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房承先

鎖定
房承先(678年—715年3月30日) [1]  ,名承先,字承先,清河人。 [2]  唐梁國公房玄齡之孫,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房遺義的元子,官至朝議郎、行東海郡緣事參軍。 [3-4] 
唐玄宗開元三年二月廿一日(715年3月30日)在豫章郡病逝,時年三十八歲。同年三月十七日(715年4月25日)暫時安葬於洪崖邑的東原,天寶十年十月廿四日(751年11月16日)遷葬於偃師縣首陽鄉之原。 [1]  [5-6] 
承先 [2]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678年 [1] 
逝世日期
715年3月30日 [1] 
主要成就
朝議郎、行東海郡緣事參軍
本    名
房承先 [2] 
父    親
房遺義 [3] 
祖    父
房玄齡 [3] 

房承先人物生平

房承先出身清河房氏,祖父是梁國公房玄齡,其父為房遺義,房承先官至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 [3]  [4]  [9]  娶廣州新會宰吳玄縱的女兒為妻,生有二子房安禹、房晉晉。 [7] 

房承先史料記載

【蓋】大唐故房府君墓誌銘
【志文】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 [18] 
前右驍衞騎曹楊拯撰
公諱承先,字承先,清河人也。昔舜封堯子於房,爰錫我族。洎雅為清河太守,肇允厥居。夫其禮樂承家,衣冠升世,式敍令德,以宣寵光。即我曾祖彥謙府君,隋監察御史、鄀州司馬、涇陽宰,唐贈徐州刺史;柏署飛烏,冶中展驥, 始鳴琴而述職,終露冕而追榮。祖玄齡府君,皇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中書令、梁國公;登庸三台,敷贊百揆,時仰璋之德,朝資社稷之臣。父遺義府君,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青宮輔德,皂蓋司藩,挺杞梓之良材,體江山之逸氣。公即使君之元子也,識量森邃,心期激昂,業紹家聲,人推國寶。嘗以為孝悌者仁之本,恭儉者行之純,忠信者政之綱,德禮者身之幹,念存斯義,實獲我心。
公之自強,有令聞也,年弱冠以崇文生升第解褐補東海郡錄事參軍。遊刃惟新,直繩不紊,蒞事以簡,能聲載揚,故君子韙之。滿歲薄遊,至於江表。以開元有三年二月廿一日不幸遇疾,終於豫章郡,春秋卅有八。冥昧歸魂,翩翻絳, 親交悽,行路嗟稱,天道如何,斯人永逝。以開元有三年三月十七日假葬於洪崖邑之東原。夫人天水吳氏,皇廣州新會宰玄縱府君之息女也。
有子二人:長曰安禹,次曰晉晉,先兄而沒。初安禹尉開封也,夫人以從子之道,板輿東征,禍集高堂,悲生風樹,惟茲至性,泣血崩摧,禮稱顏丁,無以加也。服闕,轉右驍衞騎曹。誓將改卜原塋,躬親負土,謀龜筮而未協,踐霜露而增悲。閲水驚波, 藏舟遽往,終天不及,埋恨何申。孫琮等純孝夙聞,聿遵先志,以今辛卯歲十月庚戌朔廿四日遷咐於偃師縣首陽鄉之原,禮也。寒郊苦霧,平楚悽風,一茲泉壤,萬古攸同。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2張)
銘曰: 英英我公,敏政懷忠,虛心內朗,應物旁通。周旋雅緻,似續清風,長才未展,大運斯終。令子純懿,哀哀永慕,稟命不融,又先朝露。亡歿重疊,歲時環平,爰有孝孫,聿修遷。既光遠日,哀慟於心,玄扉暫啓,素驥俄臨。風悲野回,雲慘松深,重泉已矣,長夜幽陰。 潁川陳峴書

