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棗

鎖定
“打棗”一個工種名稱。服裝業中一個專機工種,相對簡單,大部分人一學就會。
中文名
打棗
外文名
bartack
別    名
打結-打套結
中文學名
打套結
音    樂
河北民間樂曲嗩吶音樂《打棗》

打棗工種名稱

“棗”在服裝中很常見到,特別是在牛仔、工裝中體現的較突出,主要起到加固的作用。
打棗,學名打套結,
也被稱作打結-打套結 英文表達為BAR-TACK(一般在袋口或者是拉鍊止端或者是褲袢,袖口袢等等地方為了加強使用的牢固性而用一種特殊機台高密度針距來回縫幾次).
工業上有專門的打棗機,操作這種機器的崗位也叫做打棗員
bartack

打棗網絡釋義

1. 打棗,套結
紡織/服裝類英語詞彙(5)
bartack 打棗,套結
BARTACK
1. 打棗 打結
服裝常用名詞粵語/國語/英語對照 縫紉機在...
打棗 打結 BARTACK
"打棗"的英語:to be sewn with a bar tack, 歐洲客户的術語, 意思是車1條粗縫線(bar 條,木頭, tack粗線),

打棗音樂

嗩吶音樂《打棗》是河北民間樂曲,根據河北梆子《趙連代借閨女》這齣戲中的一段唱腔衍變而來.樂曲熱情豪爽,表現了北方金秋時節,一樹樹果實累累的紅棗很逗人喜愛,男女老少,一手提籃,一手執竿,邊打棗,邊風趣的談笑,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也有人傳説這首曲子描寫了宋太祖趙匡胤私訪民間,想吃棗子身邊又沒帶分文,於是和打棗姑娘發生了一段有趣口角的故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