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據

(漢武帝劉徹嫡長子)

鎖定
劉據(前128年—前91年),西漢宗室,漢武帝劉徹嫡長子,漢宣帝劉詢祖父,母為皇后衞子夫
元狩元年 (前122年)立為皇太子,時年七歲。深得武帝喜愛,為其建博望苑,得以交結賓客,從其所好,故多有以異端進者。武帝末,衞後寵衰。時江充用事,與太子及衞氏有隙,遂借巫蠱事至太子宮掘蠱,聲稱得桐木人。太子無以自明,乃於徵和二年(前91年)七月矯節捕殺江充,又發賓客士卒與丞相劉屈氂等戰長安市內。兵敗亡匿,為吏發覺圍捕,被迫自殺。後田千秋為其訟冤,武帝乃族滅江充家,作思子宮、歸來望思之台。其孫漢宣帝劉詢繼位,追諡曰“戾”。 [98] 
全    名
劉據
別    名
戾太子
衞太子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約 公元前 128年(元朔元年) [101-102] 
逝世日期
公元前 91年9月30日(徵和二年八月辛亥日) [103]  [105] 
主要成就
監國理政
諡    號
陵    墓
戾太子墓(戾園)
性    別

劉據人物生平

劉據七歲而立

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後的十餘年裏一直無子。建元二年,淮南王劉安來朝。太尉田蚡對淮南王劉安説:“皇帝沒有太子,大王您是諸侯王裏最有賢德的一位,又是高祖的親孫子,一旦皇帝去世,除了大王您還有誰合適做天子呢!” [1] 
直到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漢武帝寵幸的夫人衞子夫在生下三位公主之後,為時年29歲的漢武帝劉徹誕下第一位皇子,武帝異常欣喜。當時朝堂中有兩位善於寫辭賦文章的官員分別是枚皋東方朔,歡喜中的武帝便命令枚皋及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之賦 [2]  [3]  ;同時,為感謝上蒼賜予他的第一位皇子,仲春二月 [4]  ,武帝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之祠 [5]  以祭拜之。舉朝臣子亦為這位遲來十餘年的大漢皇長子的誕世而高興。武帝為皇長子取名為劉據。 [6] 
此時,因皇后之位已空缺一年有餘 [7]  ,中大夫主父偃上書武帝,請立劉據生母衞子夫為皇后。同年春三月甲子日,漢武帝冊立衞子夫為皇后,赦天下 [8-9]  。劉據亦由庶長子身份變更為嫡長子。
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漢武帝將時年7歲的長子劉據立為皇太子 [10]  ,並大赦天下,同時下詔賜予朝中秩祿為中二千石的官員第11等爵——右庶長爵位,賜百姓中成為家長的人一級爵位。 隨後又派遣使者巡行天下,進行慰問與賞賜。詔説:皇帝派專使賜各縣裏的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帛;賞賜鄉里的三老、愛護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賞賜年齡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以及鰥、寡、孤、獨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賞賜年齡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三石米。 [11] 

劉據博望寄期

漢武帝和劉據 漢武帝和劉據
太子劉據稍稍長大後,漢武帝開始在羣臣中為劉據甄選老師。劉徹在做太子時,景帝朝有一位以處世恭謹家教嚴明的大臣叫石奮,石奮15歲時開始侍奉漢高祖 [12]  景帝時已積功至九卿之位。因其一家父子四人皆為二千石之官,故漢景帝尊呼之為“萬石君”。 [13]  待到漢武帝立劉據為太子時,石奮已去世2年,而石奮最為恭謹孝悌的長子石建亦因父親的去世過於悲痛在第二年離開人世。 [14]  於是武帝最終遴選出萬石君少子,時任沛太守的石慶作太子太傅。 [15] 
此時,因漢武帝尊崇《公羊》學,故又派德高望重的文學之士輔導劉據學習《公羊春秋》(《公羊傳》),《公羊》亦從此興盛。待到劉據通曉《公羊》之後,喜歡《穀梁》而想學習,當時有一位專門研習《穀梁傳》的學者瑕丘江公,與研習《公羊》的董仲舒齊名。 [16]  於是劉據開始私下裏向瑕丘江公受習《穀梁》。 [17] 
繼石慶之後,先後有嚴青翟 [18]  、石慶之子石德 [19-20]  任太子少傅,趙周 [21] 周勃之孫周建德 [22] 卜式任太子太傅。
劉據成年後,按禮制遷往太子宮。作為太子行冠禮的禮物,武帝專程為劉據在長安城南,覆盎門(又稱杜門)外五里 [23]  ,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廣博觀望之意 [24]  ,稱為博望苑 [25]  雖然漢武帝本意不喜歡臣子結交賓客 [26]  ,但卻專修此苑賜予劉據,以作為其交往賓客之用,並允許劉據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喜好行事。因此多有與當時主流政見不同的各類“異端”前來附於劉據門下。 [27] 
而從後來的經歷來看,劉據結交朋友頗有其父用人不問出身 [28]  之風,他既結交織草鞋的平民百姓,門下也有敢仿朱亥的遊俠作賓客。

劉據居安思危

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温和謹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後來武帝所寵幸的王夫人生了皇子齊懷王劉閎李姬生了燕刺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劉髆,加之時光流逝衞皇后逐漸老去,武帝對皇后的寵愛逐漸衰退,因此皇后和太子經常有不安的感覺。 [29] 
武帝感覺到此事後,對劉據的舅舅大司馬大將軍衞青説:“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説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 [30] 
衞青聽完後叩頭感謝,並轉告衞皇后。皇后特意摘掉首飾向武帝請罪。後來每當太子勸阻征伐四方時,漢武帝就笑着説:“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的事情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31] 

