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維·索利斯

鎖定
戴維·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1934年9月21日-2019年4月6日 [1]  )英國物理學家。出生於蘇格蘭東鄧巴頓郡的貝爾斯登,1952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Hall攻讀物理學,1958年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是著名物理學家、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斯·貝特(Hans Bethe)。 [2-3] 
戴維·索利斯曾為伯明翰大學物理數學系教授 [3]  ,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因K-T相變而著稱。 [4] 
1990年獲得沃爾夫獎,1993年獲得狄拉克獎章,2000年獲得拉斯·昂薩格獎 [2] 
2016年10月4日,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 
中文名
戴維·索利斯
外文名
David J. Thouless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蘇格蘭
出生日期
1934年9月21日 [7] 
逝世日期
2019年4月6日 [2]  [7] 
畢業院校
康奈爾大學
劍橋大學
職    業
物理學家
主要成就
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拓撲相
獎    項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學獎

戴維·索利斯研究成果

索利斯專注於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邁克爾·科斯特利茨三位科學家大膽地將拓撲學概念應用到物理學,給他們後來的發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通常用來描述一些逐步變化的性質。三位科學家採用拓撲學作為研究工具,這一舉動在當時讓同行感到吃驚。
在上世紀70年代早期,當時的理論認為超導現象和超流體現象不可能在薄層中產生,而索利斯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推翻了這一理論。他們證明了超導現象能夠在低温下產生,並闡釋了超導現象在較高温度下也能產生的機制——相變。 [4] 
戴維·索利斯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兩位科學家,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最早從事拓撲相變研究,在經典系統中發現所謂的拓撲相變。在伯明翰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科斯特利茨就曾與索里斯合作。兩人合作的關於2維XY模型相變問題研究的發現,即一種自高温無序相向低温準有序相的無窮階相變,後來被命名為科斯特利茨-索利斯相變。 [3] 

戴維·索利斯獲獎記錄

2016年10月4日,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  ,以表彰他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其中,戴維·索利斯獨享一半獎金。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