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手歌

鎖定
《打手歌》是歷代前輩拳家潤色修訂的結晶,出自《太極拳經典拳譜》。
作品名稱
打手歌
作品別名
打手歌
作    者
拳家
作品出處
太極拳經典拳譜

打手歌歌詞介紹

打手歌 打手歌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

打手歌書籍簡介

《打手歌》是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之一,流傳至清末民初時這首歌中的個別字詞可能已經被後人作了推敲修改。着眼於這首歌所要闡明的內容而言,民初時《打手歌》的遣字用詞、整體結構應該是比原始的更加嚴謹、周密、精練和完整了。從近代至今,各種太極拳專著和武術雜誌裏解釋《打手歌》的文章很多,筆者認為《打手歌》所陳述的整個過程雖然在應用時從開始到結束只是一眨眼的時間,但它卻是太極拳所有拳式動作從化解敵人之攻擊到轉而反攻敵人這樣一個回合的總的縮影概括,充分反映了太極拳以靜制動、以弱勝強,“不用力、不主動、不動手”的特點。有的人認為《打手歌》是專門對推手的描述,其實太極拳幾乎每一個拳式都包含着《打手歌》這樣一個過程,而拳式中的這一過程也都可以分解為傳統四正推手中的某個動作,進而分解為最簡單的傳統單推手動作。傳統平圓單推手是太極拳最簡單的推手之一,本文試圖以簡單的幾何圖形結合力學,逐個對照傳統平圓單推手一個來回中的前段過程加以分析,來作為《打手歌》具體形象化的一個典型例證。

打手歌功法講解

《打手歌》所述過程,初學者按照本文所敍運用簡單圖形結合力學加以驗證,如果能夠有一定的放鬆功夫可以立即體驗成功,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太極拳功夫還是難以成功的。這是因為《打手歌》過程完成的好壞是太極拳功夫的高低的綜合體現,牽涉到太極拳所有要領的掌握程度,歸根結底就是太極拳特有的動態放鬆的程度,表現為“不用力、不主動、不動手”。如李雅軒、鄭曼青等先生所説的自己的手臂要像是掛在肩上、懸空浮在胸前的斷臂,充分體現出毫不用力、不主動、不動手而呈現的自重,使對方推你的手臂時會感到像是在推浮在水中的木頭,既感到有阻力又沒有頂抗,或者説感到既柔軟又沉重,這種功夫太極拳術語稱為“掤勁”。以上述甲為例,不用力、不主動、不動手在外形方面的具體反映就是甲在“牽動四兩撥千斤”的過程中,肘部只是上下移動又總是在兩肩連線的側前方,絕不會向後移到兩肩連線的延長線上,更絕對不會移到兩肩連線延長線的後方去,肘部也不會左右移動,因而不會發生大臂與胸部夾角的變動,或者説大臂是不會進入胸部的,手腕是不會移到左胸部去的,也是不會移到右胸部去的。如果發生了上述其中之一的變動那就是發生了“動手”,那麼即使甲的身軀右側同樣以左胯為軸轉動,乙的推按也是仍然可以追隨着同時改變方向的,甲要想不用力地化解乙的進攻就不可能了。甲的屈肘必須是乙的推按引起的,甲既不能強行用力頂抗以維持原來的形態,也不能主動屈肘;並且,甲也不能主動轉身,必須是被乙作用而“不先不後”地轉身,不然就會立即形成背勢;甲也不能主動後退,而是“被動”地以坐與轉代替退,即使前腳完全伸直了其身軀的中軸垂線仍在兩腳連線的中點,如果是主動後退就會發生身軀以左胯為軸的轉身幅度受限等弊病,那就無法不用力地化解乙的攻擊了。而要做到“不主動、不動手”,就必須放鬆“不用力”。
《打手歌》所述的整個過程要能夠成功實現還要掌握很多要領,比如對自己肢體的相對位置、雙方肢體的相對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些要求也可以用“敷、蓋、對、吞”來概括,又如兩腳承重虛實的變換、甲的手臂在乙的作用下發生內外旋等等,許多細節是難以用簡短的語言表述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