劉據為政以德

漢武帝晚年常年外出遊幸天下,每每出宮便將諸事交付給劉據,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后。如果有所裁決,待武帝回宮後就將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 [32] 
在施政方面,漢武帝用法嚴厲,任用的多是嚴苛殘酷的酷吏;而太子性格寬厚,卻也有固執己見的一面,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進行平反。劉據這樣做雖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執法大臣皆不高興。皇后害怕長此下去會引來禍事,每每告誡劉據應注意順從武帝的意思,不應擅自有所縱容而寬赦罪人。漢武帝聽説此事之後,讚賞太子的做法,而對皇后的説法不以為然。 [33] 

劉據羣小構陷

羣臣中,為人寬厚的皆依附太子。而用法嚴苛的則俱詆譭太子。由於奸邪的臣子大多結黨,所以在武帝身邊讚賞太子的人少,故意詆譭的人反而多。元封五年(前106年),衞青去世後,那些奸邪之臣認為太子不再有外家的靠山,因害怕太子即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開始競相陷害太子。 [34] 
漢武帝與幾個兒子很少在一起,與皇后也難得見面。一次,太子進宮謁見皇后,過了很久時間,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向漢武帝報告説:“太子調戲宮女。”於是漢武帝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後來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蘇文懷恨。 [35] 
蘇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經常暗中尋找太子的過失,然後再去添枝加葉地向漢武帝報告。對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齒,讓太子稟明皇上殺死蘇文等人。太子卻十分信任自己的父親,説:“只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蘇文等人!皇上聖明,不會相信邪惡讒言,用不着憂慮。”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有點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後對漢武帝言道:“太子面帶喜色。”漢武帝默然無語。及至太子來到,漢武帝觀其神色,見他臉上有淚痕,卻強裝有説有笑,漢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問,才得知事情真相,於是將常融處死。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備,遠避嫌疑,所以儘管已年老失寵,卻仍能使漢武帝以禮相待 [36] 

劉據馳道結隙

任偉飾劉據 任偉飾劉據
太始年間,以告發趙王劉彭祖的太子劉丹而起事的趙國人江充,因“不畏權貴”受武帝重用。 [37-38]  有一次劉據派使者去甘泉宮問候武帝,使者乘着馬車行駛在馳道上,恰巧被跟隨武帝去甘泉宮的江充遇上。因馳道為天子的御用通道,臣子百官沒有得到許可皆不可行駛其上。於是江充就將劉據的使者扣押。劉據得到消息之後,派人向江充道歉説:“不是我可惜車馬,實在是不想讓陛下知道這件事情,認為我平時對手下的人不加管教。但願江君您能寬恕此事。”江充不聽,依然向武帝彙報了。武帝説:“做臣子的就應該這樣啊。”江充因此大受武帝的信任,威震京師。 [39]  亦因此事劉據與江充結下嫌隙,埋下禍根。
劉據有一位叫公孫敬聲的表兄弟,是其大姨母衞君孺與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憑藉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兒子,行事驕奢不守法紀,居九卿太僕之高位,擅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徵和元年,事情敗露之後被捕下獄。這時,漢武帝下詔欲抓捕的陽陵人朱安世卻遲遲未能歸案,公孫賀便請命此差以贖公孫敬聲的罪過。武帝答應此請。後來朱安世果然被捕成功,卻在獄中上書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 [40]  徵和二年(前91年)春正月,抓捕丞相公孫賀,並冠以公孫賀興利弟子賓客不顧黎民死活等多條罪名, [41]  公孫賀父子竟然死在獄中。自此,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無外家相護。

劉據巫蠱案發

然而,這場災禍卻並未因公孫賀父子之死而結束。徵和二年(前91年)閏四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以巫蠱之罪處死,衞青之子衞伉衞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 [42-43] 
後來武帝遊幸甘泉宮之時生病,江充看到武帝年事已高,而自己行事狠辣與太子劉據的仁德相背,加之先前已與劉據和衞氏有嫌隙,害怕武帝去世之後被劉據誅殺,便欲先一步構陷劉據。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為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於是武帝命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之案。江充指揮巫師四處掘地尋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圍的人,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百姓惶恐之間相互誣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人。 [44] 
至此,天下人心惶惶,京師三輔更是籠罩在一片驚恐氛圍之中。而武帝卻因年邁體病癒加相信巫蠱之事。江充趁機説宮中有巫蠱之氣以致天子之病久不見好。武帝便派遣岸道侯韓説、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協助江充治巫蠱。 [45]  江充從後宮中不受寵幸的夫人開始查辦,依次延及至皇后衞子夫。而在皇后宮內一無所獲後,徵和二年秋七月,江充終是將鐵楸挖到了太子東宮,並得到了桐木人偶。 [46] 
劉據沒想到自己的宮中會挖出人偶,心中驚懼,而此時武帝卻在甘泉離宮中養病,不通音信, [47]  劉據無法向武帝證明自己的清白,便招來少傅石德詢問對策,石德害怕自己因為是太子師傅的關係被一起處死,於是對太子説:“在這之前丞相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衞氏一家都被此事牽連治罪,現在胡巫和來調查此事的官員掘開地面找到了證據,不知道是胡巫故意放在那裏的,還是真的就有,我們自己無法明辯,可以偽稱詔令用符節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獄,把他們的奸詐陰謀追查清楚。再説皇帝正在甘泉宮養病,皇后以及太子的屬吏去請安問候都得不到回覆,皇帝的生死存亡都不得而知,而現在奸臣幹出這種事,太子您難道不記得從前秦朝太子扶蘇被害的事嗎?”劉據十分着急卻無上策,便採納了石德的意見。 [48] 

