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德博物館

鎖定
承德博物館(Chengde Museum),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普寧路與環城北路十字路口東北角,建成於2019年,總建築面積25163平方米,是承德市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1] 
截至2019年11月,承德博物館在展出的688件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25件,其中以清代文物為主,博物館項目總佔地面積5408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16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1355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13808平方米,常設展覽5個,建築高度8.15米。 [2]  [14] 
2020年5月,承德博物館常設展覽民族團結展(又名“和合承德”清盛世民族團結展)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1-3] 
中文名
承德博物館
外文名
Chengde Museum
地理位置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普寧路與環城北路十字路口東北角
佔地面積
54088 m²
類    別
綜合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19年11月20日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館)
門票價格
免費

承德博物館歷史沿革

2009年,承德市啓動建設承德博物館工作。
2016年7月,承德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
2019年11月18日,承德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
2019年11月20日,承德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1-2] 
承德博物館 承德博物館

承德博物館建築佈局

承德博物館綜述

承德博物館由主展廳、技術管理用房、配套一、配套二建築用房組成。地下室為一層、局部下沉庭院,主展廳及配套二用房地上一層,兩館技術管理用房、配套一建築用房地上二層。主要建設內容有文物展廳、臨時展廳、多媒體展廳、文物庫房、暫存庫、文物攝影室、文物鑑賞室、書畫工作室、書畫展室、文化講堂、培訓室、多功能廳、會議室、圖書室、遊客接待室、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作坊、文創產品展示商店、書畫店、冷餐店、咖啡廳等;配套建設有園林綠化、旱河橋樑、停車場、圍牆等。
博物館有常設展覽5個,分別為民族團結展、承德通史展、避暑山莊展、佛教文化展和帝后生活展。 [1]  [4] 

承德博物館民族團結展

該展覽位於地下一層展廳東南部,展現了清王朝前期為維護國家統一、實行民族團結政策的盛世風采。民族團結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合內外之心 成駐固之業”介紹了清王朝初期為鞏固政權而採取的種種措施;第二部分“承先祖“德澤”舉“家法”毋忘”介紹了雍正時期的一些情況,同時還原了避暑山莊的歷史;第三部分“譜團結之曲 奏盛世華章”介紹了乾隆時期清王朝為民族團結作出的傑出貢獻。 [5] 
民族團結展覽 民族團結展覽

承德博物館承德通史展

該展覽位於地上一層展廳東南部,展現了承德地區的悠久歷史,同時在數字展廳展覽。
承德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重要節點,具有一市連五省的獨特區位優勢,自古即有“左通遼瀋,右引回回,北控蒙古,南制天下”之譽。作為中國古代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交匯地,眾多北方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多種文明交流融合。 [6] 
承德通史展覽 承德通史展覽

承德博物館避暑山莊展

該展覽位於地上一層展廳東北部,集中展示了與避暑山莊相關的文物。避暑山莊展讓遊客瞭解到避暑山莊的基本情況。避暑山莊作為清代帝王營造的離宮別苑,採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沿襲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手法,吸收了南北園林的創作精華,天然山水與人文建築的結合相得益彰;同時又採用象徵主義的手法,把帝王情懷融入造園置景,賦予原本平凡的亭台軒榭、峯嵐丘壑、林木花草、泉流溪瀑、鶴鹿禽魚以深邃的思想和靈魂。 [7] 
避暑山莊展覽 避暑山莊展覽

承德博物館佛教文化展

該展覽位於地下一層展廳西南部。佛教文化展介紹了清帝駐蹕避暑山莊期間,為便於禮佛,在宮殿園林內設置了多處佛堂。這些佛堂建築、佛教文物及制度化的佛事活動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藏傳佛教文化體系,也使佛教文化成為清代宮廷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該展覽展出了一些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現藏的藏傳佛教藝術珍品,這些藝術品為歷代皇帝所敬奉和珍藏,藴含着豐富的歷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藝術價值。 [8] 
佛教文化展覽 佛教文化展覽

承德博物館帝后生活展

該展覽位於地下一層展廳正西部。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12帝,國祚296年。先後7位清帝(或以皇子身份)駐蹕避暑山莊共達158年之久。與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不同,避暑山莊內亭台草木、器服奇珍皆由帝王所好,代表着這一時代中國最高階層的文化情懷、修養思想與審美意識,並對該時期社會產生巨大影響。該展覽展出了一些皇室日常用物,以便人們一探帝王生活究竟。 [9] 
帝后生活展覽 帝后生活展覽

承德博物館建築特色

承德博物館的設計尊重歷史與自然,以一種謙遜的態度將建築融入環境之中。因為建築的限高是7米,所以建造時基地整體下挖了約6米,下沉庭院如同新的“地面”,彷彿“藏”在環境之中。建築結合庭院分散佈局,形成了良好的採光及通風效果,消除了常規地下建築的封閉感。下沉庭院邊緣,結合當地古建中常見的台基形式,做了層層跌落的台地。結合“藏起來”的體量及周邊獨特的景觀,將屋頂設計為城市的觀景平台。建築的功能被放大,既能夠融入環境,又能夠反過來表現環境;既可以向內、向下參觀特定的展品,又可以向上、向外欣賞鮮活的“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實現了全方位的“博物”,這也是它區別於其他博物館建築的最大不同。 [15] 
承德博物館 承德博物館

