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浦路隧道

鎖定
打浦路隧道,位於中國上海市區南部黃浦江江底,是中國第一條水底公路隧道。包括引道在內,全長2761米隧道底部最大埋深在地面以下34米。最大縱坡為3.84%水底段設有0.6%的緩坡段。隧道外徑10米,內徑8.8米,雙車道,車道寬7.0米,鋼筋混凝土路面。
1965年6月,打浦路隧道動工;1970年10月,打浦路隧道竣工; [1]  1971年6月,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車。 [1] 
中文名
打浦路隧道
外文名
Dapu Road Tunnel
開工時間
1965年5月
投用狀態
已投用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市
長    度
2761 m
建設單位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投用日期
1971年6月10日
車道規模
雙向四車道
設計速度
80 km/h

打浦路隧道建設歷程

打浦路隧道夜景 打浦路隧道夜景
1929年,舊上海特別市市政府為實施“大上海計劃”,實現孫中山“設世界港於上海”的宏偉計劃,編制《上海市全市分區及交通計劃圖》,首次設想在黃浦江底修築越江隧道。 [2] 
1965年4月初,上海市城建局正式向中共上海市委推薦打浦路方案; [3]  同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加強備戰工作指示; [3]  同年6月,經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同意,打浦路隧道以擴大試驗工程名義組織開工,工程代號“651”,為保密工程; [4]  同年12月初,國務院委託中共中央華東局和鐵道部組成專家組來滬審查設計文件,年底同意隧址選定打浦路; [3]  同年12月30日,上海市向國務院上報打浦路越江隧道設計任務書,建議該工程列入第三個五年計劃。 [5] 
1966年3月8日,建設打浦路隧道工程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式下達。工程投資,國家補助4000萬元,餘由上海自籌。 [3] 
1967年6月,受“文化大革命”干擾停工,至1968年2月,恢復正常施工。 [6] 
1970年10月,打浦路隧道竣工。 [1] 
1971年6月10日,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車。 [1] 
1977年,打浦路隧道實施部分改善。 [6] 
1979年4月5日,對兩端道口進行綜合改造,浦西道口9米寬路面拓寬為29米;浦東道口也在原有基礎上拓寬7米;拆除原兩道口的警衞亭,新建“翼板式”大型道口燕尾亭;兩道口路面均增設一橫截溝;各建泵房1座。 [7] 
1989年5月,上海市建設委員會批准了隧道大修工程的內容、規模和投資;同年10月25日,打浦路隧道大修工程開工。 [8] 
1990年8月22日,打浦路隧道完成各項施工任務,恢復通車。 [8] 
2000年,打浦路隧道取消隧道越江收費; [9]  同年9月,啓動打浦路隧道複線工程。 [9] 
2008年12月26日,打浦路隧道的複線工程開始掘進,新隧道設計為兩車道,與原來的老隧道共同構成雙向四車道,重新修繕後的打浦路隧道如今繼續在為上海“服役”。 [10] 
2009年7月11日,打浦路隧道實施封閉改造; [11]  同年9月9日,上海打浦路隧道複線全線貫通。 [12] 
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隧道位置

打浦路隧道浦西出口設在中山南一路,浦東出口在耀華路,經浦東大道、上南公路可直達長江口和東南海濱。 [13]  隧道線路走向基本上與黃浦江正交。 [9] 

打浦路隧道隧道設計

打浦路隧道隧道結構

隧道內車行道為現澆的鋼筋混凝土路面。上部吊平頂由鋼絲網水泥、預製薄板構成。採用橫向機械通風,沿隧道縱向佈設送排風口。沿隧道設有7座排水泵房,可將隧道內污水及沖洗水定時排出,以保持隧道內的清潔和乾燥。

打浦路隧道隧道參數

1966年3月8日,國家計委批准打浦路越江隧道設計技術標準:該隧道以防常規武器為主,適當考慮原子彈爆炸衝擊波對地面影響。 [14] 
江中段為防護重點,戰時對空隱蔽,軍運暢通。引道適當隱蔽偽裝。隧道設備及中央控制系統置於地下。隧道上部均鋪起爆層,洞口設防護門。 [14] 
車行道淨寬7.07米,限高4.4米。最大縱坡為3.76%。盾構段隧道斷面為圓形,外徑10米,內徑8.8米;明挖段隧道斷面為矩形,江底至隧道頂部厚度不少於7米。 [14] 
隧道為雙車道,雙向設計通過能力按每小時670輛計算。路面承載力按汽車—18級標準進行設計,能通過80噸重型坦克。 [14] 
結構類型
盾構段岸上部分採用單層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管片襯砌,江中部分採用鋼管片,內澆搗整體鋼筋混凝土複合襯砌。矩形隧道、引道明挖部分系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接縫防水採用綜合處理多道防線的原則。
供電
電源除從浦東、浦西各引入2路6千伏獨立電源外,浦東、浦西之間還設有聯絡電纜,實際可以獲得4個地面電源。
照明
內外光過渡段採用1/15洞外亮度標準,並按10秒適應時間,兩端洞口內各設70米的光過渡段。
通信信號
隧道內採用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結合的交通信號機。中央控制室設在浦東3號井內地下層。
給排水
給水按2股各為每秒40公升流量的消防用水及沖洗用水;採用分段排水,除隧道內外各設置泵房外,並設有備用潛水泵。
參考資料:
[14] 
打浦路隧道由引道段、暗埋段、江中段三部分組成,全長2761米,盾構段為1322米,矩形段長為1060米,敞開段長為357米,內徑8.8米,,高4.4米,其中1322米為外徑10米的圓形隧道,矩形段浦西201米,矩形段浦東859米。。用盾構法掘進,鋼筋混凝土結構。隧道為雙車道,車行道寬7米多,另有寬0.65米巡邏檢修道。設計車流量530輛/小時,高峯時車流量達1100輛/小時。 [13]  [1]  [11] 
打浦路隧道複線建成之後, 既有隧道將改為由浦東向浦西單向行駛, 與複線隧道組成雙向 4 車道地下交通。 [9] 
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設備設施