劉據亡走覆盎

徵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劉據派遣賓客扮成使者矯詔抓捕江充,韓説懷疑有詐不肯受詔,於是劉據派遣的賓客仿竊符救趙朱亥,將韓説格殺。而協助江充辦理此案的御史章贛逃出,去往甘泉行宮見武帝。 [49] 
已犯下矯詔之罪的劉據因不知武帝是否在世,便決定起兵。因太子能指揮到的車馬有限,所以劉據派舍人持節連夜入長秋門將自己的計劃報告衞皇后。皇后支持後,發動了中宮中廄車馬,取武庫兵器,調長樂宮衞隊,告令百官江充謀反,太子親自監斬江充。罵道:“趙國的奴才!擾亂你的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嗎?又來擾亂我們父子!” [50]  又在上林苑中的燒死一眾胡人巫師。 [49]  蘇文逃出長安,來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説太子很不像話。漢武帝説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樣的變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者卻因膽怯未敢入城,對武帝謊稱太子造反要殺自己。武帝大怒,由是深信太子已反。 [51] 
在此之前,左丞相劉屈氂因與李廣利是親家,個人與太子爭鬥。劉據遂以門下賓客為將,率領衞隊攻入丞相府,想殺了劉屈氂 [52]  。劉屈氂逃跑,並丟了官印及綬帶。丞相長史乘車趕到甘泉宮,將此事上報於武帝。武帝問丞相劉屈氂在做什麼,使者回答説丞相在封鎖消息,沒敢發兵。武帝憤怒劉屈氂的作為,並譴責劉屈氂沒有周公的遺風。隨後賜予劉屈氂加蓋了璽印的詔書:“捕殺叛逆者,朕自會賞罰分明。應用牛車作為掩護,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殺傷過多兵卒!緊守城門,決不能讓叛軍衝出長安城!” [53] 
扶蘇當年面對趙高手中偽書的情勢一般,劉據面對劉屈氂手中這道不知真假卻要置自己於死地的皇帝璽書,向文武百官發出號令:“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可能發生了變故,奸臣們想乘機叛亂。”漢武帝於是從甘泉宮返回,來到長安城西建章宮,率先掌控兵權,頒佈詔書徵調三輔附近各縣的軍隊,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員,歸劉屈氂兼職統轄。劉據手中並無正規軍隊,三輔軍隊又調遣不得,太子便派使者假傳聖旨,將關在長安中都官的囚徒赦免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門客張光等分別統轄;又派長安囚徒如侯持符節徵發長水和宣曲兩地的胡人騎兵,一律全副武裝前來會合。 [54] 
不約而同,武帝亦想到了由長水校尉統領的長水宣曲胡兵,便派遣侍郎莽通到長安,莽通便將如侯逮捕,並告訴胡人:“如侯帶來的符節是假的,不能聽他調遣!”並斬殺如侯親自引長水宣曲胡騎入長安。武帝又徵發船兵,一併交由大鴻臚商丘成 [55]  太子調兵以失敗告終。
而後,劉據來到北軍軍營南門之外,站在車上,將護北軍使者任安召出,頒與符節,命令任安發兵。但任安拜受符節後,卻返回營中,閉門不出。 [56]  太子調兵再次失敗。
太子帶着衞隊囚徒離去,將長安四市之人約數萬人臨時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氂率領的軍隊,雙方會戰五天,死亡數萬人,鮮血像水一樣留入街邊的水溝。民間都説“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依附太子,而丞相一邊的兵力不斷增多。 [49]  [57] 
七月庚寅日,劉據兵敗,南逃到長安城覆盎門司直田仁正率兵把守城門,因覺得太子與武帝是父子關係,不願逼迫太急,所以使太子得以逃出城外。 [58] 

劉據身死泉鳩

劉據出逃後,武帝責問御史大夫暴勝之擅自阻止丞相斬殺釋放太子出城的田仁,暴勝之因惶恐而自殺。任安因懷二心,與田仁同處以腰斬之刑。莽通捕獲反將如侯,以及長安男子景通抓獲太子少傅石德,功勞最大,分別被封為重合侯與德侯,商丘成力戰張光封為秺侯。太子的眾門客,曾經出入宮門的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太子發兵的,一律按謀反罪滅族;官吏和士兵有乘亂搶劫的,全部流放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開始在長安各城門設置屯守軍隊。 [59] 
一連串的誅罰使得羣臣憂心懼怕,不知如何是好。壺關三老令孤茂上《訟太子冤書》於武帝。説:“我聽説: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託,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面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麼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説:‘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徵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於建章宮外。”奏章遞上去,漢武帝見到後受到感動而醒悟,但還沒有公開頒佈赦免。 [60] 
劉據之墓(今河南省靈寶市底董村) 劉據之墓(今河南省靈寶市底董村)
劉據向東逃到隸屬京兆尹湖縣,隱藏在泉鳩裏的一户人家。此地西距潼關三十里、長安三百里,東距函谷關八十里,緊靠當時貫通關內關外的交通驛道,又隱藏在峽谷中,位置非常險要。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後來劉據聽説有一位富有的舊相識住在湖縣,便派人去尋找他,卻導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日,地方官圍捕太子。國儲副君三十八載的劉據不願被陷他至此的佞臣捉拿受辱,自經而死。前來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陽男子名叫張富昌,用腳踹開房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前去,將太子抱住解下。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跟隨太子出逃的皇孫也一同遇害。 [61]  衞太子敗後,其妻史良娣、長子劉進、子婦王翁須、女兒(皇女孫)皆在長安遇害。 [62] 

劉據身後之事

劉據子弄父兵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武帝對巫蠱之冤有所察覺,知道太子起兵乃惶恐而無他意 [63]  ,並非蘇文李廣利 [64]  等人報告於他的謀反,卻難以為太子起兵而開脱。
看守高帝廟的小郎官田千秋正好在此時上書為太子鳴冤:“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笞。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麼罪呢!我夢見一位白髮老翁,教我上此奏章。”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召見田千秋,對他説:“我們父子之間的事,別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於我,您應當擔任我的輔佐大臣。”於是拜田千秋為大鴻臚 [65-66] 

