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鐵花

(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打鐵花,是流傳於豫晉地區的民間傳統煙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打鐵花是中國古代匠師們在鑄造器皿過程中發現的一種民俗文化表演技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打鐵花多流傳於黃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為流行,開封打鐵花更被譽為黃河流域十大民間藝術之首。 [8]  打鐵花表演時,在一處空曠場地搭出六米高的雙層花棚,棚上密佈新鮮柳枝,上面綁滿煙花鞭炮和起貨等,棚中間豎立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花棚總高度達到十米以上。旁邊設一熔爐化鐵汁,十餘名錶演者輪番用花棒將千餘度高温的鐵汁擊打到棚上,形成十幾米高的鐵花,鐵花又點燃煙花鞭炮,再配上“龍穿花”的表演,場景蔚為壯觀,呈現出驚險刺激、喜慶熱鬧的特點。 [1] 
2008年6月,河南省確山縣申報的打鐵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88。 [1] 
中文名
打鐵花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申報地區
河南省確山縣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俗
遺產編號
Ⅹ-88

打鐵花習俗起源

“打鐵花”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13]  初源於工匠們的祭祀活動,與當時的鍊鐵業和民間信仰有密切關係。 [16]  每年年初,五門工匠開業之前,為首的工匠就會經過協商,搭好花棚,並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選定吉日,到本縣老君廟、火神廟中獻上各種祭祀品。之後,五匠中各門店、字號內的所有人等,都抬着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隊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鳴放鞭炮到神棚。沿途各工匠的店鋪都要設香案供品迎送。隊伍到達神棚後,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內,舉行祭祀儀式,求老君爺、火神爺保佑全年平安、生意興隆、四季發財。夜晚開始打花。參加打花的多是各門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內跪拜、更衣,求神靈保佑安全,避免燒傷。
工匠們的祭祀活動得到道士們的支持和參與。道士們或提供打鐵花的場地(多是屬於廟產的空地),或出錢出物。在工匠們祭祀遊行時,道士們往往組織笙、簫、管、笛、絲竹、鑼鼓等樂器,為工匠們助興助威。平時,工匠們為道士們鑄造鐘、、雲牌、香爐、火盆之類,也是不收費的。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們也會出錢出物,請工匠們舉辦“打鐵花”,為道教增添光彩。這無形中促進了“打鐵花”活動的開展。顯而易見,“打鐵花”的最初目的一是為了展示本行業的氣派,取悦於羣眾,擴大影響,等於做一次廣告。二是討個吉利,利用“花”與“發”的諧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發”之意,象徵着事業發達興旺。 [2] 
確山鐵花始於北宋,鼎盛於明清。古代確山道教聖地樂山,與湖北武當山、泌陽銅山並稱中原道教三山。打鐵花原是煉丹道士祈福禳災、驅邪鎮宅的法事活動,也是民間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每年春節開業時和道士們一起為祭祀共同的祖師爺——太上老君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具有道教神秘色彩和五金工匠的行業特點。
北宋滅亡後,打鐵花隨着確山人的南移和北遷流傳全國,形成了不同的式樣。明清時期,由於官府提倡和社會各界支持,確山鐵花達到鼎盛,並從原來的工匠開業慶典或玉帝、老君、王母娘娘誕辰等道教祭祀活動擴展到還願、升遷、嫁娶、高中、建宅節日等一般性的喜慶活動。確山鐵花在本土流傳過程中,不斷吸收放鞭炮、放煙花、耍龍燈、打銅器、遊社火等多種藝術元素,逐漸形成恢弘壯闊、氣勢磅礴、喜慶吉祥的獨特表演風格。民國初年,因戰亂和災害,確山鐵花瀕於滅絕。新中國成立後,確山打鐵花也僅於1952年、1956年和1962年表演過三次。至1988年,經楊建軍挖掘整理與改進,確山鐵花再次展示出獨特的魅力。 [3] 

打鐵花習俗形式

打鐵花表演前,要在一個寬闊的廣場中間搭起一個丈餘高的二層八角大棚,第一層4米高,第二層1.5米高,稱為“花棚”,花棚頂上鋪一層新鮮的柳樹枝,樹枝上綁滿各種煙花、鞭炮、起火等。花棚頂部正中豎起一個丈餘高的杆子,稱為“老杆”。老杆頂上也綁上長掛鞭炮、大型煙花,稱為“設彩"。此花棚象徵着一元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五行、五行生萬物之意。花棚旁邊立一座熔化鐵汁用的熔爐,用大風匣(現改用鼓風機)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化成鐵汁待用。打鐵花者所用的花棒,是一根拳頭粗細、尺多長的新鮮柳樹棒,棒的頂端掏有直徑3釐米大小的圓形坑槽,用以盛放鐵汁。打鐵花時,打花者頭戴反扣着的葫蘆瓢(起防護作用),赤裸着上身,一手拿着盛有鐵汁的上棒,一手拿着未盛鐵汁的下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擊上棒。十幾個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往來於熔爐和花棚之間。一棒鐵花沖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棒相連,絡繹不絕。棒中的鐵汁衝向花棚,遇到棚頂的柳枝後迸散開來,點燃了花棚上的鞭炮和煙花,鐵花飛濺,流星如瀑,鞭炮齊鳴,聲震天宇。技高一籌的打花者,能一棒擊中老杆,點燃最高處的煙花和長鞭,稱為“中彩”。中彩者當報出單位、姓名,披紅掛花,獎勵錢物,十分榮耀。 [3]  每當打鐵花時,附近的龍燈會都組織龍燈趕來助興,在鐵花飛濺的花棚下穿梭,稱為“龍穿花”。“龍穿花”是顯示每個龍燈隊陣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場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龍燈隊會受到同行和觀眾的好評及敬慕,也會受到打鐵花組織者的獎勵。 [2] 

