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扇三角洲

鎖定
扇三角洲是指由沖積扇(包括旱地扇和濕地扇)作為物源,在活動的扇體與穩定水體交界地帶沉積的沿岸沉積體系。這個沉積體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沒於水下,它們代表含有大量沉積載荷的沖積扇與海或湖相互作用的產物。
成因學上指由沖積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積。
中文名
扇三角洲
外文名
Fan Dalta
性    質
地表形貌
學    科
沉積學
提出人
G.K.Gilbert
形成原因
古構造、古水流

扇三角洲體系介紹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是美國學者G.K。Gilbert(1885)提出的,被稱為吉爾伯特三角洲的沉積模式。
Holmes(1965)提出扇三角洲的術語,將其定義為“由鄰近高地推進到海、湖等穩定水體中的沖積扇”。
McPherson等(1987)區分了兩種主要類型:
(1)形成於沖積扇末端的, 有大量塊體流沉積物的扇三角洲;
(2)主要受河流徑流控制或與辮狀平原相當的辮狀河三角洲。
Nemec等(1988)指出:扇三角洲是由沖積扇提供物源,主要發育於水下的楔形沉積體,是活動的沖積扇與水體(湖、海)之間的沉積體系。
扇三角洲是由沖積扇提供物源,發育於水下的楔形沉積體,具有陸上(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緣)和水下(扇三角洲前緣、前扇三角洲)部分。受山腳地貌的控制;又受大高差、陡坡度的濱外陡斜坡破碎浪的影響陸上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緣、前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形成原因

1、古構造
造山運動強烈地區,大型沖積扇受山前大斷裂控制,有多個山口地帶可形成沖積扇羣。
山前大斷裂帶對其形成有控制作用。
區域性擠壓或拉張都可形成一定規模的斷陷盆地,而且邊界大斷層湖盆發展演化有很強烈的控制作用,另外,地震,火山作用對湖底扇的形成也有很強烈的控制作用。
2、古水流
陣發性洪水:陸上牽引流重力流雙重水流機制。靠近山區坡降大,水流急,能量大,陸上和水下牽引流和重力流雙重水流機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噴發型重力流水流機制。

扇三角洲巖性特徵

扇三角洲沉積 扇三角洲沉積
巖性差別大,大部分以礫岩為主,礫石間充填有砂,粉砂和粘土級物質,有些可由含礫的砂,粉砂組成。平原部分以礫,砂岩為主,前緣部分粉砂,泥質增多。
粒度粗,砂,礫為主。扇三角洲平原類似辮狀河沉積,向陸方向緊鄰沖積扇。整個扇三角洲常呈短而粗的厚的碎屑楔狀體。
顆粒支撐礫岩,雜基支撐礫岩,砂礫岩,卵石質砂岩或塊狀砂岩,典型的濁積岩。
粒度粗,成熟度低,圓度不好,分選差。從山頂至扇緣粒度逐漸變細,分選,磨圓逐漸變好。由於河流切割充填也可能使粗粒沉積物位於扇體的中下部位。粒度粗,分選差,成熟度低,磨圓不好,其結構與沖積扇相似,具有雜基支撐結構和碎屑支撐結構。
不等粒結構,一般無粒度遞變,少見反遞變,磨圓度低,分選差,成熟度低。總的特徵是中——粗碎屑岩為主,具快速堆集的重力流沉積特徵。 [1] 

扇三角洲構造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9張)
層理髮育較差或中等,在山頂常見沖刷充填構造,細粒泥質沉積物可見水平層理,砂質沉積物局部可見水流波痕,礫石向源的定向排列等。
發育交錯層理,遞變層理,還有正常的海洋或湖泊砂泥岩互層,可見有疊覆沖刷遞變構造,也可見生物擾動構造,斜波狀層理和水平層理。
以具有疊覆遞變沖刷構造的砂礫岩為主要相標誌。多期重力流事件在溝道中重疊形成"AAA","ABAB","BBB"巖相。在扇根主溝道中可見正,反遞變層理,交錯層理及疊瓦狀構造的砂礫岩、礫岩。 [2] 