劉據歸來望思

漢武帝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之後,開始對參與巫蠱案、陷害太子的臣子進行嚴懲。江充已死,武帝憤而恢復了自文帝起已廢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 [67]  ,夷江充三族。又仿太子燒死胡巫,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功勞最大的莽通被處死;曾在泉鳩裏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後來也被族滅。因與太子戰而獲封侯的商丘成、張富昌和李壽分別自殺、被賊人殺及被武帝誅殺。誣陷太子的李廣利與劉屈氂皆被滅族。 [64]  [68]  [69-72] 
漢武帝晚年喪子,憐惜劉據無辜遭害,修建思子宮以寄哀思;又在湖縣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來歸 [73]  。天下人聽説這件事後,都很悲傷。 [74] 

劉據追諡曰戾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劉據之孫劉詢即位。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六月,劉詢頒佈詔書。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 [75]  諡劉據曰“戾”,所以劉據又稱“戾太子”。以湖縣閿鄉邪裏聚為戾園,改葬劉據,陵園設置長、丞等官職,設置周衞供奉守護 [76]  。八年後的元康元年(前65年),增加戾園的采地民户滿三百家 [77] 
關於劉據的諡號“戾”,據《逸周書 諡法解》: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逸周書》是周朝古書,其中《諡法解》是現存最早、沿用最久的關於諡法的文獻。
董仲舒曰‘有其功無其意謂之戾,無其功有其意謂之罪’。
東漢著作《説文》:“戾。曲也,從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應取蒙冤受屈之意。劉據諡“戾”,死在湖,“戾”字加上“水(氵)”就是“淚”(“淚”的繁體字寫法)。
臣瓚在《漢書·宣帝紀》中有註解:“太子誅江充以除讒賊,而事不見明。後武帝覺寤,遂族充家,宣帝不得以加惡諡也。”

劉據歷史評價

趙熠洋飾劉據 趙熠洋飾劉據
班固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後遂命將出徵,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後,師行三十年,兵所誅屠夷滅死者不可勝數。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殭屍數萬,太子子父皆敗。故太子生長於兵,與之終始,何獨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內平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屬於道,不一日而無兵。由是山東之難興,四方潰而逆秦。秦將吏外畔,賊臣內發,亂作蕭牆,禍成二世。故曰“兵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聖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兵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曰:“天子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故車千秋指明蠱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祐助雲。 [78] 
司馬光:古之明王教養太子,為之擇方正敦良之士以為保傅、師友、使朝夕與之遊處。左右前後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於禍敗者焉。今乃使太子自通賓客,從其所好。夫正直難親,諂諛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終也! [79] 
閻纘:漢戾太子稱兵拒命,言者猶曰罪當笞耳。 [80] 
張皓:昔賊臣江充造構讒逆,傾覆戾園,孝武久乃覺寤,雖追前失,悔之何及。 [81] 
韋湊:漢戾太子困於江充之讒,發忿殺充,雖興兵交戰,非圍逼君父也;兵敗而死,及其孫為天子,始得改葬,猶諡曰戾。況重俊可諡之曰節愍乎! [82] 
張九齡:漢武帝信江充之誣罪戾太子,京城流血。 [83] 
康熙帝:爾奏引戾太子為比。戾太子父子間隔,朕於二阿哥常遣內監往視,賜食賜物。今二阿哥顏貌豐滿,其子七八人,朕常留養宮中,何得比戾太子? [84] 

劉據軼事典故

劉據太子嶽鼻

傳説衞太子鼻子大,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時太子去看望。江充告訴太子説:“太子不要進去,陛下有詔説厭惡太子的大鼻子,進去須用紙蓋住鼻子。”後來太子走後,江充對武帝説:“太子不想聞陛下的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武帝因此遷怒太子。 [85] 

劉據皇天塢

皇天塢在閿鄉的東南方向。傳説衞太子兵敗逃亡之時,曾大哭流淚仰首呼喚皇天。百姓憐惜太子的命運,因此用皇天命名此處,取作皇天塢。 [86] 

劉據失兒河

泉鳩澗(今河南省靈寶市底董村) 泉鳩澗(今河南省靈寶市底董村)
全鳩澗水,今名十二里河。古名泉鳩澗、全節水、全鳩水、泉鳩澗水、鳩水。北魏·《水經注》:“泉鳩裏,在縣(古閿鄉縣)東南十二里。漢戾太子之匿處。有泉鳩澗,一名全節水,亦名全鳩水,北流入河,戾太子冢在澗東。”漢武帝失兒於此,故傳説漢武帝晚年將此水改為失兒河。 [87] 

劉據方遂冒充

太子劉據自殺十年後,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有一個男子乘着黃犢車,插着畫有龜蛇圖案的黃旗幟,身穿黃色長衣,頭戴黃帽,來到北闕,自稱是衞太子。公車令將此事上奏昭帝,昭帝下詔讓公卿、將軍、中二千石等高官一起去辨認真偽。長安城中官吏百姓圍觀者達數萬人。正在人情浮動,難以克止之時,右將軍率軍隊來到宮城下,防備發生意外情況。 [88-89] 
而前來辨認的官吏中,丞相田千秋並未見過衞太子沒有表態,御史大夫桑弘羊亦不表態,其餘中二千石等官吏都不敢表態,害怕這是真衞太子。相持之下,最終京兆尹雋不疑以衞太子“得罪先帝”為由,將此人送往詔獄,解決了這場鬧劇。 [90] 
廷尉審查,這位冒充衞太子之人果然是個騙子。此人原是夏陽人,叫成方遂,居住在湖縣,以占卜為生。劉據的一位太子舍人曾向方遂問卜,他見到成方遂後説:“您的相貌長得很像衞太子。”方遂聽了這話後就生出冒充之心,想以此求取富貴,於是詐稱衞太子而至闕門外。廷尉傳喚鄉里認識他的張宗祿等人前來作證,方遂於是坐誣罔不道之罪被腰斬於東市。一説這位冒充者姓張名延年。 [91] 