打鐵花舉辦地區

古時候不僅大作坊、大字號的工匠組織舉行“確山鐵花”活動,村鎮集市中的小爐匠、小鐵匠鋪,也會舉辦小型的“打鐵花”活動。他們一般不搭花棚,也不舉行祭祀活動,只是選擇一棵不太高的柳樹或棗樹,把鞭炮、起火綁在樹上,把羣眾自願捐送的廢鐵化成鐵汁,用木板或木鍁往樹上打。 [2] 
晉城鐵花
元宵節期間,晉東南長治晉城一帶有“打鐵花”的習俗。還有的民眾在臘月期間,將大量的生灰鐵碾成粉末,製成大量地塌,準備元宵節使用。到元宵節晚上,把準備好的鐵粉放在大廣場中,生起一盤盤爐火,就可以開始打鐵花了。 [21]  它與圖騰崇拜、原始歌舞有着很深的聯繫,經過驅儺儀式由宮廷傳入民間,演變成鄉村祭祀、娛神、迎神的賽會。 [23] 
晉城市打鐵花技藝是對傳統非遺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把傳統打鐵花設備改進後,表演時配上音樂、燈光和原生態表演,給人一種很強的視覺衝擊,場面震撼。 [17] 
長城鐵花
長城鐵花發源地是北京市延慶區石峽關段古長城,是當年李闖王進京破關的地方,是烽火狼煙歲月兵戈之爭中文化交融碰撞的產物。長城鐵花演出2016年以來一年四季做到了常態化演出,並研發了一些舊有傳統打法無法想象的鐵花設計,如“長城鐵花之佛光普照、冰火兩重天(冬奧)、普天同慶”等難度更大更震撼打法。 [22] 
寧夏鐵花
早先,寧夏各地都流行“打鐵花”。打鐵花的位置,一般會設在舞龍的大場子裏,與舞龍的活動相結合。後隨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該活動漸漸沒落。 [24] 
長治鐵花
長治境內羣眾把鐵花叫作鐵驪花,正是取“鐵犁華”的諧音。熔化鑄鐵有一定限度,以稀而不散,稠而不沾為好。打一場鐵花要耗費很多鑄鐵,少則數十斤,多則上百斤。玩者人數不限,或十數人或數十人,一般都是生龍活虎的年輕人。解放後,隨着煙火的普及和發展,打鐵花的活動日益減少。進入七十年代,基本消亡。 [25]  [26] 
泰安鐵花
打鐵花在泰安又稱為“鐵水打花”,是春節民間娛樂,其在火藥出現後它與煙花、鞭炮組合在一起,使表演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27] 
景泰鐵花
景泰縣蘆陽、紅水兩鄉的“打鐵花”又稱“花會”,是五、六十年代老百姓“苦中尋樂”的產物,是當地羣眾春節期間喜歡的傳統節慶形式。 [28] 
鐵花演出
2004年和2005年,“確山鐵花”應邀到鄭州市森林公園舉辦的中原文化廟會上表演,被授予民間藝術表演金獎和特別金獎。2008年春節,應中國民間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組委會邀請,在北京中央電視台北普陀影視基地連續演出10餘場,被評為該活動金獎第一名,譽為“中華第一鐵花”。 [2] 
2021年春節期間,開封萬歲山景區的“打鐵花”表演,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火紅的鐵水被打上天空,“鐵花火雨”引來觀眾陣陣歡呼。“打鐵花”是開封著名的傳統民俗節目,是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黃河流域十大民間藝術之首。節目開始後,在開封王家鐵水打花第六代傳承人王軍的帶領下,將生鐵燒至1600℃以上,化成鐵水,一人舀起鐵水拋向空中,另一人則用力擊打空中的鐵水,瞬間鐵花四濺,十幾米高的金色火花在夜空中綻放,如流星般漫天劃過,頓時亮如白晝。 [11] 

