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托馬斯·克蘭麥

鎖定
托馬斯·克蘭麥(1489年7月2日~1556年3月21日),英國改革教會的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1] 
中文名
托馬斯·克蘭麥
外文名
Thomas Cranmer
國    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489年7月2日
逝世日期
1556年3月21日
職    業
坎特伯雷大主教
信    仰
天主教,後來改為新教
性    別

托馬斯·克蘭麥生平簡介

托馬斯·克蘭麥對天主教教義、教規和儀式等方面的改變,使天主教英國教會變為英國聖公會成為英王私人教會做出貢獻。
克蘭麥於1489年7月2日出生在英國諾丁漢郡的艾斯萊克頓。他的父親略有資產,屬於鄉紳的下層。他先在鄉間讀書,1503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1510年被選進耶穌會從事神學研究,1523年受任聖職,不久獲得神學博士學位。經過20多年的劍橋大學刻苦研究,不僅學業上成績顯著,而且在思想上也發生了變化。那時新思潮廣泛傳播。
1511年,人文主義者德希德里·伊拉斯莫曾訪問過劍橋大學,克蘭麥的思想受了他的影響。德國宗教改革開始後,大約從1520年開始,克蘭麥就和一些傾向教會改革的人經常在白馬酒肆聚會,討論因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而引起的神學和教會學問題。由於他們的思想傾向新教,酒肆也被人們稱為“小德意志”。克蘭麥在這一思想基礎上,對神學和教會學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於是他逐漸拋棄了對經院哲學天主教的信仰,並孕育了反對教宗干預英國宗教事務的思想。
他主張傳教士結婚,更主張用英語做禮拜。他在20年中,奮力著述,發表自己的宗教主張,後來迎合英王亨利八世,被任命為首任聖公會大主教,又稱“英國教宗”。
由於他曾經宣佈都鐸瑪麗一世女王的母親阿拉貢的凱瑟琳亨利八世的婚姻無效,所以在1556年3月21日,被處以火刑。
托馬斯·克蘭麥 托馬斯·克蘭麥

托馬斯·克蘭麥政治生涯

托馬斯·克蘭麥 托馬斯·克蘭麥
1529年,克蘭麥有機會見到英王亨利八世。當時亨利已將與王后凱瑟琳離婚案件上訴教皇,但教皇遲遲不予批准。克蘭麥提出國王自身有權加以解決,毋須乞求教皇的同意,亨利八世予以採納,並令克蘭麥擯除其它事務,專門為他撰寫宣傳文章進行辯護。論文寫成後,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宣讀,獲得贊同。1530年,亨利八世命他出使羅馬,1532年又命他出任駐德國大使,要他與路德派諸侯建立聯繫。他在紐倫堡與傾向路德派的神父安瑞斯·歐西安德相識,經常一起討論宗教問題。克蘭麥深受啓發,思想更加傾向改革。他還不顧教會要求教士獨身的約束,同歐西安德的侄女瑪格麗特秘密結婚。-
此時,英國宗教改革運動已經自上而下地展開。執政的托馬斯·克倫威爾正積極籌劃與羅馬教廷決裂。克蘭麥從德國調回後,於1533年3月受任為坎特伯雷大主教。這一職務在英國同羅馬教廷斷絕關係後,成為英國教會中最高的神職。克蘭麥在這個職位上歷經亨利八世和愛德華六世兩朝,前後達20年之久。他批准亨利八世與凱瑟琳離婚和與安娜·波琳結婚,參與推進英國宗教改革運動;並以其精深的神學理論為基礎,參照新教各派的要義,發表了一系列改革教會的主張和著述,為英國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