劉據戾太子墓

根據史書記載,劉據死後,其二子皆葬於湖縣。 [92] 
戾太子墓 戾太子墓
戾太子墓位於位於河南省靈寶縣西50公里的豫靈鎮董村南約2公里處。位於最南面的墓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50米,佔地面積10餘畝,為武帝太子劉據之墓冢。與太子冢西北相接處有皇孫冢兩個,乃是劉據之子冢,俗稱“皇孫冢”。三冢規模呈由南向北等量遞減之勢。遠遠望去,太子冢東西兩原對峙,東面是屬於故縣鎮的馮家原,西邊是屬於豫靈鎮的安頭原,兩原相距不過一里,南面的太子冢橫亙東西,一條小河依冢而過,由此向南不足十里便是巍巍秦嶺,往北不足十里便是滔滔黃河。 [93] 
戾太子墓北約1.5公里處,有一石碑,原碑高1.6米,寬0.85米,厚0.1米,正面刻着“漢台風雨”四個大字。西北2.5公里處,原有“歸來望思台”和“思子宮”,為漢武帝時所建,以表漢武大帝對太子的哀思,唐時尤存 [94]  。歷朝歷代劉姓子孫祭拜不斷,香火旺盛,引來遊客絡繹不絕,是原閿鄉縣八大景之首,現為靈寶十三景之重,屬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景觀。 [95] 
西漢諸陵墓規模之大、修建之豪華應屬茂陵為其中之最。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興平縣城東北12公里處。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開始建築陵墓,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營建了53年。陵高“違規超限”達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四周邊長達千米,狀如覆鬥。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太子冢比茂陵猶高,可見武帝晚年之悔。 [96] 

劉據人物爭議

一般認為,巫蠱之禍是冤案。學者辛德勇認為,劉據確實對漢武帝實行了巫蠱詛咒,理由是《漢書》中有關巫蠱之案偵辦與被告雙方人物的傳記裏,都決然不見江充暗設計謀來誣陷太子劉據埋設桐木偶人以行蠱術的記載,清楚顯示出這是一件在太子宮內實實在在發生了的事情,並非無中生有;太子少傅石德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的第一反應,便是“懼為師傅並誅”,太子也沒説是自己是無辜的、出自江充栽贓陷害,反倒是石德提醒太子“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無以自明”,向太子開示了一條通過懲治江充來使太子逃脱懲處的路徑。辛德勇認為“漢武帝暴虐異常又猜忌成性,不但四處出兵,致使生靈塗炭,其橫徵暴斂,也弄得民不聊生,而且舉朝上下的官員和他身邊的親人,也是官官自危,人人自危”,所以“無可奈何之中,幾乎人人盼望漢武帝速死”,太子劉據就是其中之一。 [99-100] 

劉據史書記載

書名
篇目
史記
漢書
《武帝紀》
《昭帝紀》
《宣帝紀》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五行志》
《季布欒布田叔傳》
《衞青霍去病傳》
《張湯傳》
《武五子傳》
《蒯伍江息夫傳》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
《霍光金日磾傳》
《魏相丙吉傳》
《雋疏於薛平彭傳》
《鄭範陳賈張列傳》
《儒林傳》
《外戚傳上》
《賈鄒枚路傳》 [2]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劉據家族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漢武帝(前156年-前87年)
母親
孝武衞皇后(?~前91年)
同母姐
當利公主(前137年~?)
妾室
戾後(?~前91年)
妾室
李氏
太子中人(?~前91年)
妾室
某氏
為衞太子私幸 [97] 
兒子
史皇孫,悼皇考(前113年~前91年)
兒子
劉?
名不詳,母不詳(?~前91年)
兒子
劉?
名不詳,母不詳(?~前91年)
女兒
劉?
平輿侯嗣子尚之(?~前91年)
孫子
漢宣帝(前91年~前49年)

劉據藝術形象

劉據文學形象

唐·汪遵望思台
唐·胡曾《詠史詩·望思台》
唐·李九齡《望思台》
唐·強至《望思台》
唐·權德輿《盤豆驛》
唐·陸贄《傷望思台賦》
五代·李山甫《望思台》
五代·陳山甫《望思台賦
宋·葉紹翁《漢武帝》
宋·蘇過《思子台賦並敍》
元·吳師道《望思台》

