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扁頭哈那鯊

鎖定
扁頭哈那鯊(學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是六鰓鯊科哈那鯊屬的動物。雄性體長150至180釐米,雌性體長192至208釐米。身體為長梭形,頭部寬扁,吻寬圓,眼長圓形,無瞬膜。上下頜牙側扁;上頜無正中牙,每側有6個牙,細長外斜;下頜有1個正中牙,每側也有6個牙,寬扁呈梳狀。頭側有鰓孔7個,後2個較小。背鰭1個,起點與腹鰭後端相對。尾鰭長,上尾葉窄,下尾葉寬。體為灰褐色,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腹部、腹鰭和臀鰭淺褐色。
活動跟潮汐週期有關,游泳遲緩,性情兇猛,會成羣獵食,伏擊獵物,捕食鯊魚、鰩、海豚、海豹、硬骨魚類和哺乳動物的腐肉。分佈範圍廣,全球大部分温帶沿海海域都有出現,中國主要分佈於黃海及東海一帶。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數據缺乏(DD)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1] 
拉丁學名
Notorynchus cepedianus
別    名
七鰓鯊,哈那鯊,油夷鮫,Broadnose sevengill shark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軟骨魚綱
六鰓鯊目
六鰓鯊科
哈那鯊屬
扁頭哈那鯊
亞    目
六鰓鯊亞目
亞    綱
板鰓亞綱
亞    種
分佈區域
全球温帶沿海海域
命名者及年代
Péron, 1807
中文學名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形態特徵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3張)
雄性成魚長150至180釐米,最長可達226釐米,雌性成魚長192至208釐米,最長約290釐米,曾記錄有達4.6米。體延長,前部較粗大,後部細狹。頭寬扁,尾狹長。吻中長,前緣廣圓。眼橢圓形,無瞬膜,距吻端較距第一鰓孔為近,眼間隔寬闊。鼻孔中大,下側位,距吻端較距眼為近,前鼻瓣後部鈍圓形突出。口寬大,廣弧形;下唇褶發達,褶溝後延,幾達噴水孔垂直線下方。上下頜齒側扁;上頜無正中齒,每側6至8齒,齒的內側具大齒頭1個,向後彎斜,外緣具小齒頭1至3個;下頜正中齒1,其中央無齒頭,兩側各具小齒頭3個;下領每側6齒,呈梳狀,具5至6齒頭,都向後斜,第一齒頭細小,第二齒頭最大,其餘較小。噴水孔小,圓形,上側位,距第一鰓孔比距眼為近。鰓孔每側7個,故又稱"七鰓鯊",寬大,下部伸達腹面,向後遞小,最後一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背鰭1個,後位,起點與腹鰭基底後端相對,后角尖突。尾鰭甚長,尾椎軸低平,呈長切刀形;上葉不發達,下葉前部突出,中部低而延長,後部短而突出,中部與後部間有1缺刻;尾端鈍尖。臀鰭小於背鰭,起點稍前於背鰭基底後端。腹鰭約與背鰭等大。胸鰭較大,後緣微凹,外角和裏角鈍尖。體灰褐色,散佈不規則黑色斑點,腹部、腹鰭和臀鰭淺褐色。 [2] 

扁頭哈那鯊棲息環境

形態
形態(8張)
扁頭哈那鯊為近海底層棲魚類 [3]  ,根據大小,會生活在不同的深度範圍內,大型扁頭哈那鯊喜歡生活在近海深達570米的深海水域,而較小的個體則喜歡居住在深度小於1米的淺海沿岸水域,常見於岸邊和河口附近的淺海灣 [4]  。一般來説,扁頭哈那鯊生活在海牀附近的岩石底部,也會出現在沙質和淤泥質的基底上 [1] 

扁頭哈那鯊生活習性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5張)
扁頭哈那鯊是底棲大型鯊,活動跟潮汐週期有關,漲潮時會移動到淺水灣地區,並隨着潮汐下降向更深的近海海域移動 [4]  。該物種游泳遲緩,性情兇猛 [3]  食腐動物,不加區別地進食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腐肉到其它的鯊魚和海豹,並且對游泳者和潛水員有攻擊行為。會成羣獵食,伏擊獵物,捕食的獵物包括鯊魚、鰩、海豚、海豹、硬骨魚類和哺乳動物的腐肉,完全是機會主義的捕食者 [4] 

扁頭哈那鯊分佈範圍

分佈 分佈
扁頭哈那鯊分佈範圍廣,除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以外,全球大部分温帶沿海海域都有出現。西南大西洋區域主要集中在巴西南部、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部;東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區域主要集中在納米比亞、南非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羣島;西太平洋區域主要集中在日本南部、朝鮮、中國、中國台灣地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東太平洋區域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哥倫比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和北部,墨西哥灣,秘魯和智利中部 [5]  。從經緯度來説,它們分佈在北緯56度至南緯55度,西經131度至177度的地區內 [6]  。中國主要分佈於黃海及東海一帶 [3] 
·

扁頭哈那鯊繁殖方式

卵胎生。雌性扁頭哈那鯊的產卵頻率每年有一個明顯的季節性高峯,孕期為12個月,每兩年生育一次。在懷孕期後,大約在春季和初夏,會遷移至淺灣產仔,每次產仔約82至95只。出生時,幼鯊長約40至45釐米。出生後,成年扁頭哈那鯊不進行照料,幼鯊會獨立生活在沿海的淺海灣區,直到成熟後遷移到海洋環境。雄性個體4.3至5年達到性成熟,而雌性個體則需要11至21年 [4] 

扁頭哈那鯊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並無亞種分化 [7] 

扁頭哈那鯊種羣現狀

扁頭哈那鯊雖然分佈範圍廣泛,且沒有進行過度的商業開發,但其生活區域處在重度捕撈的温帶水域,暴露於近海漁業密集的範圍內。舊金山海灣地區的種羣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消失,但其他區域由於缺乏相關漁業數據,因此無法確定全球範圍內的種羣情況。在南非,有一個該物種的海洋保護區,但就全球而言,沒有針對該物種的漁業管理或保護 [5] 

扁頭哈那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數據缺乏(DD) [5] 

扁頭哈那鯊主要價值

皮可製革,肉質佳,肝油入藥 [2] 

扁頭哈那鯊毒性分析

扁頭哈那鯊的肝內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外,還含有一些毒素,如魚油毒素、麻痹毒素、痙攣毒素等。人一次進食魚肝47克左右即可引起中毒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