遠而望之,若紫霓下鄰。雙集焉,即而視之,若ギ琳之柱,華蓋在端。上際辰極,下通九原。中承仙掌,既平且安。越古今而無匹,信奇異之可觀。又能致休徵以輔性,豈徒虛設於芳園。採和氣之精液,承清露于飛雲。 [1] 

承露盤《三國演義》

鈞奏曰:“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嘗於長安宮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漿’,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為屑,調和服之,可以反老還童。”睿大喜曰:“汝今可引人夫星夜至長安,拆取銅人,移置芳林園中。”鈞領命,引一萬人至長安,令周圍搭起木架,上柏梁台去。不移時間,五千人連繩引索,旋環而上。那柏梁台高二十丈,銅柱圓十圍。馬鈞教先拆銅人。多人併力拆下銅人來,只見銅人眼中潸然淚下。眾皆大驚。忽然台邊一陣狂風起處,飛砂走石,急若驟雨;一聲響亮,就如天崩地裂:台傾柱倒,壓死千餘人。鈞取銅人及金盤迴洛陽,入見魏主,獻上銅人、承露盤。魏主問曰:“銅柱安在?”鈞奏曰:“柱重百萬斤,不能運至。”睿令將銅柱打碎,運來洛陽,鑄成兩個銅人,號為翁仲,列於司馬門外;又鑄銅龍鳳兩個: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立在殿前。(第一百零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