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恩寺

(貴州省江口縣境內寺廟)

鎖定
承恩寺,原名上茶殿,位於貴州銅仁市江口縣、印江縣和松桃縣三縣交壤的梵淨山新老金頂之間。“佛教五大名山”梵淨山的承恩寺始建於明初,2009年在原遺址上重建,2011年完工,是梵淨山頂寺廟羣的主體建築 [1] 
中文名
承恩寺
海    拔
2570 m
面    積
576 km²
地理位置
貴州省印江縣境內的梵淨山

承恩寺寺廟概況

承恩寺 承恩寺
承恩寺,位於貴州省江口縣境內的梵淨山上。梵淨山卓立於貴州東北,為武陵山脈主峯,海拔2570米,面積576平方公里。
承恩寺,是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原生態圈,在科研方面有重要價值。梵淨山,林海茫茫,山花處處,佛光雲海,氣象萬千,旖旋風光,雄奇壯麗,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承恩寺佈局結構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正殿面闊13.7米,進深9米,石牆厚0.5米,殘牆高2米,殿門尚完好,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土寺”五字。兩側配殿八間,僅存部分殘牆,建築佔地面積1250平方米,始建於明初。現仍未修復。

承恩寺得名由來

承恩寺 承恩寺
承恩寺,得名於“梵天淨土”的梵淨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松桃、印江三縣交匯處,是巍巍武陵山脈之主峯,滔滔辰河之源泉。這片古陸海拔2572米,方圓500平方公里,年齡大約在10億至14億歲以上。 [2] 
梵淨山地處中亞熱帶,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覆蓋率接近99%,上億年來保持着自然的生命平衡。1986年,梵淨山被列為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圈”成員,是中國十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被譽為北半球最古老的生態公園。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種,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動物29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被譽為“世界獨生子”的黔金絲猴全球不到700只,全部生存在梵淨山。梵淨山,武陵山脈的主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區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里。
梵淨山,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羣峯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景觀。典籍上考證,梵淨山唐朝以前稱“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梵淨”乃“佛教淨界”。梵淨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羣,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淨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

承恩寺生態系統

梵淨山植物類型多樣, 森林是梵淨山區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資源是其生物資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態系統的第一性生產者,又是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樞紐;同時因其特殊的層次結構,形成了動物、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地。森林類型劃分 原生性的栲樹林、青岡櫟林、珙桐林、黃楊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響葉楊木、樺木林、楓香林、楓楊林、馬尾松林毛竹林等44個森林類型。
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積為3378000立方米。植物物種多樣性 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據不完全統計,植物種類有277科、795屬、1955種,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4屬19種,佔全國種類數的9.5%,種子植物144科460屬1155種,佔全國種類數的4.6%;苔蘚類50科127屬245種,佔全國種類數的11.1%;蕨類38科85屬183種,佔全國種類數的7.0%,大型真菌45科123屬372種,佔全國真菌數的4.7%。植物區系分比較複雜,是一個相當豐富和相當古老的温帶、亞熱帶的植物區系。
動物種類的多樣, 梵淨山區擁有東洋界的華中華南和西南三個區系成分的動物。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已初步記錄在案的動物有800多種,其中獸類8目23科68種,佔全國種類數的13.6%,鳥類16目39科191種,佔全國的6.2%;爬行類3目9科41種,佔全國的10.9%;兩棲類2目8科34種,佔全國的12.2%;魚類4目9科48種,陸棲寡毛類2科21種;昆蟲18目,已知400多種,尚有不斷的新屬新種報道。除此之外,梵淨山尚有眾多低等動物、無脊椎動物類羣的研究還未涉及。
遊梵淨山,現已經對遊客開放的線路有兩條,一是江口縣方向的東大門,需乘一段觀光車至索道站,規定時間內遊客可選擇步行或索道山上。二就是印江縣的西大門,經印江自治縣木黃風景名勝區到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的西線梵淨山旅遊線路。車行50公里,只需一個半小時便可到達自然保護區的,目前只能選擇徒步登山。

承恩寺金頂碑文

金頂碑文 金頂碑文
梵淨山紅雲金頂石壁上的碑文明確記載梵淨山主峯位於江口縣境內,山脈位位於江口、松桃、印江三縣交界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