打鐵花價值意義

打鐵花傳承價值

打鐵花技藝歷史悠久,表演氣勢磅礴,場面宏大。打花藝人在千餘度的鐵花中赤膊上陣而能進退自如,不被燙傷,現代煙花的燦爛奪目和傳統絕技的神秘驚險交織在一起,令人歎為觀止。打鐵花涵容了道教文化、商貿習俗、民間工藝等內容,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寶庫,為活躍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發揮着重要作用。 [1] 

打鐵花符號價值

確山“打鐵花”以在黑夜中綻放出如同煙花般的絢麗奪目的金黃色鐵水。所指寓意方面,即確山“打鐵花”取“鐵花,鐵花,鐵定要發”和“打花,打花,越打越發”的美好寓意,藉此來表達人們祈福禳災,祈福求財的願景。 [14]  百姓通過“打鐵花”祈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富貴吉祥。 [28]  據傳,“打鐵花”可趨鬼避邪,來觀賞“打鐵花”的人也可祛除身上的邪氣。 [23] 

打鐵花藝術價值

“鐵花”所呈現出來的顏色為金黃色,形狀呈煙花似散落,給人強大的視覺盛宴。在當前,“打鐵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人們觀賞並且讚美他所具備的藝術價值。 [14] 

打鐵花環保價值

“打鐵花”所使用的鐵水不同於火藥,它不會對大自然產生空氣污染,且同樣具有煙花的效果。 [14] 

打鐵花商業價值

確山“打鐵花”可以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創造出商業價值。 [14] 

打鐵花傳承保護

打鐵花保護措施

2006年,打鐵花入選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5] 
2017年10月,景泰縣文化館申報的景泰打鐵花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20] 
2019年,長城鐵花的“一種打鐵花裝置”進行了專利保護申請。 [22]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確山縣文化館獲得“打鐵花”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4] 
2021年,蔚縣打樹花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打鐵花”項目保護單位確山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2] 

打鐵花傳承人物

楊建軍,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5-3035,河南省確山縣申報。 [1]  2002年,楊建軍自籌資金20多萬元組建了確山鐵花民間表演隊,開始對這一千年絕技進行傳承和展示性保護工作。 [5] 
開封打鐵花藝人王軍在傳承古老技藝的同時,融入舞火龍等民俗元素,並創新出“鐵花火龍”表演節目。 [9] 

打鐵花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時間
活動內容
2004年和2005年
“確山鐵花”應邀到鄭州市森林公園舉辦的中原文化廟會上表演,被授予民間藝術表演金獎和特別金獎。 [5] 
2017年1月23日
民間傳統焰火表演“打鐵花”在鄭州市福塔西廣場舉行。 [6] 
2020年2月13日
在濮陽東北莊大集古鎮的迎賓廣場上,上演了一場煙火晚會——確山打鐵花。 [7] 
2021年2月25日
農曆正月十四晚,河南開封萬歲山景區上演傳統民俗“打鐵花”,慶祝元宵佳節。 [10] 

打鐵花文化軼事

關於“確山鐵花”,有一個傳説:很久很久以前,豫南大旱,為解除旱情,大夥自願捐錢修建一處廟宇,要鑄一口大鐘放在廟裏。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鐵器拿到場子上,由鐵匠們把鐵器熔化成鐵汁。這時飛來一羣烏鴉,它們盤踞在樹上呱呱亂叫,怎麼也轟不走,這時人羣中走出一位老人,他從地上撿起兩根柳木,蘸了些熔化的鐵汁,把柳木向上一擊,鐵汁濺起了十幾米高的金色火花,如同焰火一般照耀了天空,烏鴉受驚紛紛飛跑。當大家都為這突如其來的奇景驚歎不已時,老人已經不見了。這個美麗、神奇的傳説,證明了確山鐵花的源遠流長。確山鐵花起源於北宋,鼎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最早的確山打鐵花活動,充滿道教的色彩和行業的特徵。宋代崇尚道教,確山縣境內的老樂山,曾是道教聖地,與湖北武當山、泌陽銅山並稱為中原道教三山(武當山稱為金頂山,銅山稱為銅頂山,樂山稱為鐵頂山),道教廟觀遍佈全縣,僅樂山一處,就有“八宮二觀一拜台”之稱。社會上的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與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個祖師“太上老君”,所以,工匠們與道士們可謂師兄弟。 [2] 
打鐵花本來是作為祭鬼驅崇的一種儀式。民間把那些含冤自盡或不幸早喪的人叫作“屈死鬼”,過去殯葬這類死者便要打鐵花。按照迷信觀念,這些“屈死鬼"不能投胎轉生,所以每逢農曆二月十五或七月十五,專門打鐵花為那些冤鬼鳴冤。出於這種目的,場地特意選在老國槐樹下,有意將鐵花朝槐樹枝葉之間打,以象徵鐵樹開花。人們選用這種方式寄託對“屈死鬼”的同情,祈望他們能象鐵樹開花一樣,再世成人,從而形成鬼節打鐵花的習俗。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