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所向無敵

鎖定
所向無敵(拼音:suǒ xiàng wú dí)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諸葛亮《心書》。 [2] 
“所向無敵”形容軍隊等所指向的地方,誰也阻擋不住(所向:指力量達到的地方;無敵:沒有能抵擋的對手)。該成語在句中一般充當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2-3] 
中文名
所向無敵
外文名
all-conquering [6] 
Break all enemy resistance [6] 
拼    音
suǒ xiàng wú dí
近義詞
所向披靡勢不可擋攻無不克勢如破竹
反義詞
風聲鶴唳屢戰屢敗不堪一擊
出    處
《心書》
注音字母
ㄙㄨㄛˇ ㄒㄧㄤˋ ㄨˊ ㄉㄧˊ
成文用法
作謂語、賓語
語法結構
主謂式

所向無敵成語出處

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蜀·諸葛亮《心書》) [2] 
“成語”所向無敵“即出自於此。

所向無敵成語故事

“所向無敵”故事配圖 “所向無敵”故事配圖
東漢末年,曹操將漢獻帝挾持到許都,讓漢獻帝封他做了丞相。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不斷壯大,先後削平了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
這時,東吳的孫權繼承了父親孫堅、兄長孫策的事業,據有江東之地,實力也不弱。曹操知道自己缺少水軍,而孫權又據有長江之險,暫時無力征伐,就一方面給孫權封官,一方面又威脅孫權把兒子送到許都當人質,以示臣服。
孫權一時不知該怎麼決定。孫權的母親吳國太知道後,説:“你兄長曾有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你何不將周瑜召來詢問?”
孫權於是召周瑜進京。周瑜堅決反對向曹操送人質,併力勸孫權不要屈服於曹操,説:“現在大王繼承了父兄開創的偉業,應該實現他們的遺願。我們據有江東六郡之地,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兵精力足,人心安定,只要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那麼我們就所向無敵。如果把人質送給曹操,那就等於向曹操稱臣,今後就只能聽從他的要挾和擺佈了。”
孫權聽了周瑜的分析後,拒絕了曹操的無理要求。 [3] 

所向無敵成語寓意

在勁敵面前,未必要有求必應,細細審度自己的優劣,充分培養、發展自己的優勢地方,仍有勝算的可能。一着不慎滿盤皆輸。敵方的每一步棋都不會是一時起興,背後定是直指為實現他們的最終目的而設。如果在強勢面前,不鎮靜加以分析,為求緩解一時的危急,而慌張急迫卑躬屈膝,那麼接下來你將會處於更不堪設想的境地。在危難一觸即發的時候,冷靜準確抓住自己最有利的救命草,才可避免帶着仍有生還的可能卻去送羊入虎口。 [4] 

所向無敵成語用法

所向無敵成文用法

“所向無敵”比喻軍威極壯,鋭不可當。形容無往而不勝。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所向無敵”在現代比喻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軍隊的能力很強大,再沒有比之更厲害的了。在使用時,要注意成語中的“向”不能寫作“相”。 [3]  [2] 

所向無敵運用示例

宋·司馬光《揀兵》:“由是甲兵之盛,近世無比,故能南割淮甸,北取關南,羣雄畏服,所向無敵。” [3]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五回:“我自起兵以來,所向無敵。” [1] 
現代·梁啓超《生計學學説沿革小史》:“此實足以震撼當時階級秩序之社會,而所向無敵者。” [3] 
現代·沈從文《大山裏的人生》:“好像八百萬美式裝備,滿以為所向無敵,因此堅決要從內戰上見個高低的一夥,料不到終究被‘小米加步槍’的人民力量打得一敗塗地。” [3] 

所向無敵成語辨析

所向無敵—所向披靡
兩者都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常可換用。區別在於:“所向披靡”是比喻性的,形象地表示力量所到之處一切如草木隨風倒伏,無所阻擋;“所向無敵”是直陳性的,表示力量到達之處沒有敵手。“所向披靡”的意義範圍比“所向無敵”大。當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時,用“所向披靡”比用“所向無敵”恰當。 [5] 
參考資料
  • 1.    所向無敵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2]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669-670
  • 3.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成敗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4:54-56
  • 4.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90
  • 5.    周宏溟編著. 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08:1044
  • 6.    錢蓮生,劉玉傑編. 漢語成語英譯詞典[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9.0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