托馬斯·克蘭麥思想理論

克蘭麥主張基督徒的宗教信仰應以聖經為依據,教會使用基督徒所不懂的拉丁文聖經是違背基督原意的,英國的基督徒應該有英文聖經。為此,克蘭麥在托馬斯·克倫威爾密切合作下,經過幾年的努力,以丁達爾和考維達爾所譯的兩種英文聖經為底本,經過修改,於1538年以亨利八世的名義出版,稱作“大聖經”,通令全國教堂使用。此後,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認識去理解聖經,從而解放了思想,使宗教改革深入人心。
克蘭麥認為教皇無權統治英國的教會。因為在早期基督教時期,羅馬教皇僅僅是羅馬教區的主教,是許多分散在各地的主教中的一員。這些主教都享有“父親”(教皇pope一詞,源於希臘文pappas,拉丁文papa,原意為父親)的稱號,都秉承基督的意願在各地傳教。認為羅馬主教作為聖徒彼得的繼承人,獨享教皇的稱號,凌駕於各主教之上,有權統治各國教會的説法,純屬為教皇擅權作辯護的謊言,所以教皇無權統治英國教會。根據聖經,英國君主才是英國教會的最高首領。英國君主是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他統治英國和英國教會的權力是上帝授予的,教皇無權提出異議。
克蘭麥反對天主教的化體説。化體説宣揚,在聖餐禮時,儘管基督徒所領的酒和麪餅在形式上沒有改變,但舉行儀式後,基督的血化作酒,基督的肉化作麪餅。他對這一説法詳加批駁:假如此説真能成立,那麼教皇規定俗人只能領取麪餅而無權領酒,就是説使參加聖餐禮的俗人只領取到一半聖餐,因之不能得救。假如此説真能成立,那麼基督就應有兩個軀體,一個在天堂拯救信徒,一個在地上化作聖餐,這違背了聖經。假如此説真能成立,基督的軀體必須是無限之大或無限之多,才能化作所有基督徒所領的聖餐,這也是荒謬的説法。克蘭麥認為:基督只有一個軀體,而且具有人體的形狀和大小。領取聖餐時,基督的精神注入了人的軀體和心靈。人只要信仰基督,基督的精神就和他永不分離。但基督的精神不能注入邪惡之人的軀體和心靈,因為基督不能處於魔鬼所在的地方。換言之,他認為聖餐並非基督的血肉化成,舉行聖餐禮是對基督的追念。只要信仰基督,就能得救。
克蘭麥反對設立祭壇、崇拜偶像和巡禮聖地。他認為除上帝之外,聖母、聖徒都不在崇拜之列。他主張教士結婚,並且身體力行。他更主張用英語做禮拜。他所有的宗教主張都分別反映在他所修改和擬定的文件中,如《十信條》、《連禱文》、《主教書》、《佈道書》、《第一祈禱書》、《第二祈禱書》和《四十二信條》等。他愈到晚年,所擬定的文件就愈接近新教。這些文件發佈各地,推動了英國的宗教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如情文並茂的《連禱文》不僅流行一時,而且沿用至今。他也曾試圖修改英國教會的教規,已擬出草稿,但因瑪麗女王復辟了天主教,失去了實行的機會。克蘭麥在20年中,竭誠擘劃,奮力著述,為英國國教奠定了基礎,為英國宗教改革作出了貢獻。

