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扈先梅

鎖定
扈先梅(1895年1月12日~1938年4月28日),字仲卿,河南安陽人。東北講武堂第六期步兵科畢業,歷任連、營、團長。1938年,台兒莊戰役中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第51軍114師340旅旅長。2015年,入選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  [4]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扈先梅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安陽
出生日期
1895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
1938年4月28日
主要事蹟
參加台兒莊戰役,壯烈殉國

扈先梅早年經歷

1895年1月12日,扈先梅生於河南省安陽縣(今安陽市)一户農民家庭。自幼好強、為人正直,在讀私塾時就常得到先生的讚許。畢業於安陽縣水冶公立兩等小學校後,因目睹國運衰敗,清廷無能等事,決定投筆從戎,後又考入由袁世凱親自主辦的陸軍混成模範團當學兵。

扈先梅軍旅生涯

1917年10月,扈先梅學成後被分配到第5混成旅當排長,此後部隊屢次擴編,他也隨之升任連長,並在1925年成為時任第26師師長于學忠部下的一名得力營長。北伐戰爭開始後,于學忠投靠奉系軍閥,扈先梅也隨於氏改入奉軍,升任第25師上校團長。東北易幟後奉軍改編,扈先梅因部隊縮編於1928年10月降任東北陸軍第23旅第1團中校團附,兩年後調任第54團中校團附。至1933年5月,升任第114師第642團團長。在此期間,他隨部參加過1933年的長城抗戰
由於扈先梅長期在東北效力,對東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對政府不收復失地而仍然實施“安內”政策時感不滿,便經常在部隊中向官兵宣傳抗日救國的必要性,並教育所部官兵要“勿忘國恥,刻苦練兵”,隨時準備打回東北。西安事變發生後,東北軍蔣介石分化瓦解,扈先梅所在的第51軍(第114師屬該軍序列)三個師被迫並編為兩個師。在整編過程中,扈先梅因以往作戰勇敢,敢做敢當,而被于學忠保薦為新成立的第114師第340旅旅長。 [2] 

扈先梅抗戰英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扈先梅屢次請命出戰,皆未獲準,直到1938年1月才等到機會,隨部由江蘇駐地開赴山東參戰。
2月初,扈率部參加徐州會。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四師先在津浦路南段固鎮至五河之線防守,阻擊日軍第十三師團北犯。2月10日,日軍第十三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第26旅團(旅團長沼田德重)對第114師陣地發起猛烈進攻,並接連攻佔數處陣地,扈先梅於上午8時許督率所部發起反擊。日軍則利用既佔陣地組織火力網頑強抵抗。在扈先梅的指揮下,第340旅官兵前仆後繼,奮勇進攻,每個村落、每道塘壩,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終於在經過12個小時的激戰後,收復了大部分丟失的陣地,穩定戰線。這次戰鬥被第114師戰報形容為“最激烈之爭奪戰”。2月11日,日軍復以主力猛攻第114師陣地,該師由於在第一天的激戰中傷亡慘重,沒有能力再行反擊,只能被動地堅守陣地,在堅持到13日終於接到撤退命令,開赴固鎮整理。
4月8日,台兒莊大捷後,日軍不甘失敗,繼續增調兵力,再犯台兒莊。4月中旬,第五十一軍奉命調往台兒莊參加戰鬥。4月18日,第114師奉命進駐嶧縣蘭陵鎮及以西一線構築防禦工事,以阻擊在台兒莊新敗的日軍再次發起反撲,其中蘭陵鎮由第340旅負責防守。20日上午,日軍以炮兵及航空兵猛烈轟炸位於第340旅右翼的第113師陣地,使該師無暇分兵,隨後以日軍第十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第8旅團(旅團長長瀨武平)第39聯隊(聯隊長沼田多稼藏)猛攻第114師陣地。扈先梅則督率所部頑強應戰,但堅持到22日拂曉,仍被日軍突破陣地。此後扈先梅率領所部節節抵抗日軍,後退至賈家埠至邵莊一線重新佔領陣地,並在經過一天的激戰以及友軍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的配合下,迫使日軍暫時停止了進攻的腳步。 [2]  [3] 

扈先梅壯烈犧牲

4月25日下午,日軍第39聯隊集中主力猛攻第340旅的賈家埠陣地,守軍第680團傷亡慘重,堅持至晚上8時,終因預備隊用盡而被日軍突破。扈先梅聞訊後,即於兩個小時後親率旅預備隊同第680團團長於學道率領的敢死隊一同發起反擊。戰至26日下午5時,日軍得到援兵隨即發起反撲,扈先梅的反擊部隊則因為援盡力竭而不得不撤往邵莊固守。
4月28日拂曉,日軍第39聯隊經過休整,繼續對邵莊發起猛攻。守軍拼死抵抗損失慘重,扈先梅也在指揮作戰時手臂負傷,但他仍然堅持在一線禦敵。上午8時許,他的頭部和腿部不幸再次負傷,因傷勢過重不治而亡。
1969年3月,扈先梅獲台灣當局批准入祀台北圓山忠烈祠 [2] 
扈先梅為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2015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佈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扈先梅名列其中。 [4] 
參考資料
  • 1.    郭雄,夏燕月,裏效蓮,李俊臣編著.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201.
  • 2.    胡博,王戡著. 碧血千秋 抗日陣亡將軍錄[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3:096-097.
  • 3.    何蘭生編著. 中國抗日將領英烈譜 上[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4:202.
  • 4.    民政部公佈第2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中國政府網.2015-08-24[引用日期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