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扇子

(民勤縣傳統美食)

鎖定
民勤扇子,是西北沙漠地區獨具特色的一種麪食,代表着一個地方的民俗和風情。每年的端陽節,甘肅省民勤縣家家户户都要蒸一種叫做“扇子”的麪食。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人們在端陽節吃粽子、戴香袋、系五彩繩、喝酒、插楊柳枝、賽龍舟一樣,民勤扇子的來歷,有其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淵源。 [1] 
中文名
扇子
分    類
麪食
出產地區
甘肅省民勤縣
類    型
美食

扇子歷史淵源

民勤端陽節蒸扇子、送扇子的風俗由來已久,至少有600多年的歷史。史載,民勤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到成化年間從浙江寧波和江南應天府遷徙而來。在浙江寧波一帶,自古就有端陽節發庚貼和制扇子、送扇子的風俗。這種風俗也傳到了民勤,但當地沒有竹扇和芭蕉扇,人們就創造出了面扇子,蒸上扇子,在端陽節這一天,親友們相互贈送,以寄託美好的願望和祝福。 [2] 

扇子製作工藝

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陽節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選用民勤優質麪粉做成發麪,經多次兑入麪粉後,擀成約半寸厚的面層,將研細成團的薑黃、玫瑰、薄荷、胡麻塗抹於面層,三、四層疊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勻稱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婦,還要在最上面造型,並用紅花顏料進行點綴,然後盛放在木製蒸板上,進入大鐵鍋蒸熟。扇子出鍋後,稍加曬晾即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