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親

鎖定
打親,瑤族、仡佬族婚俗
中文名
打親
屬    性
民間風俗
稱為“白褲瑤”的瑤族,按傳統習慣,娶親時新郎不出面,另派兩男一女迎親。其中一男是新娘的化身,瑤語叫“布概”,意思是牽牛人,他的任務是把躲在母親房裏的新娘“搶”出領到新郎家,並限定雞叫三遍後才能行動,錯過時間就是受罰。當“布概”悄悄來到新娘母親的房間時,早有一個穿彩裙,佩戴銀鐲玉器的母輩,稱作“外達”的婦女端坐在一張擺着兩大碗酒的方桌旁,高聲詢問其來意,若“布概”對答得入情入理,“外達”就雙手捧酒給“布概”飲盡,表示同意迎親。又拿出一條白布帕從“布概”的右肩繫到左腋,作為贈給新郎的頭巾。頭巾是已婚的標記。然後,連擊“布概”的背、膀兩拳,表示教訓新郎,不準虐待新娘,同意把新娘“搶”去。“布概”拉着新娘一出門,就遭到守候在堂屋裏的姑娘們圍擊和唱歌盤問,“布概”只能躲閃,不許還手,口裏還要説些逗趣和發誓的話,或唱些滑稽的歌,招惹姑娘們追打。由於天色未明,她們常常錯打丁新娘或互相撲打,“布概”就嘲笑她們。面對姑娘排成的這道人牆,“布概”或智取,或武攻,或文武兼施。通常智取是説逗趣的話或唱些逗趣的歌,惹得姑娘們捧腹大笑,伺機衝出大門。打親的場面越熱鬧,追打得越厲害,就越説明新娘受到姐妹們的愛戴,不忍分別,就能提高新娘的聲譽。貴州大方縣響水一帶,男方接親隊伍未來之前,女方村中的男女青年備好細竹條、賴禾麻(蕁麻)等候於新娘家門前,接親人一到,羣起而攻之,被“打”得最厲害的是媒人和“採歌郎”(接親隊伍中的男青年),還用鍋煙抹黑其臉。據説,“打親”的目的是“打”去不吉,換來吉祥幸福。 [1] 
參考資料
  • 1.    唐祈,彭維金,中華民族風俗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