扇三角洲沉積特徵

扇三角洲就是高山與水盆地近鄰,是推進到穩定水體中的沖積扇(水中、水下衝積扇),有明顯的陸上、過渡區和水下沉積部分。
1、扇三角洲平原
陸上部分為近源的礫質辮狀河,以水流和重力流的粗粒(砂和礫互層)沉積物為特徵,砂礫層具不明顯的平行層理或交錯層理,分選差,具砂質基質,砂礫比率向下增加。
2、扇三角洲前緣(過渡帶)
以較陡的前積相為特徵,牽引流為主,常見大、中型交錯層理。
3、前扇三角洲沉積(水下扇三角洲)
以不規則分佈的泥、砂和礫石的透鏡狀層理為特點。 [3] 

扇三角洲垂向層序

自下而上為:前扇三角洲泥岩—扇三角洲前緣末端粉、細砂岩—扇三角洲前緣河道砂岩、含礫砂岩—扇三角洲平原砂礫岩和礫岩。
扇三角洲平原在洪水期和風暴期侵蝕海底後,迴流過程中迅速向海推進。在扇三角洲平原產生從細粒的陸棚砂至粗 礫石層的不規則的向上變粗的序列。斷陷湖盆扇三角洲常見進積型向上變粗的反韻律序列。

扇三角洲類型和相模式

(1)牙買加型(斜坡型模式)
牙買加型扇三角洲複合體陸上面積小,而水下面積較大,牙買加東南海岸的現代 Yal-lahs 扇三角洲是這種型式的典型實例。該扇三角洲的形態一方面受山腳地貌的控制,另一方面其前緣還受大高差、陡坡度的濱外陡斜坡破碎浪的影響,具有陸上扇三角洲平原、海岸過渡帶、水下扇三角洲環境。根據 Ethridge 和 Wescott (1984 )的研究,可以認為該扇三角洲屬斜坡型模式,也可稱其為陸坡型模式。斜坡型扇三角洲形成於裂谷或離散板塊邊緣、聚斂板塊碰撞前緣和大洋走向滑移斷層邊界。
(2)阿拉斯加型(陸棚型模式)
由廣闊的水上扇平原和邊緣沒於水下的淺水台地構成。沉積體呈指狀插入海相地層,並出現在構造活動的開闊海盆地邊緣。
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以阿拉斯加東南海岸的主要河流——— Copper 河向深水推進,在構造上活動的阿拉斯加灣北部大陸架上建造的受海洋控制的 Copper 河扇三角洲為典型實例。該扇三角洲複合體由廣闊的水上扇平原和邊緣沒於水下的淺水台地構成。沉積體呈指狀插入海相地層,並出現在構造活動的開闊海盆地邊緣,這是此類扇三角洲的重要識別標誌之一,有人稱之為陸架型模式。
(3)吉伯特型(斷陷湖盆型模式)
主要發育於湖濱地帶,由河流出山口入湖形成。比較好的實例為以色列死海,河流由lisan湖 (死海前身)的入口處注入,形成許多小的受週期突發洪水氾濫和河口的消能作用控制的扇三角洲 。其特徵包括由略顯層理的礫岩及具平行層理和交錯層理的砂岩組成的沖積扇沉積、由具波狀交錯層理的砂岩與厚薄不均的泥岩互層構成的數千米寬的扇前端沉積帶和廣闊的席狀碎屑紋層狀白堊相。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死海湖泊水面的快速上升和湖進,形成向上變細的層序。 [2] 
參考資料
  • 1.    朱筱敏.層序地層學: 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
  • 2.    姜在興.沉積學: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 3.    何幼斌,王文廣.沉積岩與沉積相: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