承德博物館館藏文物

承德博物館綜述

截至2019年11月,承德博物館在展出的688件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25件,其中多為清代皇家瑰寶、梵宇藏珍,且大多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和養心殿造辦處承做,代表了清代工藝品的最高水平。展覽除使用大量珍貴文物外,還採用VR、AR、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增強觀眾的體現性和互動性。部分精美文物如下表。 [2] 

承德博物館館藏精品

館藏精品
銅鎏金宗喀巴像
清(1644-1911年)
銅鎏金宗喀巴像通高24.7釐米,長18.1釐米,寬15.8釐米。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自幼出家修習佛法,公元1409年創立了藏傳佛教格魯派 [10] 
銅鎏金宗喀巴像 銅鎏金宗喀巴像
清代銅吉祥天母像
清 乾隆年間(1736-1795年)
清代銅吉祥天母像通高56.3釐米,長34釐米,寬20.1釐米。
吉祥天母,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傳佛教中一位重要的女性護法神。造像呈忿怒像,頭戴五智骷髏冠,赤發沖天,三目圓睜,呲牙捲舌。右手高舉權杖,左手執嘎巴拉碗,以遊戲姿側身坐在奔跑於血山血海的黃騾背上。鏤空火焰背光後襯紫檀木背板,背板上刻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銘文:“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欽命章嘉呼土克圖認看供奉大利益紫金利瑪吉祥天母”,紫金利瑪是一種珍貴的紅銅合金。 [10] 
清代銅吉祥天母像 清代銅吉祥天母像
金代青銅燒酒鍋
金代(1115年-1234年)
通高41.6釐米,重14660克。
金代青銅燒酒鍋為發現最早的燒酒鍋。1975年12月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土門子鄉西山嘴村南發現,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燒酒鍋由黃銅製成,有上下兩器,上器是冷卻器,下器是甑鍋,套合組成。甑鍋作成半球形,高26釐米,口徑28釐米,最大腹徑36釐米,腹中部有環形鋈一週,寬2釐米,厚0.5釐米,便於扣在灶上。口沿作雙唇凹槽,寬1.2釐米,深1釐米,是為匯酒槽。從匯酒槽通出一個出酒流。冷卻器作成圓桶形,高16釐米,口徑31釐米,底徑26釐米。穹隆底,隆起最高7釐米,冷卻器近底處也通出一個排水流。底沿作牡唇,與甑鍋套合時,牡唇與匯酒的外唇內壁正相緊貼。金代燒酒鍋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十分科學的。 [10] 
金代青銅燒酒鍋 金代青銅燒酒鍋
遼代茶葉末釉雞腿瓶
遼代(916-1125年)
遼代茶葉末釉雞腿瓶口徑10釐米,底徑13釐米,通高69釐米,重11490克。
瓶身細高如雞腿,侈口外卷,短頸,溜肩,腹部修長,上粗下細。肩部刻有銘文,以茶葉末釉為裝飾。雞腿瓶是契丹人發明的,設計的初衷是契丹人運輸和儲藏水的工具,因此,它的脛部作成近似於楔形(倒梯形),口部為短頸的翻卷形式,修長的瓶身也符合當時人們用於背水需要,小口裝水不易外灑,長腹碩肩盛水較多。 [10] 
遼代茶葉末釉雞腿瓶 遼代茶葉末釉雞腿瓶
哥釉八卦琮式瓶
清 乾隆年間(1736-1795年)
哥釉八卦琮式瓶高28.1釐米,口徑8釐米,底徑10.9釐米。
琮式瓶是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來,用於祭祀或禮器,似神聖之物。該件清乾隆仿哥釉琮式瓶,哥釉特徵明顯,釉麪肥厚勻淨,開片自然隨意,八卦紋凸線挺拔如萬物相連。口足為圓,器身為方,寓意天方地圓。器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書款。 [10] 
哥釉八卦琮式瓶 哥釉八卦琮式瓶
仿紅漆菊瓣盤
清 乾隆年間(1736—1795年)
仿紅漆菊瓣盤口徑16釐米,高3.6釐米,底徑9.6釐米。
此盤為乾隆朝仿古瓷器的一個特殊品種,釉漆效果逼真。盤口呈菊花瓣形,足底似花托,渾然一體,盤心隸書描金乾隆帝御製七言詩一首:“吳下髹工巧莫比,仿為或比舊還過。脱胎那用木和錫,成器奚勞琢與磨。博士品同謝青喻,仙人顏似暈朱酡。事宜師古寧斯謂,擬欲摛吟愧即多”。落款為乾隆甲午御題(1774年)另有圓形“乾”、方形“隆”印兩方。盤底有三行楷書款“大清乾隆仿古”。 [10] 
仿紅漆菊瓣盤 仿紅漆菊瓣盤
清代銅四臂觀音菩薩像
清(1644-1911年)
清代銅四臂觀音菩薩像通長26釐米,通寬25.3釐米,通高79.8釐米,重20100克。佛像銅質。一面四臂,頭冠、面部、頸部、耳環泥金,右上手高舉,右下手向下持金剛杵,左上手高舉持一朵蓮花,左下手向下持套索,赤足站立於蓮台之上。束高發髻,兩側散發披於雙肩,飾藍漆。頭戴五葉寶冠,眉間有一白毫,雙耳飾圓花形環。身披瓔珞,佩戴臂釧、手釧、足釧,並嵌銀。身披鎏金飄帶,繞過雙臂垂於像身兩側,飄帶上刻卷草紋。左肩斜披仁獸皮,下身着裙,並斜系一條飄帶,上鑲嵌鎏金纏枝花卉紋。蓮台為半圓形,後部無蓮瓣。 此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 [10] 
清代銅四臂觀音菩薩像 清代銅四臂觀音菩薩像
清代銅十一面四十二臂觀世音菩薩像
清(1644-1911年)
清代銅十一面四十二臂觀世音菩薩像通長44釐米,通寬38釐米,通高137釐米。佛像銅質,面部、頸部泥金。十一面四十二臂,主臂第一雙手於胸前合十;第二雙手上揚,左手持蓮花,右手持葫蘆;第三雙手向外結期剋印;第四雙手右手向下結與願印,左手持淨水瓶;其餘輔臂呈扇面形分列像身兩側,手心皆飾一眼,赤足立於橢圓形蓮台之上。頭部分五層,一至三層各為三面,頂部兩層為單面,除頂部頭像飾髮髻,其餘各頭像飾五葉冠。身披珞瓔,佩戴臂釧、手釧、足釧,下身着裙,裙上飾規則階梯狀衣摺。像頭部配三環形火焰頭光。蓮台下為亞字型須彌座,中部由雙獅撐託,雙獅中間為十字金剛杵。 此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 [10] 
清代銅十一面四十二臂觀世音菩薩像 清代銅十一面四十二臂觀世音菩薩像
清乾隆冬青釉雙魚鼓釘洗
清 乾隆年間(1736-1795年)
冬青釉雙魚鼓釘洗口徑17.3釐米,底徑16釐米,通高3.5釐米,重540克。洗口沿略收,平底,通體施冬青釉,温潤似玉。支釘燒,器內壁飾雙魚紋,外壁飾一週鼓釘紋,洗底暗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此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 [10] 
清乾隆冬青釉雙魚鼓釘洗 清乾隆冬青釉雙魚鼓釘洗
銅鎏金掐絲琺琅出戟敞口瓶
清(1644-1911年)
銅鎏金掐絲琺琅出戟敞口瓶高54釐米,口徑28.5釐米,底徑20.5釐米。圓形出戟敞口瓶,通體飾纏枝蓮、仰覆蓮瓣紋,出戟為銅鎏金,口、足沿光素鎏金。此件文物掐絲琺琅製作工藝繁複,需經: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鎏金七道工序,運用了青銅工藝、瓷器工藝及繪畫技藝。 [10] 
銅鎏金掐絲琺琅出戟敞口瓶 銅鎏金掐絲琺琅出戟敞口瓶