劉據影視形象

年份
劇名
演員
1996年
漢武帝
張永強、翁斐然(小劉據) [104] 
1997年
司馬遷
2002年
李振鋒
2004年
2005年
2014年
衞子夫
黃敬冉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宴駕,非大王當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
  • 2.    班固《漢書·賈鄒枚路傳》載:“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羣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受詔所為,皆不從故事,重皇子也。 ”
  • 3.    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載:“入宮歲餘,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衞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召其兄衞長君弟青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寵,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據。”
  • 4.    范曄《後漢書 志第四 禮儀上》載:仲春之月,立高禖祠於城南,祀以特牲。
  • 5.    《後漢書 志第四 禮儀上》載:晉元康中,高禖壇上石破,詔問出何經典,朝士莫知。博士束鴋荅曰:“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
  • 6.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載:“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
  • 7.    班固《漢書·武帝紀》載:“五年春正月,河間王德薨。 夏,發巴、蜀治南夷道。又發卒萬人治雁門阻險。 秋七月,大風拔木。 乙巳,皇后陳氏廢。捕為巫蠱者,皆梟首。 ”
  • 8.    司馬遷《史記·平津主父列傳》載:“尊立衞皇后,及發燕王定國陰事,蓋偃有功焉。”
  • 9.    班固《漢書·武帝紀》載:“春三月甲子,立皇后衞氏。詔曰:“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詩》雲‘九變復貫,知言之選’。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鑑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
  • 10.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載:“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
  • 11.    班固《漢書·武帝紀》:“夏四月,赦天下。丁卯,立皇太子。賜中二千石爵右庶長,民為父後者一級。詔曰:“朕聞咎繇對禹,曰在知人,知人則哲,惟帝難之。蓋君者,心也,民猶支體,支體傷則心憯怛。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流貨賂,兩國接壤,怵於邪説,而造篡弒,此朕之不德。《詩》雲:‘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已赦天下,滌除與之更始。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鰥、獨或匱於衣食,甚憐愍焉。其遣謁者巡行天下,存問致賜。曰:‘皇帝使謁者賜縣三老、孝者帛,人五匹;鄉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鰥、寡、孤、獨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職,使者以聞。縣、鄉即賜,毋贅聚。’””
  • 12.    司馬遷《史記·萬石張叔列傳》:“高祖東擊項籍,過河內,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
  • 13.    司馬遷《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及孝景即位,以為九卿;迫近,憚之,【集解】:張晏曰:“以其恭敬履度,故難之。”徙奮為諸侯相。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集解】:徐廣曰:“一作‘仁’。”【正義】:顏師古云:“史失其名,故云甲乙耳,非其名也。”次子慶,皆以馴行孝謹,【集解】:徐廣曰:“馴,一作‘訓’。”【索隱】:馴音巡。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號奮為萬石君。”
  • 14.    司馬遷《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萬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長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歲餘,建亦死。諸子孫鹹孝,然建最甚,甚於萬石君。”
  • 15.    司馬遷《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載:“元狩元年,上立太子,選羣臣可為傅者,慶自沛守為太子太傅,七歲遷為御史大夫。”
  • 16.    班固《漢書·儒林傳》:“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士。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
  • 17.    班固《漢書·儒林傳》:“於是上因尊《公羊》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復私問《穀梁》而善之。”
  • 18.    班固《漢書 百官公卿表下》載:四月乙卯,太子少傅嚴青翟為丞相。
  • 19.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太子召問少傅石德
  • 20.    班固《漢書 萬石衞直周張傳》載:中子德,慶愛之。上以德嗣,後為太常,坐法免,國除。
  • 21.    班固《漢書 百官公卿表下》載:二月辛亥,太子太傅趙周為丞相。
  • 22.    班固《漢書 張陳王周傳》載: 一歲,上乃更封絳侯勃它子堅為平曲侯,續降侯後。傳子建德,為太子太傅,坐酎金免官。
  • 23.    《三輔黃圖》載:博望苑在長安城南,杜門外五里有遺址。
  • 24.    顏師古《漢書注》載:取其廣博觀望也
  • 25.    《三輔黃圖·卷四》:“博望苑,武帝立子據為太子,為太子開博望苑以通賓客。《漢書》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為立博望苑,使之通聲客從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長安城南,杜門外五里有遺址。"”
  • 26.    司馬遷《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索隱】:音預。招士!’”
  • 27.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載:“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
  • 28.    班固《漢書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載:卜式拔於芻牧,弘羊擢於慄豎,衞青奮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已。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 29.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及長,性仁恕温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閎,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 30.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 31.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大將軍頓首謝。皇后聞之,脱簪請罪。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 3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 33.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 34.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羣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衞青薨後,臣下無復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
  • 35.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上與諸子疏,皇后希得見。太子嘗謁皇后,移日乃出。黃門蘇文告上曰:"太子與宮人戲。"上益太子宮人滿二百人。太子後知之,心銜文。
  • 36.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過,輒增加白之。皇后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上嘗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怪之;更微問,知其情,乃誅融。皇后亦善自防閒,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
  • 37.    班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江充字次倩,趙國邯鄲人也。充本名齊,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趙太子丹。齊得幸於敬肅王,為上客。久之,太子疑齊以己陰私告王,與齊忤,使吏逐捕齊,不得,收系其父兄,按驗,皆棄市。齊遂絕跡亡,西人關,更名充。詣闕告太子丹與同產姊及王后宮奸亂,交通郡國豪猾,攻剽為奸,吏不能禁。書奏,天子怒,遣使者詔郡發吏卒圍趙王宮,收捕太子丹,移系魏郡詔獄,與廷尉雜治,法至死。趙王彭祖,帝異母兄也,上書訟太子罪,言“充逋逃小臣,苟為奸訛,激怒聖朝,欲取必於萬乘以復私怨。後雖亨醢,計猶不悔。臣願選從趙國勇敢士,從軍擊匈奴,極盡死力,以贖丹罪。”上不許,竟敗趙太子。
  • 38.    班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貴戚近臣多奢僣,充皆舉劾,奏請沒入車馬,令身待北軍擊匈奴。奏可。充即移書光祿勳、中黃門,逮名近臣侍中諸當詣北軍者,移劾門衞,禁止無令得出入宮殿。於是貴戚子弟惶恐,皆見上叩頭求哀,願得入錢贖罪。上許之,令各以秩次輸錢北軍,凡數千萬。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
