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扁擔·姑娘

鎖定
《扁擔·姑娘》是由王小帥執導,王彤、施瑜 、郭濤領銜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99年5月在第52屆戛納電影節上映 [1] 
該片講述了青年農民冬子與“越南姑娘”阮紅以及“城裏人”高平的之間所發生的愛情故事 [2] 
中文名
扁擔·姑娘
外文名
So Close to Paradise
其他譯名
越南姑娘
類    型
劇情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王小帥
編    劇
王小帥
主    演
王彤
主    演
施瑜
郭濤
片    長
93 分鐘
上映時間
1999年5月(第52屆戛納電影節)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2000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出品時間
1998年

扁擔·姑娘劇情簡介

青年農民冬子帶着一根扁擔,隻身來到武漢,投奔到先來此地的同鄉兼好友高平處。不久,冬子在碼頭上找到一份挑擔子的工作,與成千上萬進城的打工族一樣,期盼着能掙到錢,改變自己的生活。一天,高平告訴冬子被一個胖子騙了錢,要冬子與他一起去找一個叫阮紅的姑娘,並説通過這個姑娘就能找到胖子要回錢。冬子不太情願地跟高平在歌廳找到阮紅,並把阮紅帶回了住處,不料高平與阮紅一夜間成了情人。但高平卻與同鄉會中的人發生了矛盾。一天夜晚,阮紅來到冬子住處,説和高平約好要一起離開武漢,但高平始終沒有出現。阮紅工作的歌廳被警察查抄,她本人也被帶進感化院。高平與人格鬥墜入江中。幾個月後,冬子等到阮紅歸來,把自己攢錢買的小錄音機送給了阮紅,而裏面都是他在歌廳錄下的阮紅唱的歌 [3] 

扁擔·姑娘演職員表

扁擔·姑娘演員表

    • 王彤 飾 阮紅
    • 郭濤 飾 高平
    • 吳濤 飾 蘇武
    • 施瑜 飾 冬子

扁擔·姑娘職員表

製作人 韓三平、李曉耕、田壯壯、Buo Li、Gonggu Zhang
導演 王小帥
編劇 龐敏、王小帥
攝影 楊濤
配樂 劉琳
剪輯 楊紅麗
藝術指導 Kuangming Cheng
錄音 Wei Li
展開
參考資料: [4] 

扁擔·姑娘角色介紹

  • 冬子
    演員 施瑜

    農民。個性純樸善良。他離開家鄉,隻身來到武漢,成為一位幫助主顧搬運貨物的“扁擔”。他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冬子內心感到很自卑,對生活缺乏勇氣,對明天的生活也找不着北。

  • 阮紅
    演員 王彤

    莉莉歌廳的歌女。她被人稱為“越南姑娘”。阮紅的男人是黃陂幫老大“大頭”。一次意外,阮紅被高平強姦,之後她愛上了高平,但卻好景不長。她與高平分手後,和冬子之間的感情有了微妙的變化。

  • 高平
    演員 郭濤

    冬子的同鄉兼好友。來到城市前的高平也像冬子一樣純樸善良。對自己現在的遭遇,高平內心感到厭惡和自責。他無力改變自己沉淪的境況,但他要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冬子,不讓他再落入和自己一樣的境地。

參考資料: [2]  [5-6] 

扁擔·姑娘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備註
2000年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扁擔·姑娘》
獲獎 [7] 
1999年
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扁擔·姑娘》
提名 [1] 

扁擔·姑娘製作發行

上映時間
時間
地點
1999年5月
戛納電影節 [1] 
1999年7月21日
新西蘭
1999年9月2日
加拿大
1999年9月13日
多倫多電影節
2000年1月29日
哥德堡電影節
2000年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7] 
2000年12月23日
日本
2001年2月22日
荷蘭
2001年3月9日
美國 [8] 
2012年9月
巴黎中國電影節 [9]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Beijing Goldenplate Film
Beijing Jin Die Yingshi Yishu
Beijing Pega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entre
TV & Art Production Company
發行公司
Bitters End
Empire Pictures Inc.
Cinema Village Features
Ad Vitam [8] 

扁擔·姑娘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5張)
《扁擔·姑娘》重點關注鄉村與都市的對立 [5]  。在該片中城市被表述為傳媒中的官方敍述。王小帥鏡頭中的城市是異鄉人無法走進的冰冷的存在,他試圖以“真實”來對抗,但這種對抗卻是不徹底的,甚至存在自我解構的因素。就像賈樟柯執導的故事片《世界》中無法構成對立關係的“仿像”與“真實”,王小帥的《扁擔·姑娘》也有一個似是而非的二元對立結構:最初觀眾以為與媒體敍述對立的是“真實”,但所謂“真實”不過是另一重敍述,來源於冬子這個角色。而且,同樣進行了和劇情有關的事實簡化。這是復仇情節通俗劇的概括,不是“真實”。對於兩種敍述來説, 不存在真偽的對立,它們只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 [10] (聶偉、李學武綜合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