打浦路隧道通風系統中設有14台鼓風機;通信系統設有交通信號;每隔150米裝有電話1門,供電系統備有5路電源;還設有排水系統和消防設備;火災報警裝置和電視攝像鏡頭;建3座變電站、1座電器室。兩側有檢修巡邏道,上下通風排水管道。內有照明、電話、排水泵房以及消防、測速、車輛計數、限高標誌、電視監察系統,並使用全橫向通風方法。 [13]  [1] 
打浦路隧道全線設置4座通風井 (6號、2號、3 號、4號)2 座、盾構工作井(1號、4號)和6座排水泵房。 [9] 
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運營情況

打浦路隧道票制票價

隧道通車初期,過江費限於整批購買預售票。 [15] 
1980年5月起,增設現場零售票。 [15] 
1988年4月,上海市隧道管理處設運營科,實行處、所兩級票務管理。 [15] 
1991年12月起,實施一系列規定和制度,使票務管理更趨規範。 [15] 
2000年,打浦路隧道取消隧道越江收費。 [9] 

打浦路隧道通行事項

1971年6月10日,打浦路隧道對外開放通車時,僅限於隧道管理部門核發通行證的本市牌照和部隊牌照的車輛通行。 [15] 
1979年10月15日起,取消通行證,實行憑票通行。同年12月1日起,對上海市車輛全面開放,外地車輛仍禁止通行。 [15] 
1990年8月10日起,對外地客運車輛和持有市區臨時通行證的貨運車輛全天開放,其他外地貨運車輛限制在20:00~次日6:00通行。 [15] 
打浦路隧道及複線隧道允許大小客車通行,對貨運機動車只允許廂式5噸(含)及以下的通行,全天禁止行人、非機動車、二輪摩托車(含輕便摩托車)、後三輪機動車、電瓶車、全掛牽引車、拖拉機、輪式機械車、拖帶掛車的汽車、教練車、掛試車號牌車輛以及運載危險品車輛通行。 [16] 

打浦路隧道交通流量

1991年,打浦路隧道最高通車量達1166輛/小時。 [17] 
1971年6月至1995年12月31日,打浦路隧道共通過各類車輛5251.42萬輛。 [17] 
1995年,打浦路隧道車流量達254.7萬輛,佔全市過江車輛的11.46%。 [17] 

打浦路隧道建設成就

打浦路隧道技術難題

打浦路隧道埋設於第四紀沖積層形成的淤泥質粘土和粉沙土地層中,其底部最大埋深在地面以下34米左右,水底段最小覆土深度為7米。兩端洞口外均設有長約100米的柵式光過渡段。沿線設有豎井6座,作為施工時拼裝、拆卸盾構以及隧道運營時的通風、照明、通信、給排水等的設備井之用。
1965年11月,上海市隧道設計院工程師巢品生帶領設計人員針對隧道沿線地質條件,根據以往試驗研究經驗,提出江中段用閉胸擠壓、兩岸邊段用網格開挖的兩用盾構,並相應提出網格進土、轉盤提升和刮板運輸機出土一條龍出土方案。 [18]  盾構施工中,克服盾構旋轉、盾構後退、軸線控制、盾尾密封、盾構進出洞和流砂威脅等困難。 [18] 

打浦路隧道科研成果

打浦路隧道是中國國內外第一條封交大修的盾構法越江隧道,其中摸索出了一套圍繞隧道防水堵漏和結構耐久性處理的工藝。 [11] 
打浦路隧道是中國國內第一條採用盾構法施工的越江公路隧道,當時採用的是外徑10米的盾構掘進建造,為上海以後的越江隧道建設奠定了技術和施工工藝上的基礎。 [19] 
打浦路隧道江中段圓形隧道不附加氣壓盾構全閉胸施工法、矩形隧道連續沉井施工法、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管片和長隧道等量通風試驗研究等4項科研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6] 

打浦路隧道所獲榮譽

2023年9月13日,入選第三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21] 

打浦路隧道價值意義

打浦路隧道的建成,突破輪渡為過江唯一手段的格局。機動車從隧道過江僅需6分鐘,大大縮短兩岸時空距離,將浦東浦西聯成了一片。(東方網 評)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