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才華燁

鎖定
才華燁,女。筆名為心寧,職務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副社長、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 CEO。 [4] 
中文名
才華燁
別    名
心寧
國    籍
中國
性    別

才華燁行者故事

才華燁 才華燁
才華燁説,她喜歡用自然調劑生活,即使有時實在逃不開城市,她也要想方設法換個角度去看城市,或在北京邊上的白河紮營看流星雨,或在正北樓長城眺望北京。她還説:“在那些地方感受萬物最寧靜的片刻,想想都覺得暢快。”這可能就是她為自己起了“心寧”這個筆名的原因。
在中國各省留下足跡 
才華燁説,由於工作的內容也是出行,所以自己的旅行路線一定要和工作的出行路線區別開。為了工作,她去過阿爾金山、西北線、川藏線和青藏線,但自己出遊時,她卻選擇雲南、廣西、海南等地。才華燁很自豪地説,在2004年的廣西行後,她已經在中國各省都留下了足跡。
才華燁説,無論去什麼地方旅行都不能擺出城市人的姿態,因為那樣就得不到真實的體驗。只有入鄉隨俗,與當地人用一個碗喝奶茶,用手抓着羊肉大口地吃,做一名真實的融入者,才能體味到大自然和不同民族、地域文化所帶來的震撼。
當被問及下一個目的地是哪時,她説:“我的理想是走遍祖國所有的山山水水。但是對我來説,能呼吸到大自然最純粹的空氣,就已經很滿足了。” [1] 
在四千米高原幹體力活 
在才華燁帶隊進行第二次阿爾金考察之旅的途中,她坐的是一輛當地人開的車子。才華燁説,當地有“女子重千斤”,女人坐車不吉利的説法,所以那個開車的人一直想把她換到別的車上去,但始終未能如願。
不料,當車子過沙山時,車胎陷進了沙子裏,只有找塊硬東西墊在車輪前,車子才能開出來,但茫茫沙海,連塊石頭都難找到。
這時,才華燁想到了自己的鐵飯盒,於是從車上取出飯盒,一頭扎進車底,使出吃奶的力氣刨開車胎前的沙子,將飯盒墊了進去。當看到車子成功“獲救”後,才華燁便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來了,這畢竟是她頭一次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幹體力活。 [1] 
十一個男人的女領隊 
才華燁曾於2003年和2004年兩次赴阿爾金地區進行考察。第一次去時,她剛剛知道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只有一個入口,剛剛認識了青海沙蜥、藏羚、野犛牛和藏野驢的長相,第二次去時,就要擔負起領隊的責任,11個大男人成了她的“部下”。
在阿爾金地區的考察中,隨行的一輛大卡車壞了,遠遠落在了後面,繼續前行還是等待成了隊員們爭執的問題。才華燁經過權衡,最終決定在無人區安營紮寨,等待落後的卡車修好後追上來,再繼續前行。才華燁用對講機一遍一遍呼叫着修車的隊友,她説“只要他能收到呼叫,就説明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1] 

才華燁行者語錄

我從來不去美容院做美容,也不太喜歡逛商場。平常我只化淡妝,就感覺自己挺有女人味的,至少我老公也這樣説,厲害的時候厲害,温柔的時候温柔,做快樂女人最重要。
我們需要逃離城市的包圍圈,需要手機沒有信號。當你在野外時,什麼都沒有,你不用去想任何事情,只有天地一沙鷗了。 [1] 

才華燁行者精神

才華燁剛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就被派個艱鉅的任務,到大西北出差採訪2個月,尤其是在高原無人區的時候通訊聯繫不方便,害得才華燁全家人擔心,差點找社長李栓科要人。 [2] 
才華燁説,她出遊時除了會帶一些常用藥品外,還有兩樣必備的東西:濕紙巾和防曬霜。在野外經常沒有洗澡的條件,所以她每天都會用濕紙巾擦臉和腳丫,在臨睡前給自己一份清爽的感覺,而防曬霜則讓完全暴露在烈日下的自己有一點兒心理安慰。
除了一些必備的用品,才華燁還有記旅行日記的習慣,如果條件允許,她每天都會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才華燁説,當她有一天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以後,日記便是自己行程的詳實路線圖和最原始的心情記載,它可以成為與他人分享快樂的媒介。
才華燁:我很喜歡“心寧”這個名字,應該説是我的理想狀態,是我性格和現實中很少得到的,有時候甚至想以後隱居桃源,去尋找心寧的居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