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扶綏縣扶綏中學

鎖定
扶綏中學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城西北,學校是崇左市第一所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2006年4月學校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區教育廳廣州軍區確定為“國防生生源基地”。
中文名
扶綏中學
外文名
Fusui middle school
簡    稱
扶中
創辦時間
1938年
辦學性質
示範性普通高中
校    訓
勤誠公勇
地    址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城西北
主要獎項
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連續12年崇左市第一名
知名校友
甘苦,李克,方揚珠,何友軍
現任校長
吳日偉
所屬地區
廣西崇左市
教學班
80個
學    生
3540人
辦學理念
以誠為本,和諧發展
主要榮譽
國防生生源基地

扶綏縣扶綏中學歷史沿革

一、扶綏中學的前身是“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於1938年4月1日由當時的扶南、同正、綏淥三縣聯合興辦。 [2] 
二、1939年秋,日寇進犯扶南縣城,學校遷往左州(今江洲區馱盧)那隆,更名“戰地中學”。
三、1940年遷到同正縣新隆村(今中東鎮新隆),改名為“戰地國中”,同年冬搬回原址,恢復原校名。
四、1943年春,學校更名為“扶南縣立國民中學”。
五、1946年校名改為“扶南縣立初級中學”,1951年春,扶南、同正、綏淥三縣合併為扶綏縣,學校更名為“扶綏縣扶南初級中學”。 [1] 
六、1953年起,學校設立高中班,成為扶綏縣第一所完全中學,校名改為“扶綏縣扶綏中學”,一直沿用至今。
七、1972年至1973年,曾設三個兩年制師範班。
八、1978年,被確定為扶綏縣縣辦重點中學,面向全縣招生。
九、1998年秋,學校停招初中班。
十、2001年,被確定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立項建設學校。 [1] 
十一、2006年被評為自治區範性普通高中,是崇左市第一所示範性高中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扶綏縣扶綏中學辦學條件

扶綏縣扶綏中學硬件設施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人文底藴深厚,校園環境幽雅,學校擁有教學樓4幢,公寓式學生宿舍樓4幢,學生食堂1幢,圖書館面積756平方米,標準綜合運動場一個(在建),一個景觀湖,裝備了多媒體教室65個,計算機252台,建立了校園網和遠程教育教學網絡,有標準理化生實驗室13間,,各類教學、體育設施齊全,滿足了師生學習、生活、運動的需要。 [1]  [2] 
校園風景秀麗,左江水環繞校園而過,坐落在美麗的筆架峯下,是學習的好地方。

扶綏縣扶綏中學辦學規模

學校有65個教學班,在校生3540人;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學校大門 學校大門

扶綏縣扶綏中學師資力量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擁有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特別能戰鬥的教師羣體,並逐漸形成一支名師隊伍。全校在職教工270多名,其中研究生30人,中學高級教師73人,中級及以上教師133人,二十一世紀園丁工程A類人才2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自治區優秀教師、自治區優秀班主任、崇左市優秀教師、崇左市學科帶頭人等地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教師58人,這些教師在全縣、全市、全區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1] 

扶綏縣扶綏中學辦學精神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校訓:勤誠公勇
辦學理念:以誠為本,和諧發展
教風:愛生、敬業、嚴謹、創新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學風:勤學、善思、惜時、自律 [1] 
扶綏中學 扶綏中學

扶綏縣扶綏中學辦學成就

扶綏縣扶綏中學學生成績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扶中人秉承傳統,開拓創新,扶中教學質量上乘,高考成績連年雄踞崇左市首位。2012年2013年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均超過1000人,一本上線人數連續三年在100人以上。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575人,本科上線人數、上線率位居崇左市第一,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等高考各科均分名列崇左市第一,在全區400多所高中(含南寧二中、南寧三中等校在內)中,扶中高考綜合排名文科由2005年的109名前移到99名,理科由2005年的125名前移到85名,是崇左市進入全區高考綜合排名前100名的學校;2007年高考成績繼續名列全市第一,一本上線92人,二本306人,三本326人,本科上線共724人。何友軍1996年奪取南寧地區高考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2005年吳鑫、盧麗妮同學分別摘取崇左市高考理科狀元、文科狀元桂冠。 [1] 

扶綏縣扶綏中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 “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示範單位”、“教育部重點課題專題項目試驗學校”、“自治區文明學校”、“自治區基礎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南寧地區高考進步獎”、“崇左市高考本科上線率第一名”、崇左市“文明單位”、“ 自治區綠色學校”等30多項全國、區地市級榮譽稱號。 [1] 

扶綏縣扶綏中學知名校友

建校76年來,扶綏中學培養了甘苦(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老一輩革命家)、李克(曾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方揚珠(清華大學教授)、何友軍(1996年校考入清華大學)等為代表的20000多名新中國的建設者。學生考取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近1000人,普通本科高校6000多人,先後有7位學子摘取了崇左市高考文理科狀元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