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手不釋卷

鎖定
手不釋卷(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敍》。 [1] 
“手不釋卷”的原義是手中總是拿着書卷,比喻勤奮好學;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手不釋卷
拼    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近義詞
學而不厭愛不釋手
反義詞
不學無術
注音字母
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
成語出處
《典論·自敍》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狀語

手不釋卷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敍》) [3] 
  • 衍生典故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始就學,篤志不倦。(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4] 
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手不釋卷”。 [1] 

手不釋卷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他年輕時,因家裏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然驍勇善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説:“你如今掌管軍事大權,應當多讀一些史書、兵書,不斷增長自己的學識以擔當重任。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説:“軍隊 裏的事情又多又複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説:“ 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做一個讀書人,只是要你翻閲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啓發罷了。我在掌權前後都讀了不少的書,感覺從中得到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你本來就是個聰明人,更應該多讀點書。”呂蒙問:“可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2] 
孫權聽了,微笑着説:“ 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 等兵書,再讀些《左傳》、《史記》 等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停了停,孫權又説:“時間嘛, 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裏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2]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隨着讀的書越來越多,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闢,一些見解就連當時學識淵博的人也自嘆不如。 [2] 

手不釋卷成語寓意

一個人的成才,環境、機遇、天賦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勤奮好學的人,哪怕外在因素對他再不利,他仍能憑藉不懈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而懶惰之人,哪怕他的天賦再出眾,外在環境對他再有利,他的成就也將有限。 [2] 

手不釋卷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手不釋卷”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比喻勤奮好學。 [1] 
運用示例
清·王晫《今世説·德行》:“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 [1]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八回》:“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到了此時,甚覺無聊得很。” [1] 
參考資料
  • 1.    手不釋卷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1]
  • 2.    肖瑤,廖春敏編著. 中華成語典故[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0.09:65
  • 3.    和興文化編.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M]. 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4.03:148
  • 4.    《語文》編寫組編. 語文 第1冊[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1998.0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