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烈大王

鎖定
據地方誌及《石臼詩話》載:承烈大王陶世瑤是明穆宗帝赦封的神爵
陶世瑤,男,陝西靖邊潼州陶莊人,生於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2年)。兒時家境富裕,自幼聰慧,飽讀四書五經,博學多才,二十歲中舉,二十二歲考取進士,御殿封官,他婉言謝辭:“科考筆試,只為展現才華,不為當官,今夙願實現,就此作罷。”遂出家五台山為僧,一時成為科舉界之美談。皈依佛門後,他晨鐘暮鼓,誦經習武,才藝出眾,深受方丈住持寵信。他善積功德,下山化緣,將錢物接濟民眾,民眾深受感動。山西巡按聞之上奏朝廷,上賜“功德無量匾”嘉獎。
明穆宗元年(公元1567年)世宗駕崩,穆宗登位,朝臣叛亂,戰事不休,民不聊生。為驅邪扶正,世瑤率眾僧協助官兵平叛。他英勇善戰,屢建奇功,不幸以身殉職,年僅二十五歲。穆宗聞此噩耗,悲慟萬分,賜封“九錫”,赦封神爵——承烈大王。上在烈山造廟、供奉其主。菩薩靈驗昭著,香眾多客,人人敬仰,有求必應
中文名
承烈大王
來源出處
湖陽地方誌及《石臼詩話》
人物本名
陶世瑤
性    別
地    址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鎮大邢村
紀念活動
出菩薩
別 稱
大王菩薩

承烈大王歷史背景

明清兩朝

承烈大王大邢廟會

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我村和高淳長樂楊家為省界草場發生糾紛,同年四月一場惡鬥對方傷亡多人,三年官司打到南京制台,官府定判我村那乃富充軍潼關(潼關是清政府設立監獄機構所在地)。我村祠門關閉,毀了清白。乃富入獄後七年死亡。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家裏次子邢繼昌得知父亡的消息後,含淚趕到潼關, 向當地百姓説明來意,想找回父親屍骸,當地百姓勸他説“不要找了,因監獄看守森嚴”,他不顧勸告,執意四處尋找父親下落。三月十二日被差役發現追趕捉拿,繼昌走投無路,躲入路邊大王廟中,旋即珠網閉合,灰塵無痕。獄卒追至竟無半點破綻便説“蜘網未破,人未進 ”於是就回另地尋找,繼昌拜神保佑説道:‘’救我回家,一定帶你回家鄉,造廟宇修盔甲。” 頓時,筋疲力盡,昏迷入睡,忽菩薩託夢曰:“爾要脱險,須將廟內三個面臉,綁在胸前,雙目緊閉,頓即駕雲騰空,待到轟嗚聲至,方可睜眼。”繼昌霎時醒來聽言而辦。果然,飄飄欲飛,行不多時,自己降落本村彎壩路口。當時解開菩薩面臉、放在降落地,獨自回家與鄉親訴説經過,當天晚上發現村西邊彎壩路口火光沖天,處在大邢西邊的村莊以為東邊着火紛紛趕來救火而大邢村民以為西邊着火也紛紛趕去救火,結果兩村村民 趕到地點定睛一看才發現是繼昌帶回來的菩薩面臉於是繼昌告訴村上父老,敲鑼打鼓迎接上村。
隨後開始建廟宇、雕塑像、設神台、鑄香爐、制掌扇、購涼傘……並開始了一年一度出菩薩,搭台、唱戲、過廟會,鄉人稱作會場。菩薩靈之説,譽滿蘇浙皖。讓承烈大王菩薩呈現一派威嚴風光。
第二年村上來了一位商人,名叫陶善府,住了半年之久,當菩薩出會時,他坐在廟門觀望,看清菩薩面目,他説:“菩薩降落在此地了,他是我家的祖先,我來的目的,討回菩薩”最後村民告訴他一切輕過,他才介紹菩薩歷程,村上給他湊了盤費,才勸他回去的。

承烈大王相關記載

地方誌及《石臼詩話》

承烈大王廟會時間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二

承烈大王歷史沿革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2年)陶世瑤生於陝西靖邊潼州陶莊。
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陶世瑤出家五台山。
明穆宗元年(公元1567年)陶世瑤率眾僧平叛不幸以身殉職,明穆宗敕封神爵——承烈大王。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大邢村與高淳長樂為草場械鬥,南京制台判大邢村邢乃富充軍陝西潼關。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繼昌陝西潼關尋父屍骸遭官兵追拿,後遇菩薩保佑降落大邢彎壩路口。

承烈大王延伸

自湖陽鎮大邢村開始出菩薩廟會後,周邊各鄉鎮深受影響,也自發興起了紀念承烈大王的廟會活動,在博望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大王廟。溧水、高淳、博望都深受影響!大邢村承烈大王的傳説輻射了整個石臼湖沿岸地區甚至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