房承先親屬成員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隋涇陽令,唐贈徐州都督、臨淄縣公。諡曰“定”。 [8]  [10-12] 
祖父
尚書左僕射中書令司空,梁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追贈太尉,諡曰“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 [3]  [13-14]  [16-17] 
父親
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 [3] 
妻子
吳氏
出身天水吳氏,廣州新會宰吳玄縱之女。 [7] 
兒子
房安禹
右驍衞騎曹。 [7]  [15] 
房晉晉
先於其兄房安禹去世。 [7] 
孫子
房琮 [6] 

參考資料
  • 1.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以開元有三年二月廿一日不幸遇疾,終於豫章郡,春秋卅有八。——開元三年二月廿一日對應的陽曆日期經換算可知是3月30日
  • 2.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公諱承先,字承先,清河人也。
  • 3.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祖玄齡府君,皇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中書令、梁國公;登庸三台,敷贊百揆,時仰璋之德,朝資社稷之臣。父遺義府君,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青宮輔德,皂蓋司藩,挺杞梓之良材,體江山之逸氣。公即使君之元子也,識量森邃,心期激昂,業紹家聲,人推國寶。
  • 4.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公之自強,有令聞也,年弱冠以崇文生升第解褐補東海郡錄事參軍。
  • 5.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以開元有三年三月十七日假葬於洪崖邑之東原。——經換算可知開元三年三月十七日對應的陽曆日期是4月25日
  • 6.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孫琮等純孝夙聞,聿遵先志,以今辛卯歲十月庚戌朔廿四日遷咐於偃師縣首陽鄉之原,禮也。——經查詢資料,此處的辛卯年對應為天寶十年,經換算可知天寶十年十月廿四日對應的陽曆日期為11月16日
  • 7.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夫人天水吳氏,皇廣州新會宰玄縱府君之息女也。有子二人:長曰安禹,次曰晉晉,先兄而沒。
  • 8.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夫其禮樂承家,衣冠升世,式敍令德,以宣寵光。即我曾祖彥謙府君,隋監察御史、鄀州司馬、涇陽宰,唐贈徐州刺史;柏署飛烏,冶中展驥, 始鳴琴而述職,終露冕而追榮。
  • 9.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公諱承先,字承先,清河人也。昔舜封堯子於房,爰錫我族。洎雅為清河太守,肇允厥居。夫其禮樂承家,衣冠升世,式敍令德,以宣寵光。
  • 10.    《隋書·房彥謙傳》:大唐馭宇,追贈徐州都督、臨淄縣公。諡曰定。
  • 11.    《舊唐書·房玄齡傳》: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曾祖翼,後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熊,字子繹,褐州主簿。父彥謙,好學,通涉《五經》,隋涇陽令,《隋書》有傳。
  • 12.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一-隋書(唐)魏徵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07]
  • 13.    《新唐書》:疾甚,帝命鑿苑垣以便候問,親握手與決。詔皇太子就省。擢子遺愛右衞中郎將,遺則朝散大夫,令及見之。薨,年七十一,贈太尉、幷州都督,諡曰文昭,給班劍、羽葆、鼓吹、絹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高宗詔配享太宗廟廷。
  • 14.    《舊唐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後疾增劇,遂鑿苑牆開門,累遣中使候問。上又親臨,握手敍別,悲不自勝。皇太子亦就之與之訣。即日授其子遺愛右衞中郎將,遺則中散大夫,使及目前,見其通顯。尋薨,年七十。廢朝三日,冊贈太尉、幷州都督,諡曰文昭,給東園秘器,陪葬昭陵。玄齡嘗誡諸子以驕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故集古今聖賢家誡,書於屏風,令各取一具,謂曰:"若能留意,足以保身成名。"又云:"袁家累葉忠節,是吾所尚,汝宜師之。"高宗嗣位,詔配享太宗廟庭。
  • 15.    《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初安禹尉開封也,夫人以從子之道,板輿東征,禍集高堂,悲生風樹,惟茲至性,泣血崩摧,禮稱顏丁,無以加也。服闕,轉右驍衞騎曹。
  • 16.    《舊唐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07]
  • 17.    《新唐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07]
  • 18.    周紹良,趙超.《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637-63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