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琥

鎖定
戴琥,字廷節,明江西浮樑人。成化九年(1473)任紹興知府。。景泰元年(1450)舉人。在紹興的十年間,對自己和下屬要求很嚴。遇上疾疫流行,戴琥一定派遣醫生分頭去各地替百姓治療。而他在紹興最大的功績則莫過於組織人力興修水利,堪稱是馬臻以後的又一位地方水利功臣。
廷節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江西浮樑
本    名
戴琥

戴琥個人簡介

他在紹興的最大建樹,是組織人民興修水利,圍海造田,堪稱是馬臻以後的又一位水利功臣。他主持修築麻溪壩,截斷了西小江與浦陽江的關係,使浦陽江復歸故道,由磧堰入海,西小江流域三百年來的水患基本得到控制。並經過多年調查和實踐積累,於成化十二年創置水則,以四季農事為本,兼顧航行交通,將水位調控原則和方法刻之於碑——《山會水則》碑,使平原水位得到了科學統一的有效管理。

戴琥人物貢獻

戴琥曾悉心研究浙東地形,組織百姓築堤數十萬丈,圍海得田四萬餘畝,人稱“戴公堤”。浦陽江原是錢塘江的支流,但宋以後常借道山會平原河道再入海,擾亂了整個鑑湖水系。戴琥為之加固西小江堤,並主持修築麻溪壩,使浦陽江復歸錢塘江故道,截斷它與山會平原的關係,西小江300年水患為此根絕。又因為鑑湖自宋廢后,原先的蓄水散移到了北部平原河湖,舊置鑑湖水則失去了作用。鄉民則因一隅之利,各自為政。戴琥經多年調查與實踐,於成化十二年(1476)在城內創置水則,以四季農事為主,兼顧航行、交通,將水位調控原則與方法刻之於碑,並建甲篷、扁拖、柘林、新灶四閘,使山會平原水位得科學、統一的管理。
離任前,戴琥又將浙東地區水文地理形勢及江河源流、演變、發展撰成專文,並繪製府境八縣山川水系、城池、堰閘詳細地圖,刻碑立於府署,寄語後任對地方水利事業要“視如家事,隨時葺理,不避嫌,不恤謗,不令大敗,以佐吾民”。
戴琥升任廣西右參政後去世。著有《太極圖説》、《編定八陣圖》、《青峯拾稿》等。