托馬斯·克蘭麥勇敢死亡

1553年都鐸瑪麗女王即位後,把克蘭麥投入監獄。女王對克蘭麥懷有宿怨。他曾宣佈女王之母凱瑟琳與亨利八世的婚姻無效。在瑪麗登位之前,他曾在擁立只登位九天便被瑪麗推翻的女王珍·葛雷的文件上籤過名(雖然是被迫簽署的)。但是瑪麗此時要處治他,卻主要出於宗教問題的考慮。
托馬斯·克蘭麥 托馬斯·克蘭麥
瑪麗女王自即位之日起,就下定決心恢復天主教。她打算利用克蘭麥在英國教會方面的地位和影響,強迫他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公開悔過,然後再處以火刑,以達到打擊新教的目的。因此,在被監禁的兩年多時間裏,他遭到嚴酷的審訊,並在1555年10月被押到火刑場親眼目睹他的戰友拉替麥和裏德利受火刑的慘狀。堅深的信仰使他在刑訊面前據理力爭,捍衞自己的觀點,但他在政治方面所持的信條卻成了致命的弱點。他一貫主張凡屬國王或議會所發佈的決定,一切臣民必須遵守。在長期囚禁和威逼利誘的處境下,年邁體衰的克蘭麥終於服從了女王復辟舊教的決定,寫下了放棄原來信仰的悔過書。
但克蘭麥的宗教信仰是在幾十年裏形成的,他深信他的宗教信仰符合基督的教義。現在,是服從女王的信仰,還是服從基督的教義?這兩個問題在他交出悔過書之後,重新擺在他的面前。經過許多天的思想鬥爭,1556年3月21日,他在火刑場上慷慨陳辭:“不管是上天接納我,還是地獄吞噬我,今天,我要當眾表明我真心的信仰!”他重申反對教皇,反對化體説,反對教皇反基督的教義;並説,我的右手寫過放棄我真心信仰的悔過書,因此它將先受懲罰。他將右手伸向烈火,一動也不動地把它燒燬,然後身受火刑死去。瑪麗女王和復辟教會原來指望利用克蘭麥臨終前的悔過詞來打擊新教,卻不料他不但對自己的悔過加以否認,而且為新教主張重做宣傳。克蘭麥臨刑前辭世之句是:我主耶穌,請接收我的靈魂……我看見天堂之門已開,而耶穌正站在上帝的右邊

托馬斯·克蘭麥身後事

在克蘭麥死後,瑪麗政府立即印刷發行了他六次皈依天主教的演講小冊子,而對他死前又重返新教的事情隻字未提。然而克蘭麥的重歸新教信仰已經盡人皆知,所以小冊子的宣傳效果微乎其微。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新教徒身上,由於克蘭麥曾迴歸天主教,讓他們很難利用克蘭麥的死去宣傳,他們只能出版克蘭麥著作的各種版本。最終克蘭麥的名字被記錄在了約翰 福克斯的《法案紀念碑》一書中。
克蘭麥的妻小1539年就被流放歐洲大陸,他們回到英格蘭之後不久愛德華六世即位,克蘭麥公開承認了他有妻小的事實。他的女兒大約生於1530年,他的兒子可能是在愛德華在位期間所生。瑪麗即位之後,克蘭麥的老婆,女兒逃到了德國,兒子交給自己的兄弟埃德蒙 克蘭麥託養,之後也逃到了歐洲大陸。瑪格麗特 克蘭麥後來嫁給了她父親最喜歡的出版商愛德華 惠特徹奇,他們在瑪麗死後回到了英格蘭,1570年瑪格麗特過世。克蘭麥的兩個孩子的死都沒有什麼記錄,此後克蘭麥一族就絕嗣了。
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後,她恢復了英國國教會制度。她重新啓用1552年克蘭麥編寫的祈禱書(未使用黑專欄)。1563年的評議會上決議宗教書第四十二章不再適用,於是大多數的流放者回到英格蘭繼續他們在教會的工作。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埃德蒙德 格林納德説克蘭麥是個光輝的榜樣,值得學習和發揚。
克蘭麥一生最關心的就是如何保證王權至上以及如何傳播自己宗教改革的理念。不過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文學素養,他的散文幫助英格蘭語言進步而他所著的共同祈禱書則很大範圍的影響了英語母語國家的人。他的書引導了安利甘宗400年。天主教傳記作家經常吧克蘭麥描繪成一個無原則的機會主義者,牆頭草,皇室暴政的工具。那些新教的傳記作家也時常會忽略克蘭麥曾背棄自己信仰的事實。不過雙方都同意克蘭麥是個學者,他的一生既有堅強也有脆弱,是一個值得讚賞的改革者。安利甘教會以3月21日作為他的紀念日來紀念這位改革烈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