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扶桑

(漢語詞彙)

鎖定
扶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ú sāng,是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地名。《梁書·諸夷傳·扶桑國》:“ 扶桑 在 大漢國 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海內十洲記·扶桑》:“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中文名
扶桑
拼    音
fú sāng
注    音
ㄈㄨˊ ㄙㄤ
解    釋
神話傳説中的地名、樹名
出    處
梁書·諸夷傳·扶桑國

扶桑漢語詞語

扶桑基本解釋

扶桑 fú sāng
(1) [red hibiscus]∶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a kind of tree]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説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傳説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涉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扶桑英文翻譯

(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桑樹) a large mulberry

扶桑引證詳解

1.神話中的樹名。
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太平御覽》卷九五五引舊題 晉 郭璞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2.傳説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
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湯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陶淵明閒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逯欽立 校注:“扶桑,傳説日出的地方。這裏代指太陽。”
淩云翰 《關山雪霽圖》詩:“扶桑飛上金畢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顏光敏 《望華山》詩:“天雞曉徹扶桑湧,石馬宵鳴翠輦過。”
3.東方古國名, 日本。梁書所記二萬餘里,或為漢都東二萬餘里,而非漢疆東二萬餘里。
《南齊書·東南夷傳贊》:“東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
《梁書·諸夷傳·扶桑國》:“ 扶桑 在 大漢國 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 扶桑 恨未能。”
4.植物名。
扶桑花 扶桑花
灌木。葉卵形。花冠大型,有紅、白等色。多栽於我國南方。全年開花,為著名的觀賞植物。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扶桑》:“扶桑產南方,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
徐渭 《聞裏中有買得扶桑花者》詩之一:“憶別 湯江 五十霜,蠻花長憶爛扶桑。”
吳震方嶺南雜記》卷下:“扶桑花, 粵 中處處有之,葉似桑而略小,有大紅、淺紅、黃三色,大者開泛如芍藥,朝開暮落,落已復開,自三月至十月不絕。”
5.樂名。
《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崇寧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為含微,其樂曰扶桑。”參見“ 扶來 ”。
6.傳説中東方海中的古國名,舊時指日本。(也作榑桑) [1] 
注:扶桑即日本,並無史可考,僅是世人以訛傳訛。

扶桑文獻記載

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1] 
《海內十洲記·扶桑》:“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太平御覽》卷九五五引舊題·晉·郭璞 《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稱“扶木”。神話傳説中木名。生於東方,為十日之居所。《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於曲阿,是謂旦明。至於曾泉,是謂蚤食。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於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至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悲谷,是謂哺時。至於女紀,是謂大還。至於淵虞,時謂高舂。至於連石,是謂下舂。至於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縣車。至於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淮南子
扶桑與太陽的聯繫是觀測太陽時建立起來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説“十日”(十天干)依次經過,與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陽從東方(湯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歸墟沐浴,太陽雖是同一個但已是又一天。“皆載於烏”與“禺谷”之觀念來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陽中的鳥的圖案,朱雀、朱鳥為炎帝族的觀念。《淮南子》説“日中有鵔鳥”,即三足鳥。《大荒北經》“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夸父是太陽崇拜最登峯造極的象徵。《山海經》真實地記錄了這位炎帝的業績。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圖騰,當然不一定是從帝榆罔開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因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傳説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
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湯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晉·陶潛 《閒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逯欽立 校注:“扶桑,傳説日出的地方。這裏代指太陽。”
明·淩云翰 《關山雪霽圖》詩:“扶桑飛上金畢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顏光敏 《望華山》詩:“天雞曉徹扶桑湧,石馬宵鳴翠輦過。”
扶桑在上古時代,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扶桑代表了中國先民的宇宙觀。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廣到全世界。三星堆高達3.85米(一説3.94米)的扶桑樹,是世界最高的。《左傳·文公五年》有鄀國,《定公六年》楚遷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孫婼”。先秦許多字各有從女和從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與“若”的情形相同,都可以説是中國的扶桑國,其民當為扶桑族。楚繒書上的扶桑樹是中國上古宇宙觀的直接體現。
《梁書·扶桑國傳》:“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裏……扶桑國在大漢東二萬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扶桑《十洲記》

“扶桑”也出自漢 東方朔撰的《十洲記》(全稱《海內十洲記》)
十洲記》記載漢武帝西王母説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見東方朔問十洲所有的異物,後附滄海島方丈洲、扶桑、蓬丘、崑崙五條。
是虛構的仙境之地。
《十洲記》中 洲 原文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污,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玄。其樹雖大,其葉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絕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狀。真仙靈官,變化萬端,蓋無常形,亦有能分形為百身十丈者也。
《十洲記》曰:(扶桑)東有碧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不鹹苦,正作碧色。(《初學記》)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一面萬里,太帝之宮,太真東王君所治處。(《藝文類聚》)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餘圍。兩幹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初學記》)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尺,一千餘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太平御覽》卷六十·地部二十五·海)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之中,有太帝宮,太真東王所居;有蓬萊山,週迴五千裏。山外有員海繞其山,海水色正黑色,謂之溟海。(《初學記》)
《十洲記》曰:扶葉似桑樹。又如椹樹,長丈,大二千圍,兩兩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文選》卷十五·賦辛·志中·張平子《思玄賦》:憑歸雲而遐逝兮,夕餘宿乎扶桑。)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北面一萬里有大帝宮,太真東王公所治處。山外別有員海繞山,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無風而洪波百丈,惟飛仙能到其處。(《太平御覽》卷六十·地部二十五·海)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所治,有椹樹,長數千丈,二千圍,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根,(《太平御覽》九百五十五作椹。)體作紫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也,九千歲一生實,味甘香。(《藝文類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