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扭鞘香茅

鎖定
扭鞘香茅(Cymbopogon tortilis (J. Presl) A. Camus),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扭鞘香茅的全草。分佈於華東、中南以至西南等地。具有疏散風熱,行氣和胃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胸腹脹滿,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瘡毒。
中文名
扭鞘香茅
拉丁學名
Cymbopogon tortilis (J. Presl) A. Cam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禾本目
禾本科
香茅屬
扭鞘香茅
分佈區域
華東、中南以至西南

扭鞘香茅入藥部位

全草。

扭鞘香茅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寒。

扭鞘香茅功效

疏散風熱,行氣和胃。

扭鞘香茅主治

用於風熱感冒,胸腹脹滿,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瘡毒。

扭鞘香茅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酒浸塗。

扭鞘香茅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扭鞘香茅形態特徵

扭鞘香茅線稿圖 扭鞘香茅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有細韌的鬚根。稈直立,高50-120cm,節有白色微小毛茸。葉鞘無毛,基部鞘多破裂反捲,呈現棕紅色;葉片線形,長30-50cm,寬4-6mm。總狀花序成對由舟形佛焰苞中伸出,組成大而密集的假圓錐花序,長25-35cn,總狀花序長8-18mm,紅棕色或紫色,佛焰苞長12-15mm;小穗成對着生,在基部有1-2個同性對(同為雄性或中性),均無毛,在上部各節的小穗則為異性對(為兩性的無柄小穗和雄性與中性的有柄小穗);無柄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3.5-5mm,基盤有微毛,有1膝曲的芒,芒長10-15mm,有2枚幾等長的穎;第1外稃膜質,長圓形,第2外稃狹窄,2裂,裂處伸出芒,內稃小或不存在;有柄小穗3.5-5mm,無芒,小穗柄通常被0.5-1mm的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3] 

扭鞘香茅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村邊,分佈於華東、中南以至西南等地。

扭鞘香茅藥材性狀

全草長50-120cm,節部被白粉狀微小毛茸。葉線性,長30-50cm,寬4-6mm,上面基部有細小毛茸;葉鞘無毛,葉舌長2-5mm,先端鈍圓,無毛。有香氣。

扭鞘香茅相關論述

1、《福建藥物志》:“辛、微苦,微寒。”
2、《福建藥物志》:“治感冒,胸膈脹滿,腹痛,嘔吐,泄瀉。”
[1] 

扭鞘香茅近種區別

與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Steud,)A.Camus的主要區別在於:橘草的假圓錐花序稀疏,單純:無柄小穗長5~6mm。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