  • 39.    班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後充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曰:“人臣當如是矣。”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 40.    班固《漢書》載:“賀子敬聲,代賀為太僕,父子並居公卿位。敬聲以皇后姊子,驕奢不奉法,徵和中擅用北軍錢千九百萬,發覺,下獄。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後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師大俠也,聞賀欲以贖子,笑曰:“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安世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詛上,且上甘泉當馳道埋偶人,祝詛有惡言。下有司案驗賀,窮治所犯,遂父子死獄中,家族。 ”
  • 41.    班固《漢書》載:“徵和二年春,制詔御史:“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勢而為邪,興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終不自革,乃以邊為援,使內郡自省作車,又令耕者自轉,以困農煩擾畜者,重馬傷枆,武備衰減;下吏妄賦,百姓流亡;又詐為詔書,以奸傳朱安世。”
  • 42.    班固《漢書·五行志》載:“後月,巫蠱事興,帝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丞相公孫賀、子太僕敬聲、平陽侯曹宗等皆下獄死。”
  • 43.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載:“夏,四月,大風,髮屋折木。  閏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長平侯伉皆坐巫蠱誅。”
  • 44.    班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載:“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蠱。於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污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
  • 45.    班固《漢書·武無子傳》:“充典治巫蠱,既知上意,白言宮中有蠱氣,入宮至省中,壞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韓説、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
  • 46.    班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載:“是時,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亡,莫敢訟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宮中有蠱氣,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蠱於太子宮,得桐木人。太子懼,不能自明,收充,自臨斬之。”
  • 47.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載:“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時上疾,闢暑甘泉宮,獨皇后、太子在。”
  • 48.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載:太子召問少傅石德,德懼為師傅並誅,因謂太子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衞氏皆坐此,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徵驗,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無以自明,可矯以節收捕充等繫獄,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耶?”太子急,然德言。
  • 49.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載:“徵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説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客格殺説。御史章贛被創突亡。自歸甘泉。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衞,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等戰。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兵敗,亡,不得。 ”
  • 50.    班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太子懼,不能自明,收充,自臨斬之。罵曰“趙虜!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子也!””
  • 51.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衞卒。長安攏亂,言太子反。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説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
  • 52.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載:單于使左右難漢使者,曰:“漢,禮義國也。貳師道前太子發兵反,何也?”使者曰:“然。乃丞相私與太子爭鬥,太子發兵欲誅丞相,丞相誣之,故誅丞相。
  • 53.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是時,上避暑在甘泉宮,丞相長史乘疾置以聞。上問:“丞相何為?”對曰:“丞相秘之,未敢發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謂秘也?丞相無周公之風矣。周公不誅管、蔡乎?”乃賜丞相璽書曰:“捕斬反者,自有賞罰。以牛車為櫓,毋接短兵,多殺傷士眾。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
  • 54.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太子既誅充發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變,奸臣欲作亂。上於是從甘泉來,幸城西建章宮,詔發三輔近縣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將。太子亦遣使者撟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發武庫兵,命少傅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將,使長安囚如侯持節髮長水及宣曲胡騎,皆以裝會。
  • 55.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侍郎莽通使長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節有詐,勿聽也。”遂斬如侯,引騎入長安,又發輯濯士,以予大鴻臚商丘城。”
  • 56.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太子召監北軍使者任安發北軍兵,安受節已,閉軍門,不肯應太子。
  • 57.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驅四市人凡數萬眾,至長樂西闕下,逢丞相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血流入溝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軍敗,南奔覆盎城門,得出。”
  • 58.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庚寅,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司直田仁部閉城門,以為太子父子之親,不欲急之;太子由是得出亡。”
  • 59.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下吏責問御史大夫曰:“司直縱反者,丞相斬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勝之皇恐,自殺。及北軍使者任安,坐受太子節,懷二心,司直田仁縱太子,皆要斬。上曰:“侍郎莽通獲反將如侯,長安男子景通從通獲少傅石德,可謂元功矣。大鴻臚商丘成力戰獲反將張光。其封通為重合侯,建為德侯,成為秺侯。”諸太子賓客,嚐出入宮門,皆坐誅。其隨太子發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長安諸城門。
  • 60.    班固《漢書·武無子傳》:“上怒甚,羣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三老茂上書曰:“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陰陽和調,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室家之中子乃孝順。陰陽不和,則萬物夭傷;父子不和,則室家喪亡。故父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於瞽叟;孝已被謗,伯奇放流,骨肉至親,父子相疑。何者?積毀之所生也。由是觀之,子無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羣邪錯謬,是以親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上見,退則困於亂臣,獨冤結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詩》曰:‘營營青蠅,止於藩;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過太子,發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將,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説,臣竊痛之。臣聞子胥盡忠而忘其號,比干盡仁而遺其身,忠臣竭誠不顧鈇鉞之誅以陳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詩》雲:‘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闕下。”書奏,天子感寤。”
  • 61.    班固《漢書·武無子傳》: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臧匿泉鳩裏。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覺。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經。山陽男子張富昌為卒,足蹋開户,新安令史李壽趨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鬥死,皇孫二人皆並遇害。上既傷太子,乃下詔曰:“蓋行疑賞,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壽為幹阝侯,張富昌為題侯。”
