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扁竹蘭

(鳶尾科鳶尾屬植物)

鎖定
扁竹蘭(Iris confusa Sealy),是鳶尾科鳶尾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走,黃褐色,節明顯,地上莖直立,扁圓柱形;葉10餘枚,叢生於莖頂,基部鞘狀互相嵌疊,排列成扇狀,寬劍形一花莖生於莖頂部的葉叢中央,總狀分枝;花淺藍色或白色;外花被裂片橢圓形,邊緣波狀皺褶;內花被裂片倒寬披針形。蒴果橢圓狀柱形;種子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5-7月。 [6] 
扁竹蘭主要分佈於昆明、景東、富民、雙柏、西疇、賓川、風慶等地,生於疏林下,林緣,溝谷,濕地或山坡草地;喜歡陽光,耐旱,抗寒,怕積水,適應性強,可在零下17攝氏度越冬,土壤為肥美,鬆散,宜排水的為好。扁竹蘭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 [7] 
據《雲南中藥材》記載,扁竹蘭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主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吐血、便血(胃腸出血),目生雲翳等病症。 [8]  扁竹蘭可在園林中叢植用作花境或在草地,林緣種植也可點綴於路邊。 [9] 
中文名
扁竹蘭
拉丁學名
Iris confusa Sealy [5] 
別    名
扁竹根
扁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鳶尾科
鳶尾屬
扁竹蘭
命名者及年代
Sealy,1937

扁竹蘭形態特徵

扁竹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走,直徑4-7毫米,黃褐色,節明顯,節間較長;鬚根多分枝,黃褐色或淺黃色。地上莖直立,高80-120釐米,扁圓柱形,節明顯,節上常殘留有老葉的葉鞘。葉10餘枚,密集於莖頂,基部鞘狀,互相嵌迭,排列成扇狀,葉片寬劍形,長28-80釐米,寬3-6釐米,黃綠色,兩面略帶白粉,頂端漸尖,無明顯的縱脈。 [10] 
花莖長20-30釐米,總狀分枝,每個分枝處着生4-6枚膜質的苞片;苞片卵形,長約1.5釐米,鈍頭,其中包含有3-5朵花;花淺藍色或白色,直徑5-5.5釐米;花梗與苞片等長或略長;花被管長約1.5釐米,外花被裂片橢圓形,長約3釐米,寬約2釐米,頂端微凹,邊緣波狀皺褶,有疏牙齒,爪部楔形,內花被裂片倒寬披針形,長約2.5釐米,寬約1釐米,頂端微凹;雄蕊長約1.5釐米,花葯黃白色;花柱分枝淡藍色,長約2釐米,寬約8毫米,頂端裂片呈繸狀,子房綠色,柱狀紡錘形,長約6毫米。蒴果橢圓形,長2.5-3.5釐米,直徑1-1.4釐米,表面有網狀的脈紋及6條明顯的肋;種子黑褐色,長3-4毫米,寬約2.5毫米,無附屬物。花期4月,果期5-7月。 [1] 

扁竹蘭近種區別

該種的花、果與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很近似,而營養體又與扇形鳶尾Iris wattii Baker)很近似,略疏忽極易混淆。 [1] 

扁竹蘭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廣西、四川、雲南。生長於林緣、疏林下、溝谷濕地或山坡草地。 [1]  扁竹蘭主要分佈於昆明、景東、富民、雙柏、西疇、賓川、風慶等地,生於疏林下,林緣,溝谷,濕地或山坡草地;喜歡陽光,耐旱,抗寒,怕積水,適應性強,可在零下17攝氏度越冬,土壤為肥美,鬆散,宜排水的為好。 [7] 
扁竹蘭

扁竹蘭繁殖方式

扁竹蘭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 [7] 
分株:扁竹蘭植物可用分株、播種的方式繁殖。分株一般可於春季剛發芽時或花後進行。由於扁竹蘭喜叢生,分割根莖時一般每個根莖上應有多個芽,不宜分成單株,以免影響生長勢。分株時,將老殘根莖減去以利新株髮根。扁竹蘭的花芽多在8-9月間分化完成,次年春季開花,因而多在花後分株。凡秋冬來臨前花芽分化好的,多不會影響次年開花。 [3] 
播種:需大量繁殖時可用播種法。對冬季休眠的種類,可於種子成熟後即播,第二年春季即可發芽;也可採收後將種子在4℃條件下沙藏,次年3月天氣轉暖時再播,一般14天后發芽。欲使種子提前發芽,可在種子成熟後,冷水浸種24小時,置於3-4℃條件下進行20天左右的低温層積,再播於温室中,兩週後即可發芽,發芽在本地小苗不可露地越冬,應置於温室中,於翌年春天氣温轉暖時移至室外光照充足之處。對於四季常綠的種類,可隨採隨播,當年即可發芽,冬季來臨時,應適當遮蓋,以防霜害。播種苗一般兩年即可開花。 [3] 

扁竹蘭栽培技術

應栽植於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過分潮濕會發生爛根、爛苗的現象,如果栽植於粘性紅壤中,可在栽植前配以腐殖質和砂,以改善土壤結構。種植方式應叢植,不宜分得過小,既影響植株生長。植株通常2-3年分株一次,新分株苗生長旺盛,開花多,多年不分者,則生長勢明顯衰弱,葉片細弱,開花小而少。可於開花前和花後施以複合肥或稀薄的農家肥,或於分苗時施以腐熟的廄肥,以促進植株生長、開花。 [3] 

扁竹蘭病蟲防治

夏季炎熱多雨,扁竹蘭易患鏽病葉斑病,應及時除草,以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環境;病害發生時,可反覆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抑制病害蔓延。 [3] 

扁竹蘭主要價值

扁竹蘭藥用

根狀莖供藥用,治急性扁桃腺炎及急性支氣管炎。 [1]  據《雲南中藥材》記載,扁竹蘭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主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吐血、便血(胃腸出血),目生雲翳等病症。 [8] 

扁竹蘭觀賞

由於扁竹蘭栽培管理簡便,適應性強,可在園林中叢植,用作花境或在草地,林緣種植,也可點綴於路邊或用作林下地被。 [2] 
參考資料
  • 1.    扁竹蘭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張樹林,丘榮主編.園林花卉實用手冊[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07,第152頁
  • 3.    沈雲光,馮寶鈞,管開雲.雲南鳶尾屬植物的引種栽培[J].全國第9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07-18:152-157
  • 4.    扁竹蘭 Iris confus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1]
  • 5.    扁竹蘭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6.    姜北,白族藥用植物圖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04,第293頁
  • 7.    彭華主編,雲南常見濕地植物圖鑑 第1卷,雲南科技出版社,2014.12,第417頁
  • 8.    李貴興主編,新編中獸醫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410頁
  • 9.    汪毅等著,中國天然藥物彩色圖集 第1卷,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第28頁
  • 10.    扁竹蘭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