承德博物館文化活動

2020年7月,博物館舉辦文博知識講座“鹿鳴講堂”。鹿鳴講堂以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為宗旨,更加系統完善地開展文博知識講座以及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類講座,多渠道滿足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11] 
2020年7月24日由河北省土木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和河北省工程勘察設計諮詢協會建築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承德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當經典遇見未來”學術論壇活動在承德博物館成功舉辦。 [16] 

承德博物館領導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承德博物館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承德博物館
2021年8月24日,習近平來到承德博物館,參觀《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習近平走進展廳,不時駐足察看,詳細瞭解清代民族關係發展和多措並舉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國家統一等情況。習近平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包括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內的小康社會。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研史學史工作,整合歷史研究資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更好總結歷史經驗、揭示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趨勢。 [13] 

承德博物館參觀信息

承德博物館地址信息

承德博物館位於承德市雙橋區普寧路與獅子園路交叉路口往東北約140米。

承德博物館門票信息

承德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單位,對參觀者免費開放。參觀需提前預約。遊客可通過”承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也可直接在官網預約,或是撥打官網提供的預約電話(電話接待時間為週二至週日9:00-16:30)。12歲以下未成年人必須由成年人陪護或集體組織方可入館。 [17] 

承德博物館開放時間

承德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館。每週一為閉館日(逢法定假日正常開館);除夕閉館一天。 [17] 

承德博物館交通信息

承德博物館位於承德市雙橋區普寧路與環城北路十字路口東北角,承德市內乘坐6路、11路、19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