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維·伊斯頓

鎖定
戴維·伊斯頓David Easton (1917~ 2014)美國政治學家、政治行為主義的倡導人、政治系統論的創立者。1917年6月24日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市。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多種學位。40年代後半期起一直執教於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系。主要著作有《政治系統:政治學現狀研究》(1953)、《政治分析的結構》(1965)、《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1965)等,這三本書後來被稱為“政治系統分析三部曲”。 [1] 
中文名
戴維·伊斯頓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17年6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4年
職    業
政治學家

戴維·伊斯頓個人簡介

伊斯頓確立了政治行為主義的特定含義,認為是技術和理論兩重意義上的革命。一方面,他批評以往的政治學單純注重制度和權力,偏重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形勢資料,忽略了政治是人類互動行為的結果,忽略了人的動機、人格和心理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等行為資料。

戴維·伊斯頓個人貢獻

他概括了行為主義政治學研究的 8個要則:規律性、驗證、技術、數量化、價值、系統化、純科學、整體化。另一方面,他又在後行為主義政治學醖釀形成過程中,批評了半個世紀以來行為分析理論衰落的現象,提出應加強理論建設。他主張政治研究要重建新的價值結構。認為政治理論家的重要職能之一,是對社會的迫切問題和社會的需要作出敏捷的反應,以便有可能明確表達極其深奧的、但對公民和政治家瞭解自身處境大有幫助的價值系統。這種創造性理論歷來是對社會起調節作用的重要機制。他還提出政治學成熟的標誌是形成統一理論。他把理論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最低層次的單一性結論或單一性概念;第二類是中間層次的綜合性理論,它是單一性概念的綜合;第三類是最高層次的系統理論或概念結構,它把政治學的所有基礎分支科學聯結成在概念上有邏輯聯繫的、和諧一致的整體。統一理論的完成將使政治科學成為社會科學基礎性的組成部分。

戴維·伊斯頓詳情

伊斯頓認為政治系統是為社會規定有價值物的權威性分配(或強制性決定),並且予以實施的行為或互動行為。它由政治團體、體制和權威機構等部分構成。它受到自然的、生物的、社會的以及心理的等外部和內部環境的包圍,同時對環境的壓力有適應能力和反饋信息的功能。系統和環境形成互動的聯繫,系統的持續通過不斷的輸入、輸出、反饋、再輸入過程實現。伊斯頓的輸入 -輸出系統分析模式,適用於分析從國際社會到國家內部各種規模的政治系統,同時又是一個統一理論,包括社會當中各種和行為關係。
伊斯頓被美國學術界公認為對政治科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當代學者之一。他創立的政治系統分析模式被廣泛應用於、國內政治以及研究。他提倡重建新的價值結構,促進了公共政策研究的開展和政治理論的進一步豐富。把政治解釋為圍繞政府制定和執行政策而進行的活動,是一種實現“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的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