  • 62.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輿侯嗣子尚焉。及太子敗,皆同時遇害。衞後、史良娣葬長安城南。史皇孫、皇孫妃王夫人及皇女孫葬廣明。
  • 63.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
  • 64.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載:單于使左右難漢使者,曰:“漢,禮義國也。貳師道前太子發兵反,何也?”使者曰:“然。乃丞相私與太子爭鬥,太子發兵欲誅丞相,丞相誣之,故誅丞相。”
  • 65.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載:千秋為高寢郎。會衞太子為江充所譖敗,久之,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答;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是時,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至前,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説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
  • 66.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載:數月,遂代劉屈氂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閲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
  • 67.    班固《漢書 文帝紀》載:盡除收帑相坐律令。
  • 68.    班固《漢書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載:其明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氂許諾。昌邑王者,貳師將軍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時,治巫蠱獄急,內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數有譴,使巫祠社,祝詛主上,有惡言,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有司奏請案驗,罪至大逆不道。有詔載屈氂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貳師將軍妻子亦收。貳師聞之,降匈奴,宗族遂滅。
  • 69.    班固《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年表》:“秺侯商丘成,以大鴻臚擊衞太子,力戰,亡它意,侯,二千一百二十户。延和二年七月癸巳封,四年,後二年,坐為詹事侍祠孝文廟,醉歌堂下曰「出居,安能鬱郁」,大不敬,自殺。”
  • 70.    班固《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年表》:“題侯張富昌,以山陽卒與李壽共得衞太子,侯,八百五十八户。九月封,四年,後二年四月甲戌,為人所賊殺。”
  • 71.    班固《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年表》:“邗侯李壽,以新安令史得衞太子,侯,一百五十户。九月封,三年,坐為衞尉居守,擅出長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橋,又使吏謀殺方士,不道,誅。”
  • 7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十二》:“初,侍中僕射馬何羅與江充相善。及衞太子起兵,何羅弟通以力戰封重合侯。後上夷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遂謀為逆。侍中駙馬都尉金日視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陰獨察其動靜,與俱上下。何羅亦覺日意,以故久不得發。是時上行幸林光宮,日小疾臣卧廬,何羅與通及小弟安成矯制夜出,共殺使者,發兵。明旦,上未起,何羅無何從外入。日奏廁,心動,立入,坐內户下。須臾,何羅袖白刃從東廂上,見日,色變;走趨卧內,欲入,行觸寶瑟,僵。日得抱何羅,因傳曰:“馬何羅反!”上驚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並中日,止勿格。日投何羅殿下,得禽之。窮治縛,皆伏辜。”
  • 73.    顏師古《漢書注》載:言己望而思之,庶太子之魂來歸也。
  • 74.    班固《漢書·武五子傳》:“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 75.    班固《漢書·宣帝紀》:“六月,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
  • 76.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故皇太子諡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園置長丞,周衞奉守如法。”以湖閿鄉邪裏聚為戾園,長安白亭東為戾後園,廣明成鄉為悼園。皆改葬焉。
  • 77.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後八歲,有司復言:“《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後,置園奉邑,及益戾園各滿三百家。”
  • 78.    《漢書·武五子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7]
  • 79.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7]
  • 80.    《資治通鑑 卷第八十三 晉紀五》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6-04-04]
  • 81.    《資治通鑑 卷第五十 漢紀四十二》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6-04-04]
  • 82.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 唐紀二十六》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6-04-04]
  • 83.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四 唐紀三十》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6-04-04]
  • 84.    《清史稿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七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4-04]
  • 85.    《三輔故事》:“《三輔故事》:衞太子大鼻。武帝病,衞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惡大鼻,當持紙蔽其鼻而入。”帝怒。 衞太子嶽鼻,太子來省疾,至甘泉宮。江充告太子:“勿入。陛下有詔惡太子嶽鼻,尚以紙蔽其鼻。充語武帝曰:”太子不欲聞天子髒臭,故蔽鼻。“武帝怒太子,太子走還。”
  • 86.    顏師古《匡謬正俗》:“皇天塢在閿鄉東南。或雲衞太子始奔。揮涕仰呼皇天。百姓憐之。因以名塢。又戴延之西征記曰。”
  • 87.    三門峽日報《底董村史話》  .西部在線[引用日期2014-09-14]
  • 88.    班固《漢書 雋疏於薛平彭傳》載: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褕,著黃冒,詣北闕,自謂衞太子。公車以聞,詔使公卿、將軍、中二千石雜識視。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萬人。右將軍勒兵闕下,以備非常。
  • 89.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旦曰:“前日一男子詣闕,自謂故太子,長安中民趣向之,正讙不可止,大將軍恐,出兵陳之,以自備耳。
  • 90.    班固《漢書 雋疏於薛平彭傳》載: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並莫敢發言。京兆尹不疑後到,叱從吏收縛。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諸君何患於衞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春秋》是之。衞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詣,此罪人也。”遂送詔獄。
  • 91.    班固《漢書 雋疏於薛平彭傳》載:廷尉驗治何人,竟得奸詐。本夏陽人,姓成名方遂,居湖,以卜筮為事。有故太子舍人嘗從方遂卜,謂曰:“子狀貌甚似衞太子。”方遂心利其言,幾得以富貴,即詐自稱詣闕,廷尉逮召鄉里知識者張宗祿等,方遂坐誣罔不道,要斬東市。一雲姓張名延年。
  • 92.    班固《漢書·武無子傳》:“皇孫二人隨太子者,與太子並葬湖。”
  • 93.    《尋訪太子冢》  .河南省靈寶市人民法院[引用日期2014-09-14]
  • 94.    顏師古《漢書注》載:其台在今湖城縣之西,閿鄉之東,基趾猶存。
  • 95.    《戾太子冢》  .靈寶市豫靈鎮人民政府.2008-11-18[引用日期2014-09-14]
  • 96.    略説西漢諸陵  .新華陝西旅遊網[引用日期2013-12-02]
  • 97.    《漢書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載:(開陵侯)侯祿嗣,徵和三年,坐舍衞太子所私幸女子,又祝詛上,要斬。
  • 98.    劉戾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1-05-30]
  • 99.    專訪辛德勇|巫蠱之禍真相:漢武帝確曾遭親兒子詛咒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9-14]
  • 100.    辛德勇.《製造漢武帝 增訂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第136—137頁
  • 101.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15]
  • 102.    《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15]
  • 103.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稱:“(徵和二年)八月辛亥,太子自殺於湖”。按台灣中研院所設“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為公元紀年,為前91年9月28日。
  • 104.    漢武帝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引用日期2023-08-23]
  • 105.    朱學勤主編.《漢元帝 漢成帝》:遠方出版社,2017年:第: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